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旭光
东坡公为范仲淹文集所作之叙,吸引我的有两处。一个是开篇所讲,童年苏轼对宋代壮盛期间四大名相的仰望,并以勾连通篇。这也是后人为东坡作传时常常会提起的一段佳话。其余一个,讲古代君子,所为学养,皆積累于出仕之前,而非仕而后学。并列举淮阴侯初论刘项短长,划取三秦,后为楚汉争霸实践验证;诸葛武侯以布衣说天下三分,并为后来军伐盘据,魏蜀吴鼎立加以佐证。
其不雅观点引人寻思:王霸之略定于草庐,人生目标筹于其初,都是讲计策的长期、稳定效应,或是讲制订与实行计策一以贯之。特殊是国家层面的计策方案。
但是,就个人学养、修为而言,是不可能全部完成于职业生涯之前的。
李旭光书法作品
一方面,知识更新,抑或是学习,该当是毕生追求。孔子就讲两句话,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没有完成充分知识准备,就不该冒然踏入仕途;而一经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事情中问题,就该当做知识的构造性更新和前瞻性储备。而“始是卒非”,又是讲对自己的超越。
另一方面,知识,人格,人生履历又都有待于丰富、沉淀、积累,才能承担更重的社会任务。譬如说水。记得也是范仲淹,有一首《瀑布》诗:“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溪水清发,流瀑孤高,固然是一种境界。但是,如果不能沿途裹挟泥沙,就无法荡涤山川,呑海冲洲,以造桑田;倘若一起不能收纳各类各样溪流,就不能汇聚精英,游鲲藏龙,形成雷霆万钧的磅礴势能。
以是,仅仅是守身如玉,独善其身,对付一位积极用世的君子,显然又是不足的。所谓"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道德经.五十八》),正是强调内修与外化,即自身教化与社会实践两个范畴的差异。
李旭光书法作品
写于几天前的这篇小楷,是沿续三五十幅条幅后所初换短版,手工打格,字型偏小,结体稍扁,仿古纸的透、润度尚好。风格上中间略有松懈、摇摆。由于初写此文,许多问题还摆在那里,没有很好的创造和解决。原来还有几行字,写在接下来的另一张纸上,没有录入。
本日已届尾月三十,由于避疫,人们多蜗居守城。三天前广州这里始听蛙鸣;昨天结束延续了几十天的干燥,初度春雨。今早雨收天霁,街巷已泛起年味。早课后看新闻,此轮聚拢型疫情已告有效掌握,人们终于可以松弛一些紧张神经,专注于辞旧迎新了。愿以此篇,祈我中华,祝吾亲旧,祺祥安乐,吉年新运!
2021.2.11.李旭光
作者李旭光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