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人生三大终极问题,很多人在苦苦求索、大惑不解。
实在,只要一同族谱,就能阐明这三个问题。

孩童时期,大人会反复见告我们:“记住,你姓什么,叫什么,你是哪里人”。
是的,当你有了姓和名,就已融入了这个姓氏家族血缘关系。

最新的俞氏家谱海宁_海盐家谱文化 一 书信范文

海盐朱氏族谱封面

水有源,树有根。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根脉。
古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中国人重孝道,讲究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
每年清明时节,义冢总是热闹非凡,还能碰着平时难得相见的村落夫。
平时大家都很忙,也有搬家他乡,每逢清明,无论再忙、再远,也要抽韶光到先人墓地祭拜、思念、吊唁。
站在老祖宗的面前,庄严、肃穆、虔诚而崇敬的祭奠,将会匆匆使人们不忘养育之恩,铭记家训教诲,弘扬家风正气。

我国的家谱文化源远流长,魏晋隋唐期间,家谱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从选官到婚姻,都要以家谱为凭,还设立了“谱局”和“谱官”,专门从事谱牒的编修和保管。

海盐李氏先公像

宋朝期间的家谱开始向平民化遍及。
明清期间,朝廷积极鼓励家谱的纂修,家谱文化也进入壮盛期间。
康熙、雍正曾号召纂修家谱,地方官员也热衷于百姓修谱,推动了家谱文化的发展,达到了无谱不成族的盛况。

新中国建立后,家谱纂修曾停顿过。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对家谱文化的冷漠走向公允,家谱的功能得到了肯定,家谱文化也迎来了新的春天。
据笔者理解,海盐新纂修、续修家谱在不断增加。
还有不少家庭,用回顾录、传记等多种形式编纂《家史》。

海盐任氏族谱内页

编纂《家史》与《家谱》目的相同,只是表述上有所差异。
《家谱》紧张记述宗族的繁衍,世系的延续,行文刀切斧砍,线条清晰明白,属于纪实性资料,一样平常无突出思想性。

《家史》则介于历史和文学之间的一种文体,既可以写百口,也可写几个具有范例意义的真实故事,或某个人的发展经历。
从这些故事中能看出家庭发展变迁,特殊是小有造诣的家庭,把艰巨奋斗的敬业精神,用《家史》的形式传承下去,远远比留给后人多少钱还主要。
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解释钱再多也有败光的时候,但先人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是子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无论是纂修《家谱》还是《家史》,都能勉励人们站在家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理解家族的渊源和发展,传承祖德精髓,弘扬良好家风,启迪教诲后代,属于传播正能量的有效载体。

海盐孙氏家谱内页

孙中山说:“族谱记述着中华民族由宗族联络,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联络。
” 毛泽东说:“网络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又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供应宝贵资料。
”邓小平也说:“家谱和家史一样,是一个家族发展的真实写照;是中华残酷历史的浓缩;是中原儿女的脉络根源;是炎黄子孙根脉相连、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是中国人对国家、对民族、对家庭的爱戴。

海盐徐氏先祖像

海盐是千年古县,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上有很多名门王谢。
这些家族中,名人志士习认为常。
比方海盐的三支朱氏家族,他们同根同源,各自发展轨迹相似,也有各自堂号,每一支脉都人才辈出。
据朱学范师长西席的文章先容,历史上海盐朱氏中“入学为庠生廪生者四百余人、太学生二百五十名、拔贡者五十多名。
中举人者四十名、进士十四名、状元一名。
”如此高真个知识群体,无论入职何处,都将成为业内俊彦。
事实也是如此,海盐朱氏历代名人数不胜数,可谓是“三千页朱氏族谱,一千年朱氏家史”。

海盐朱氏先祖像

海盐俞氏亦是大族,族中有俞子泰,字坤名,万历壬子(1612)举人,福宁(今福建霞浦)知州,其后人科名颇盛。
俞云来,字钧声,康熙庚戌(1670)进士,江西安仁县令;俞兆曾,字大文,康熙乙丑(1685)进士,元城县令;俞兆晟,字叔音,号颖园,康熙丙戌(1706)进士,由翰林詹事累迁至户部侍郎;俞鸿馨,字尹思,康熙辛丑(1721)进士,冀州知州转磁州知州;俞克振,历官湖南靖州知州、醴州知州,云南、广西等知州。

朱氏族谱内页

浦漾胡氏,先世由徽州迁来,定居通元镇南浦漾。
族中有胡宽,字景灏,博涉经史,为社学师;胡宪仲,字文徽,嘉靖庚戌(1550)进士,刑部主事,有《胡比部诗文集》;胡彭述,字信甫,好藏书,有《好古堂书目》;胡震亨,字孝辕,万历丁西(1597)举人,由定州知州擢兵部职方司员外郎,纂天启《海盐县图经》,编撰《唐音统签》1033卷,张元济称其海盐第一读书种子;胡季瀛,字子甫,顺治戊子(1648)副贡,廷试第一,九江太守。
当代名人胡明扬,中国公民大学教授,著名措辞学家、语文教诲家,出版《词典学概论》等著述30余部,曾任中国措辞学会副会长等职。
(可惜没创造其家谱)

