01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作者:申浩炜
一、提出的问题
我的妈妈姓黄,妈妈的亲友也都姓黄,黄姓是怎么来的?黄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姓黄的名人有哪些?由于好奇心的使令下我,以是我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本
2.讯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来源:黄姓,中华姓氏之一。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帝舜时期,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个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期间,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反抗。从夏朝2148年建立黄国公元前648年,经历1500年的古老黄国被楚国所吞并。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便是黄氏。
历史名人:
黄姓在历史上的名人,第一个让我想起的便是三国东吴名将赤壁之战紧张元勋之一黄盖。最让人记起的是那句有名的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黄歇,战国时,楚国贵族战国四公子之一,著名政治家。楚考烈王时任令尹,封地淮北12县,门下食客3千。
黄飞鸿,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去世扶伤的名医。留下了许多随处颂扬的轶事,被众人广为传诵。
现状:黄姓的人口约为2876万,为全国第八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2%
四、研究结论
1.黄姓的来源有许多种说法,上古期间,火神祝融之子陆终建立黄国,后来黄国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分散到各地以原国名为氏称黄姓,并尊陆终为得姓开山祖师。
2.黄姓的人口约为2876万,分布极为广泛,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2%,在中国最多的十个姓中排第八位,紧张集中于长江以南地区。3.历史长河中黄姓人才辈出,三国名将黄盖,黄忠。一代宗师黄飞鸿。海南岛纺织家黄道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人叛逆领袖,黄巢。中华公民共和国原副总理黄菊……
02关于“赵”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作者:赵屹
一、问题的提出
“赵”姓是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位。作为“赵”姓的一员,我十分荣幸。好奇心使令我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赵”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赵”的名人有哪些?“赵”姓在《百家姓》排在第一位是不是意味着它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针对这些问题,我对“赵”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姓氏的书本和报刊。
2.上网浏览有关“赵”姓的资料和历史上的“赵”姓名人业绩。
3.拜访有关部门,讯问“赵”姓的人口分布情形。
4.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一)“赵”姓的来源
“赵”姓出自“嬴”姓,最早的先人是伯益,详细开山祖师是造父。造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善御者,曾经为周穆王驾驶马车。有一次,周穆王外出打猎,溘然听到徐偃王造反的,周穆王非常焦急,就在这个危急时候,造父驾着马车日行千里,带着周穆王迅速返回京城,及时发兵平定了叛乱。造父因此立了大功,周穆王便将赵国赏给他。从此之后,造父的家族就被称为赵氏,造父和他的后世子孙以“赵”为姓氏。
战国晚期,赵国为秦国所灭,赵国王室纷纭散落民间,皆以国号为姓,称作“赵氏”。
“赵”姓也源于帝王赐姓或外族改姓。历史上先后有匈奴人、女真人、党项人、鲜卑人被赐“赵”姓,如汉代的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的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蒙古族人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温后裔避乱于甘肃、陕西等地,随母姓改汉姓“赵”。再有清王朝覆灭后,皇族遗老及厥后代因害怕被压迫多年的其他民族复仇,伊尔根觉罗、爱新觉罗等满族姓氏的人迫于压力改名换姓,不少人改汉姓为“赵”。
(二)“赵”姓的历史名人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本名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以“食客数千人”而著称;三国期间蜀汉名将赵云,跟随主公近三十年,曾在敌营中七进七出,年过七十仍旧带兵出征,尽显英雄本色;北宋开国天子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浊世局势,建立了一个繁荣富强,文化发达的大宋王朝;元代著名字画家赵孟頫,以书法和绘画见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之一。在绘画上,他首创了元代的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清代著名史学家、墨客赵翼是清代性灵派三大家之一,所著《廿二史札记》是清代三大史学名著之一;民国期间的赵元任,是中国当代措辞学先驱,被誉为“中国当代措辞学之父”,堪称“旷世奇才”,曾是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导师之一;抗日女英雄赵一曼,面对仇敌残酷的刑讯,倔强不屈,誓去世不肯透露一丝一毫抗联机密,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拳拳的爱国情怀和誓去世抗日的决心,后人赞赏她“白山黑程度易近族魂,万民永忆女先锋”;新中国成立初期著名小说家赵树理,被誉为“公民艺术家”,首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是新中国文学史上最主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
