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时,细看那枝头满满的金色蓓蕾,却不是怒放于同时,更不是每一个花蕾都能绽放,总有一些花蕾始终是羞答答地似开非开,更有一些蓓蕾还没到可以绽放时,便已错过时序黯然凋落了。
生命总是充满了哲理和辩证思维,那些先期怒放的花朵留下了一丝芬芳,就早早凋零了。而那些迟疑的花蕾却因为观望而得以久久站立枝头,只是它们往往错过了绽放的时节。虽然它们直到最后显得那么完美,看似具有不竭的潜力和充沛的活力,最终却依然归于零落。
追求怒放还是追求长久?抑或是追求灿烂还是追求永恒?似乎成了横亘在既追求遗世独立的“独善已身”,又试图拯救苍生的“兼济天下”的中国文人心中永远的悖论。
我们需要永恒吗,我们能否永恒?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永恒似乎本身就是一种滑稽。然而在生命的长河中,不正是一个个曾经灿烂或曾经默然的有限生命构成了无限的生命本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那么我们还能无视生命中那迸发出的一点点灿烂吗,我们还能轻视那怒放的生命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于那杜秋娘的半是戏谑的诗句中我们是否还能读出别样的味道?
绽放吧,如果还有美丽,绽放吧,不用太在意你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