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我们比较熟习的名臣大多都有谥号,比如说曾国藩、杜受田等人的谥号是“文正”;林则徐、骆秉章、李鸿章、胡林翼等人的谥号是“文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的谥号是“文襄”。
看完这些人的谥号,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左宗棠生平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陕甘回乱,而且还曾率众收复了占中国六分之一国土的新疆,其贡献和造诣一点也不会比别人差。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虽然这些人生前大都曾担当清朝“正一品”的大学士,但却只有左宗棠曾担当清朝权力中枢机构“军机处”的“军机大臣”,这一点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基本都在地方担当督抚)生前都未曾做到,那为何谥号等级却比他们低了很多呢(掐指一算,“文襄”仅排在第22级,比“文正”、“文忠”低了很多)?

要理解个中缘由,我们必须要比较完全地来理解一下左宗棠这个人:

左宗棠谥号为什么那么低_左宗棠后来的官职比曾国藩李鸿章都高为何谥号却比他们低得多 求职信范文

首先,险些毫无争议的是,左宗棠的出身是晚清名臣中最低的。
且不说他曾经是近代最著名的“倒插门”半子,而且他还只是一个举人出身,不要以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彷佛中了举人就有多厉害一样,实在举人和进士比起来差距还大得很:如果说进士是大学毕业的话,那么举人充其量只能说是高中毕业而已!

其次,左宗棠的火爆脾气人尽皆知。
当初左宗棠担当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师爷时,就由于总兵(清朝二品武官)樊燮谢绝向他见礼,他就认为对方慢待他而大骂“王八蛋,滚出去!
”弄得樊燮这位朝廷命官极难堪堪。
当然这件事没那么随意马虎就完事,樊燮后来各种弹劾左宗棠,差点就要了他的命,只不过后来在胡林翼、潘祖荫等人的多方营救下才相安无事。

其余,晚清很多官员都和左宗棠合不来也是个中一个缘故原由。
曾国藩可以说是左宗棠的恩人,没有曾的大力引荐,左宗棠估计很难会有其日后的造诣,可左宗棠后来却各种找茬要和曾国藩翻脸,晚年还以骂曾国藩为乐。
关于这一点,其熟手在行下薛福成曾在《庸盦条记》中回顾道:“(左宗棠)每接见部下诸将,必骂曾文正”,也进一步向我们证明了左宗棠和曾国藩曾经失落和的事实。

不仅而此,左宗棠和李鸿章更是由于政见不同(塞防和海防之争)而导致两人在朝中“方枘圆凿”,左宗棠提倡两手一起抓,李鸿章则提倡弃塞防而保海防(由于朝廷经费有限),终极左宗棠小胜一局,这才有了他后来的收复新疆,但两人也因此彻底结下了“梁子”。
据称晚清著名“红顶贩子”胡雪岩之去世,就与他们两人之间的恩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末了,在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归来后,清廷一度让左宗棠进京担当权力中枢机构“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但左又由于处理不好和同寅的关系而处处被排挤,说白了便是由于左宗棠干事太高调(比如说抬着棺材前去收复新疆等),以至于大家都不愿意与他共事。
当然,也可能是怀着“经天纬地”之才的左宗棠不愿意和一帮庸俗无所作为之人共事,担当军机大臣才三个月,就自请调离权力中枢,并以钦差大臣的前往福建督办闽海军务。

有了上面这么多缘故原由,我们就能办理文章开头所提出来的疑问了。
左宗棠去世后,给他起草“谥号”的一帮大臣极有可能便是其生前没有好好“对付”的一帮同寅,而天子向来喜好“尊重民意”因利乘便,以是其谥号等级比其他人低很多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薛福成《庸盦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