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5日恰好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我们一行四人(作曲家、原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怀坚,词作家、音乐评论家朱明,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方言研究专家侯兴泉)应连州市文联约请,从广州驱车前往开展采风活动。

从连州视线看连州征文500字_连州之古村掠影 商务邮件范文

夏至刚过,气温迅速攀升。
由于我们赶在了骄阳“发威”之前出发,因此并不以为热。
一起上,熏风习习,白云朵朵,景象颇为宜人。
从广州行驶到阳山路段前的一个做事区,稍事安歇后,我便更换侯老师当起了临时车夫。

山区的空气清新,视线也特殊的开阔清晰。
快到连州时,便下起了大雨,好在韶光不长。
穿过一个隧道就风停雨住,云开日出。
路旁成长着的不有名的花草依然象春天般葱茏鲜艳;树叶更是绿得可爱,一场新雨过后,显得格外的苍翠欲滴,活气勃勃。
绵延起伏的群山环抱着银白色的雾岚,时隐时现地向着我们的车后奔驰而去。

我与三位文艺专家虽是初次相识,但连州市文联在二三天前就在采风活动行程安排上对每位文艺家的基本情形做了先容,并及时地发在采风活动小组微信群上。
这样,我们彼此间虽尚未见其人,但已先知其情了,特殊是共同的话题和共同的措辞,使我们很快就熟习起来。

十二时许,我们顺利抵达连州红楼宾馆,市文联邱主席等激情亲切地接待了我们。

按照行程安排,这次采风活动的紧张内容是游览古村落
但主理单位激情亲切地为我们在当天下午安排了一个“预热”活动——游览潭岭天湖。

三时许,景象转阴。
我们驱车前往潭岭天湖游览。
汽车在坡度很陡的“S”形公路上行驶,幸好侯老师的驾车技能好,我们不仅觉得车行平稳舒适,而且还可以透过车窗欣赏沿途景致。

潭岭天湖位于连州市东北50公里的浮山之中,由大东山脉诸山拦围而成,库区最高峰海拔1290米,库面海拔也有640多米,是广东省海拔最高的山顶水库,号称“广东第一天湖”。

到达天湖,我们下车上船,迎着湖面吹来清凉的风,环游在169平方公里的天湖。
望着这画幅般的潭岭天湖,我们忽而船头忽而船尾地来往,举动手机连连抢拍难得一见的湖光山色。
大约过了10来分钟,溘然下起了大雨。
豆大的雨点打在游船的棚顶,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嘈嘈切切”。
湖面朦朦胧胧的一片,水天相接,不知何处是岸,何处是树,四周的景致模糊约约地象雾中看花似地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去努力地搜索,但还是雨蒙蒙,雾蒙蒙,水蒙蒙,景蒙蒙……在雨中游览天湖,犹如游弋在瑶池里——如梦如幻。
游程快结束时,雨住雾散,阳光洒在湖面上,熏风迎面,波光粼粼,金光闪闪……

“摇一叶轻舟,拥你入怀里……画里的潭岭是那样的俏丽……春天的梨花洁白到天涯,秋日的红叶温暖了影象……”不知什么时候,邱主席作词、王怀坚老师作曲的《画里潭岭》带着连州本土山歌的幽美波折衷歌手曼妙的歌声在游船里流淌、回荡。
天湖四周连绵的群山,苍苍的绿树和绿树掩映着的荆棘和花丛,还有三三两两从湖面上空飞过的鸟群,全在雨后阳光中抖擞出勃勃活气。
光彩的是,大雨过后,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久违的凉意。
耳畔环抱着动听的旋律,面前铺展着如诗如画的美景,置身于潭岭的湖光山色之中,真是赏心悦目!

