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庄园的客人中,还有另一个英国年轻人,这人日后的声望也不比萧伯纳低,他就是伯特兰·罗素,那年23岁。罗素思维严谨,各种生活技能训练有素,骑自行车更是小菜一碟,车技可与赛车手媲美。人家还有理论呢,在《心的分析》一书中,他以骑自行车为例,说明本能与习惯的区别:“吃东西是动物的本能,但骑车不是,需要通过学习去掌握必要动作,直到这动作娴熟得如同本能一般。”
1895年9月的一天,天气晴朗,两个年轻人——一个是未来名满全球的幽默大师,一个是注定要流芳百世的思想贤哲,结伴骑车出游,准备穿行威尔士的山川大地。罗素靠着娴熟的“必要动作”,一马当先,不一会儿就将萧伯纳甩得老远。到一个十字路口他停下来,仔细阅读路牌上的说明文字,想看看走哪条路更合适。这时候,萧伯纳气喘吁吁地赶上来了,因为要拐弯,他管不住自己的车,一下就把罗素连人带车撞翻。萧伯纳像往常一样,若无其事地拍拍车子,跨上车,一分歉意也没有,准备继续前进。
可是罗素没法前进了,他虽没伤着,但裤子被刮破了,自行车也被撞坏了,只得扛着破车坐火车返回。萧伯纳见状,也只好怏怏而回。那时火车本来就慢,还得等车,这回萧伯纳可算跑在前面了,他早早赶回了韦伯庄园,还对人笑话罗素的破裤子。原来车技好的,还跑不过车技差的,正应了那个乌龟与兔子赛跑的故事。罗素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认为萧伯纳太以自我为中心,从此对萧伯纳敬而远之。后来在与旁人说到萧伯纳时,罗素还说了另一件亲眼看见的事情。
一次与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柏格森也非等闲之辈,是192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欢宴,萧伯纳坐在柏格森旁边,一个劲地跟柏格森讲解柏格森哲学,根本不容柏格森插言。柏格森后来实在耐不住了,对萧伯纳说:“哦,不,不是这样的,我的哲学不是这样的。”萧伯纳满不在乎地回应:“伙计,对你的哲学,我了解的比你多。”柏格森当时紧握拳头,真想一拳砸向萧伯纳,但最后还是涨红了脸,起身走开了,而萧伯纳不管不顾,继续滔滔不绝往下讲。罗素说:“常人都说萧伯纳为人坦率,我不这么认为,他只是自以为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