四、研究结论
1.“赵”姓最早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赵氏的先人是伯益,详细开山祖师是造父。帝王赐姓或外族改姓也是其来源之一。
2.在历史的长河中,“赵”姓人才辈出:有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三国名将赵云、北宋开国天子赵匡胤、元代字画家赵孟頫、清代墨客赵翼、近代措辞学大师赵元任、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新中国小说家赵树理……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3.“赵”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位,不是由于人口数量最多,而是政治成分所致。由于《百家姓》编写于宋代,宋代天子姓赵。
4.“赵”姓在2006年新《百家姓》中排名第八位,截至2014年总人口数量大约有267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29%,它是北方地区常见的姓氏之一,在山西洪洞赵城镇一带分布密集。
03关于“宝”和“贝”字的研究报告
作者:张继一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中,我们小朋友常常被爸爸妈妈称为“宝贝”。那么,“宝”“贝”二字的发展过程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它们就能表示很宝贵呢?就让我们一起探究吧!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本
2.查阅互联网
3.讯问汉措辞专业人士
三、资料整理
甲骨文写法及意思
“宝”从字形来看,“宝”字是一个屋子里有“贝”和“玉”。
“贝 ”从字形来看,“贝”字就像一个被打开了壳且壳间由韧带连接的贝。因此这个字的本意便是海贝。
金文写法及意思
“宝”字里又加了“缶”,由于“缶”在西周期间同样被人们视为珍惜之物。
“贝”像贝两背隆起呈拱形,腹下分开露出肉的形状。
小篆写法及意思
“宝 ”继承金文而来。
“贝 ”描述海贝活动时,头部伸出两根苗条的触角。
隶书写法及意思
“宝”继承小篆
“贝”继承小篆
楷书写法及意思
“寶”继承隶书
“貝”继承隶书
简体写法及意思
“宝”在本日“贝”“缶”都已经不再是珍宝之物了,仍视为珍宝的只有“玉”。
“贝”,象形字。
干系故事
《孟子・尽心下》:“诸之宝者三:地皮、公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意思是: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地皮、百姓和国家大事。以珍珠美玉为珍宝的,祸害一定会降临到他的头上。
“宝”还引申为喻指美德及主要理论。如《论语・阳货》:“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皇侃疏:“宝,犹道也。”意思是:自己有一身的本领,对国家的事情却糊里糊涂,可以称得上是仁爱吗?
“贝”在古代被我们的先人视为珍宝。晋木华《海赋》李善注引《琴操》中则故事说:当初周文王被纣王囚禁,为了救文王出狱,文王的一个大臣叫太颠的派人到海边去搜集到了海中的大贝,并将它作为礼品赠予给纣王,贪财的纣王得到这些贝后,非常高兴,因而将文王开释。从这则故事可知“贝”在商代就被视作极为宝贵的物品。
四、研究结论
1.“宝”是会意字。屋子里藏着美玉、海贝和缶,都是在当时的社会很珍稀且贵重的东西,是人们眼中的珍宝。
2.“贝”是象形字。海贝外壳坚硬,色彩俏丽,富有光泽。当时阔别海滨的中原不产贝,只有跋山涉水才能将贝壳运到中原,故而十分宝贵,被我们的先人视为珍宝。后来涌现“以物换物”的交流手段,进而涌现了交流媒介——货贝。
3.“宝贝”是“宝”和“贝”的联合名词,可阐明为:珍奇的东西、很有代价并当爱物珍藏起来的东西、少有的或宝贵的人、对亲爱者的昵称等。以是爸爸妈妈叫我们“宝贝”,由于在他们心中我们便是最宝贵的。(辅导老师:刘丹丹)
04穿越千年的汉字风采
作者:刘欣怡
“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笔一划成文章”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一段历史。这些被囚禁在方格里的小精灵,并不是一个个僵硬的符号,她们有着独特的性情,有着不同的风味,有着独具的本领!
从富商期间的甲骨文、西周的金文到西周末期的大篆、秦代的小篆、再到汉代的隶书、汉末的楷书、草书和行书,汉字,在纸上从不约束自己的思想和欢快,这些古今沟通的桥梁、中华文明的奇葩、中原子孙的骄傲,谱出了一曲曲动人的汉字之歌,流泻了一篇篇磅礴的鸿篇巨制。
在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这一单元过后,我对汉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它的灵性、诙谐、博大、涵养……都让我沉迷个中,如痴如醉。隶书的圆润典雅、楷书的华美端庄、草书的龙翔凤舞、行书的一气呵成……这一个个漂浮若游丝,娇艳若惊鸿的汉字;这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一阕阕跳跃着音符的乐章,是先人的聪慧,是沧桑百年的历史,让我赏心悦目,让我难以忘怀!