回来的路上,我不禁想,连州市文联为我们安排的这次采风前的“预热”,在酷热的夏日里,给了我们一个实实在在的清凉而舒爽的觉得和体验。

第二天上午,熏风轻拂,阳光残酷。
我们一行四人与连州市文联的十几个社团组织学(协)会卖力人,在文联邱主席等领导的带领下,走进了广东省168个中央镇之一的连州东陂镇。
东陂镇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是有名遐迩的风景旅游区。
不必说穿镇而过的秦汉古道,也不必说镇内神秘瑰丽的石钟乳及洞穴遍布的连州地下河和驰名粤港地区的东陂腊味,只要你伫立在前江村落的古桥上举目四望,那群山奔驰,林木葱茏,和从远处奔流而来的汩汩作响的溪水就急速映入眼帘,让你顿生一种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的感慨。
如果移步进村落,目光缓缓向前,你便会发觉已经走进了错落有致的一片灰墙青瓦之间。
如果在一条条曲曲弯弯的古巷中徜徉,便会发觉那纵横交错的村落道上,经由了悠悠岁月和一代代村落民的踩踏和磨砺的鹅卵石、青砖仿佛泛着幽幽的光泽,在你的眼眸中闪烁,彷佛在诉说曾经的沧桑岁月,引起你发古思幽之情。

同行的连州文联的同仁们激情亲切地约请我们在桥上和村落庄的大门口合影,留下这值得回味的时候。

到了豆地坪(达飞巷)和冯达飞纪念馆,持重、肃穆的气息迎面而来。
伫立在冯达飞参加革命斗争的一系列宝贵图片前,目光所及,一种敬仰和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冯达飞是我国空军史上首批翱翔员、第一个翱翔教官,也是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广东籍老红军之一。
他在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被捕,1942 年6月8日在江西省上饶市壮烈捐躯。
冯达飞不愧是东陂古镇这片热土哺育出来的英雄,也是东陂公民和连州公民的骄傲。

带着对英雄义士和连州这片神奇地皮的神往和好奇之心,我们溜达在素有“章龙”之称(街道中段弯曲蜿蜒,形似龙的脊梁,中央全部用青石板铺设)的东陂石板街。
始建于清未的东陂石板街,处处飞檐翘角,犹如龙飞凤舞。
王怀坚、朱明老师频频举起手机对着街道两旁的建筑物和周围的景致一直地拍摄。
研究方言的专家侯兴泉老师则兴致勃勃地与同行者们边走边评论辩论着连州当地各种方言的发音和所表达的意义。

溜达在2.8公里长,3米多宽的石板街,仿佛溜达在古风古韵之中,有一种光阴倒流的觉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感慨不禁油然而生。
脚下重新规复的石板路面也由坚硬的青石板铺成,有一些石板看上去还留有当代工艺的痕迹,给人一种对历史的承前启后,与时俱进的觉得。

同处于东陂镇的塘头坪村落则另有一番特色,它是一个文化古村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全村落的村落民有1500姓黄,系五代南汉朝墨客黄损的后代。
村落口的古榕树郁郁葱葱,浓荫如盖。
一位村落民如数家珍地见告我们,他爷爷小的时候看到这棵榕树就这么高大,它至少有几百年了,是塘头坪村落的风水树,一贯守护着世世代代村落民的耕读生活,见证了村落庄的沧桑岁月和历代的变迁。
接着,他领着我们来到“龙泉井”旁,讲起了这口井的前世今生:

掘建于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的“龙泉井”,曾经滋润津润过康有为的幼小心灵。
公元1867年康有为祖父在连州督导教诲,兴学办教,并把10来岁的康有为带在身边。
每逢夏夜,祖孙俩常在井边喝水纳凉,并与村落民谈古论今,传播儒家文化。
我好奇地蹲在井边,捧尝一口清澈甘甜的井水,就像品尝着塘头村落的前天和昨天的味道。
而“桂喷鼻香里”、“黄尚书祠”以及1939年广东省文理学院(今华南师范大学)及其附中的所在地又无不彰显著村落庄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时期气息。