海盐孙氏家谱

海盐郑氏,是明代海盐的官宦世家。
元末郑元璠、元琰兄弟,以学行知兵显名,官至总管、别驾。
其后裔郑延,字世昌,为海盐始迁祖,博学能诗文,乡称“东谷师长西席”,天顺(1457-1464)中贡太学,著有《东谷存笥集》六卷,官居广东市舶副提举;郑晓,字室甫,嘉靖二年(1523)进士,刑部尚书,著有《吾学编》等书;宗子郑履淳,字叔初,嘉靖千戌(1562)进士,光禄寺少卿;次子郑履准,刑部主事;郑心材、郑端胤皆官宦出身,均为家族名人。

海盐周氏家谱内页

海盐赵氏有名人赵善礼,字敬叔,宋太祖八世孙。
善礼祖士颡,建炎南渡,居临安;父不琤,承节郎监嘉兴海盐税,善礼随侍,寓居海盐,家业甚盛。
武原镇北门赵家巷,即裔孙赵公范故居。

海盐何氏,世居庐江(今安徽合肥)王谢著姓。
晋代何准,字幼道,穆章后父,隐居不仕,升平年间(357-361),追封金紫光禄大夫、晋兴侯,寓居海盐之乌夜村落(武原镇南门外)。
其后裔一支名何镛者,字声之,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搬家澉浦凤凰山麓。
(何镛曾孙裕出生后被抱归钱富一领养,承继钱姓,后裔搬家沈荡半逻村落)。

古籍文选

海盐刘氏,始迁祖刘恂,字彦和,河南陈留(今开封东南)人,元至正年间(1341-1368)任海盐州学正。
盛枫《嘉禾徵献录》云:“刘氏自泰至泓,累世簪绂,门阀甲于一郡。
”刘泰,字世享,景泰(1450-1457)中以翰林庶良士(类似现在的博士后),授河南道监察御史,出按辽东及南畿诸郡;刘玮,字公奇,成化甲辰(1484)进士,广东按察副使;刘术,字汝冲,嘉靖癸未(1523)进士,授威县令,著有《威县志》;刘炌,字元白,嘉靖庚戌(1550)进士,抚州太守,迁黔省(贵州)不雅观察使;刘熠,字元丽,举嘉靖庚子(1540)乡魁,南太学博士,征为南台御史;刘世埏,字敬修,万历丁丑(1577)进士,南京刑部主事;刘世教,字少彝,万历庚子(1600)举北围,授闽清令;刘泓,字长源,万历已未(1619)进士,河南参政。

海盐李氏先祖画像

海盐钟氏也是官宦世家,有名人钟海,字巨川,能诗,从掾吏(辅佐官吏的通称)起任万安(县)丞,以子梁贵,赠刑部主事;钟梁,字彦材,正德甲戌(1514)进士,济南知州;钟夏,字时叔,以太学生授贵溪(县)丞,著《剑津集》;钟兆斗,字秉文,万历壬辰(1592)进士,给事中(官称,正五品)。

除上述以外,海盐还有鲁、常、叶、杨、方、黄、冯、富、查、谈、金、汪、马等等大族,这些家族中也有不少名人贤士。
因篇幅有限,不再列举。

周氏家谱封面

笔者前几年曾看到,定居上海的周兴昌师长西席,向县档案馆捐赠《海盐周氏家谱》的宣布。
《海盐周氏家谱》以周公少乔辈上百世先人祖宗的缘脉传承为主干,向上溯及至古周氏自中原而南迁、五徙其址,终定居海盐的历世渊源。
该家谱分海盐周氏渊源、祖籍老宅溯踪、家族世系表、家庭成员概况、人物小训、周氏家训等6章。
家谱体例比较完备,世脉清晰,图文并茂,是一本周氏寻根认祖、传承家族文化的家谱。

周氏家谱内页

还看到上海书法家吴寒松,手捧家谱在海盐澉浦认祖归宗的报导。
吴寒松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吴寒松爷爷辈从澉浦迁海宁,父亲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移居上海,吴寒松虽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总惦记着家乡。

1994年父亲去世后,将《澉川吴氏宗谱》交到他手中, 30年来,吴寒松悉心珍藏着家谱,等待一日寻根问祖、叶落归根。
吴寒松说:“小时候每年暑假,都会回到海宁老家玩,一贯以为自己的根脉在海宁。
”直到8年前,他和家人到海盐南北湖旅游,无意间看到湖边有一块吴氏石碑,看了石碑上的先容,这才逐步弄清自己的根脉原来是在澉浦。
吴寒松认宗返乡后,年夜方捐献了家谱,希望能为家乡的文化培植出一份力。

海盐澉浦吴氏宗谱

这套完全的《澉川吴氏宗谱》,对付研究吴麟徵一脉具有主要意义,也为海盐增长了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

海盐历史上的各大氏族,也纂修了不少家谱,虽经历战乱和“文革”,毁损严重,经笔者多年征采,仍创造至少有不同版本,不同期间纂修、续修、弥补的二百余部(种)家谱。
这些家谱中记载了先祖是谁,何时迁入海盐,族姓源流,世系图表,各个期间族人的科举中式、所任官职、名人传记、诗文著作、祠堂、族规、家训、族产、冢墓等等。
这些家谱不仅是海盐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各氏族后人寻根问祖的宝贵史料。

吴氏宗谱内页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