中国汉字是生动形象的,它会让你对每一个汉字浮想联翩。她让大家认识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红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明月”;“逐渐风吹面,纷纭雪积身”的“冬日”……让大家看到“梅花”二字,就会想起她那优柔的身躯;她那血红或洁白的颜色和她那傲霜而立的身影;看到“雪”一字,就会让人感到冰凉,神往白色的浪漫天下;看到“火”一字,就会感到温暖和激情亲切;看到“绿”一字,就会看到一幅色彩斑斓的春天美景:用眼睛看“绿”清新一片;用耳朵听“绿”流水潺潺、鸟儿呢喃;用鼻子嗅“绿”花喷鼻香弥漫;用手摸绿,柔柔软软……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影象和自满。她独一无二,已深深扎根在我们历史和民族的土壤里……而今,中国汉字,用无限的风采和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全天下,这古老的汉字,在世人的眼中,是何等的风起云涌,是王羲之书法的巨作、司马迁史记的辉煌、诸子百家的争鸣、李白不朽的篇章!
“篆书隶书,古色古喷鼻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旷达,凤舞龙翔……”像彷徨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为那壮丽的景致而迷醉,我无限钟情于那赖于思维和交往的汉字,宁愿独倚斜阳西楼,遥望彤霞般的历史,登山远眺,领略汉字的色彩;宁愿步武江边送目,看记载千年文化的汉字之舟,越飘越远,驶入水天一色……我坚信,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汉字会一贯唱着不倦的歌儿,从历史走向未来,为众人所爱!
05“蚕”的思考
作者:曹君浩
胖乎乎的身子、白嫩嫩的皮肤、大而圆的额头、乌黑小巧的嘴巴,没错!
这便是我——一条可爱的蚕宝宝。从我破壳而出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不是一条普通的蚕,与那些只会吃了拉、拉了吃的蚕们不同,我是一只爱思考,尤其是爱琢磨中国汉字的蚕。由于我的主人是个小学生,我每天都会陪小主人写作业,看他用黑黑的线条画出各种图案。
有一天,我看到小主人画了一个奇怪的图案,我总觉得那图案和我之间彷佛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共鸣,反正,我便是特殊喜好它。幸运的是,小主人彷佛对它也十分感兴趣,于是,我就跟小主人一起研究了起来。通过小主人的喃喃自语,我逐渐明白了那个图案便是我的名字“蚕”,他们管这种图案叫作“汉字”。我还随着小主人学到了不少关于汉字的知识呢。
记得小主人曾经很自满地说过:“中国汉字是天下上最古老的笔墨之一,历史源远流长。”商周期间的甲骨文是中国已创造的古代笔墨中时期最早、体系较为完全的笔墨,与甲骨文同期的还有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金文。那时候,人们个个都是“大画家”,生活中处处可见他们的“画作”,有的记录着逮了几只羊,有的记录着哪天下了场暴雨……以是说汉字的起源便是原始的图画。当看到那跟我十分相似的甲骨文时,我惊呆了!
难道当代人独占的复制+3D打印技能在几千年前就被发明出来了?不知道这个能不能跟我一样吐丝结茧?
此时,我不禁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小主人现在写的“蚕”字跟甲骨文的不一样呢?小主人彷佛跟我心有灵犀,他也在那嘟囔:“哦,原来随着韶光的推移,汉字经历了从象形笔墨到表意笔墨的发展变革,字形逐步分开了事物的详细形象。”以是小篆的“蚕”字和甲骨文的比起来,何止是判若两“字”,切实其实便是寰宇之别,长得一点也不像萌萌哒本宝宝——丑去世了!
而且,字的线条还特多,既不便于书写,又未便利影象,这不是给我隽誉外扬人为地制造障碍嘛。不过,言归正传,我算是搞明白了,越到后期,汉字的构建不再是大略地画画,而是增加了我会吐丝的特点和这个字的读音。
“蚕”字发展到繁体隶书和楷书时,就变成了和,上面是“朁”,表示这个字的发音,下面两个“虫”,表示我是虫类。到了当代,快节奏生活迫使人们节省韶光,汉字进一步简化,变成了“蚕”,上半部分是声旁,下半部分是形旁。怎么样?如此大略大方都雅的字形,的确很符合本宝宝极具当代美的形状吧?
哎呀!
不说了,我得赶紧去结茧了。小主人说他还要接着去研究草书、行书的“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