端午时节里,斜晖映照下的丰阳古村落显得更加古朴安谧、祥和安宁。
丰阳古村落2008年入选“广东省古村落”。
2010年,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展出了风格互异的中国古村落41个,个中丰阳古村落名列个中,成为清远市唯一入选的古村落。

丰阳村落初始本叫凤阳村落,后因避讳明太祖朱元璋的故里(凤阳)而易名为丰阳,但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都把丰阳读作丰([fèng)阳。
大概,吴姓先辈当初只是根据村落庄后面的那座形似凤凰的高山来给村落庄命名,哪里知道朱元璋的故乡也叫凤阳,况且,此凤阳的命名,比朱元璋“黄袍加身”还要早几百年哩。
村落名虽改了,但村落庄的“乳名”却世世代代铭记在村落民心里,生动在村落民的嘴上。
村落民们不忘宗族、牢记根本的风尚习气于此可见一斑……

年轻的导游小伙子带领着我们在这个有着3000多人口的吴姓村落庄里走街穿巷,领略古村落的风貌和神韵。

我们犹如穿越时空走进了丰阳的悠悠岁月,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古村落。
一间古庙、二条古街、三间祠堂、四座门楼……足以让我们思绪翻滚,感慨万端。
它们不仅表示了丰阳古村落深厚的历史文化秘闻,记录和凝固着过往的辉煌,而且也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必游必看的景点,它们很好地表示和诠释了古村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我们四人兴致盎然地紧随导游,一壁流连于这些古物古迹之中,一壁听他讲述着丰阳古村落的缘起:

听说,丰阳古村落一贯流传着一个口口相传的故事。
五代期间,南唐后主李煜在宋太祖赵匡胤的步步进逼之下,叮嘱消磨一支由忠心耿耿、身手高强的吴敬元为“南唐征南大元帅”,率领数千人向南进发。
企图在广袤的南方开拓一块净土为根据地,以其为退路。
然而不到一年光景,风雨飘摇中的南唐即被宋军灭亡了。
当“征南”劲旅来到丰阳这个地方时,失落去了国家和故主的这位“南唐征南大元帅”吴敬元回天乏力,只好仰天长叹。
他面对丰阳的灵山秀水和肥沃的地皮,陷于了深深的思虑和困难的决议……。

如果说,丰阳那古寺院、古街道、古宗祠、古门楼历经风雨沧桑而依然散发着浓郁的古色古喷鼻香,给凡是到此游览过的人们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那么,它的缘起及其祖始吴敬元的哀婉凄美的故事则给这个千年古村落平添了神秘而传奇的色彩,更能引起人们的游兴和好奇。

我更感兴趣的是这个故事。
于是,一边走,一边在心里猜想,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千多年前,吴敬元率领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南挺进,当踏足本日的丰阳这片沃土不久,忽然接到南唐被赵匡胤的宋军所灭的不幸,他在心里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是战,是降?是进,是退?骁勇而睿智的吴敬元选择了弃甲隐居,于此扎根,拓荒垦殖,繁衍生息,耕读传家。
很巧的是,北宋咸平三年,吴敬元的孙子吴世范却高中了北宋朝廷的进士,官至五品。
因此,崇文尚武就成了丰阳古村落吴氏家族文化和文化理念而代相传承,至今不衰。
这大概便是:人,以地而依归;地,因人而有名罢。

伫立在丰阳古庙和戏台前的古榕下,阵阵清凉的熏风裹挟着粽喷鼻香和艾草喷鼻香劈面扑来,弥漫在村落庄里、空气中,给古村落平添了几分端午节日的氛围。
夕阳中的古庙、古街、古祠、古门楼,再加之古榕树、古戏台,就象一幅淡雅、冲和而光荣俏丽、意蕴深刻的图画镶嵌在天地间。
而我仿佛以为,我们也成了这画幅中的一部分。
望着大而美的一轮太阳正悬在西边天涯,我突发奇想,啊,这不正是周而复始、每天都是新的那一轮“丰阳”吗?丰者,大也!
美也!
实在,“丰阳”之称,并不逊于“凤阳”之名……

从丰阳古村落出发不到10分钟的车程我们就到了畔水村落。
当晚,我们在畔水村落的“大夫第”下榻。
“大夫第”的前身是畔水村落清代官员成兆候府第。
畔水村落是一个建村落达500多年的古村落。
这是一个古代屋宇与当代建筑共存、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同在、古朴大略单纯的生活举动步伐和当代的前辈举动步伐共融的古村落。
经陪同参不雅观的广州岭南集团的赵聪慧同道先容,畔水村落是他们单位的对口帮扶单位。
正是由于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的履行和广州岭南集团的大力帮助扶持,使得这个古村落抖擞出巨大的活气活力,发生了巨大变革。
我们高兴地看到,整洁的村落道、宽阔的广场、崭新的戏台、文化室、还有供村落民磨炼的健身体育器材和设备等等一应俱全。
徜徉在浸透着岁月痕迹的古建筑和彰显著当代元素的举动步伐之间,我们仿佛穿行在古今之间,昨天和本日之中,传统和当代之间,因而,感慨万千。
一个村落落是如此与时俱进,代代相因相承,生生不息地延续着。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历史便是这样:由公民创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义务担当;历史的进程无法割断,也不应割断。
历史便是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直至永久的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短缺个中的任何一环,历史就不完全。
而作为一代人的我们有任务、有责任去承续历史并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

连州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当地人文秘闻深厚,历史文化遗址浩瀚。
据不完备统计,经有关部门确认,连州辖内的古村落已达到20多个,位居广东省之最。
我们所游览和初步理解的古村落只不过是它的冰山一角。
除了前面所提及的几个古村落外,还有,象马带村落的公孙三代进士及第、石兰村落的石兰古寨和岳家军故垒遗址、石角垌村落的风光等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云淡风轻,丽日高照,汽车缓缓地驶离俏丽的连州城。
透过车窗,望着绵延的群山、奔流不息的连江和鳞次栉比的楼群,我们陷入了依依的惜别之情和沉思之中。
我的脑海里即刻跳出前晚所写的一首七言排律《访连州古村落》来:

前江马带丰阳貌,畔水村落藏千载容。

石角垌中山水翠,塘头坪上稻粱丰。

祠堂古木牌坊久,仲夏芳菲日影重。

幽径遥连城镇路,碧溪远接海江龙。

巷深似有前人语,屋老犹存先辈踪。

霭霭烟云侵梦境,悠悠岁月认苍松。

李桃园圃向人笑,童叟凉亭与客逢。

时至端阳新雨过,粽喷鼻香十里彩霞彤。

(前江、马带、丰阳、石角垌、塘头坪,均系连州古村落名)

这时,坐在副驾上的王怀坚老师把一张DVD插入音响,一首由邱劲松作词、他本人作曲的《叫一声连州》欢畅惬意地回荡在车内,环抱在我们的耳边,直抵我们的心田:

“叫一声连州哟!
我的连州嘞。
我的连州,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啰……”洪亮而动人心魄的歌声使沉思中的我们在心灵上顿生强烈共鸣。
是啊,俏丽的连州,神奇而悠久的连州古村落,真让人乐不思蜀!
只管她不是我的家乡,但我的每一次到来和离去对她都有着家乡般的热爱和眷念。

结束语

短短两天的采风活动已经画上句号。
这次采风,与其说,我们穿行在连州的古村落之中,倒不如说,更像是走在历史和现实的韶光通道上。
在这条通道上,我看到了一座座保存无缺的古村落,她们就像一颗颗熠熠闪光的明珠镶嵌在连州大地上,经由历代连州人的费力擦洗,加倍晶莹透亮,给这一方古老而神奇的地皮增光添彩;在这条通道上,得到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悟,无不启迪着我对社会、人生和历史变迁的深邃深挚思虑;在这条通道上,我看到了连州辉煌的过去,虽然难免浮光掠影,但却让我童心复来,灵感突现,更看到了她充满希望和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