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之运:量大福大
范仲淹请风水家看母亲的墓地,风水家说他母亲的坟是34;绝地",他家会断子绝孙,劝他迁移。他说:"既然是绝地,就不应别人去受,甘心我自己受;如果我该绝后,迁坟有什么用?"于是便没有迁坟。当时苏州有一个著名的风水宝地——南园,范仲淹正在做宰相,又是苏州本地人,于是许多人劝他把南园买下来做住宅,以利后代出人才、做大官。范仲淹说,一家人发达富贵范围太小,于是他买下南园办了"苏州书院",培养出不少人才。这块地在苏州现在是一座高中的校址。将近一千年来,这里涌现了将近四百个进士,八十几个状元。他兴建大利不为自己,让更多的人生活在这样的风水当中,依山旁水,读书的效果就特殊好。
他去世后,儿子范纯仁又做了宰相,而且世世代代人才辈出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范公后世家族却茂盛了八百年!
范公的四个儿子不但贵为官卿、道德极高,且能遵父舍财济世之风;其后代子孙在朝为官者亦屡出不绝,这都是得自范公的荫庇。因此众人若想后代子孙昌绵久远,当学范公积德造福之方。
清苦俭约乃家法
宋·魏泰《东轩笔录》:"公与刘某同在长白山醴泉寺僧舍读书,日作粥一器,分为4块,早暮取2块,断齑数茎,入少盐以啖之。如此者3年。"
就像前面说的那样,范仲淹年轻的时候,勤奋读书。每天煮一锅粥,等冷却凝固了,分为4块,早晚各吃两块。就着几根咸菜,稀饭里拌一点盐,这样整整吃了3年。
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三:"范氏自文正公贵,以清苦俭约著于世,子孙皆守家法也。忠宣正拜后,尝留晁美叔同匕箸,美叔退谓人曰:'丞相家风变矣。'问之,对曰:'盐豉棋子而上,有肉两簇,岂非变家风乎?'人莫不大笑。"这是说范仲淹做了大官,依然清苦俭约。一天,范仲淹留客用饭,客人吃过饭,对人说:"范丞相的家风变了!
"人问:"怎么个变法?"客人说:"几根咸豆角,像棋子一样排列在碟子里,咸豆角的上面放了两小簇肉。从前,他穷的时候,只有几根咸菜,如今,加了两小簇肉,不是家风变了吗?"人们听了,笑得合不拢嘴。
范仲淹生平耿介
范仲淹有四个儿子。"文正四子,纯佑字天成,纯仁字尧夫,纯礼字彝叟,纯粹字德儒。"范仲淹的子女该当是"富二代"了。开个宝马、打个架的、玩个女人的,该当不成问题。
看看宋·朱弁《曲洧旧闻》怎么说范仲淹的儿子:"范正平子夷,忠宣公子也。勤苦学问,操履甚于贫儒。与外氏子弟课于觉林寺,去城二十里。忠宣当国时,以败扇障日,徒步往来,人每每不知为忠宣公之子。"
范仲淹的儿子品行比穷苦人家的孩子还好些,从来不张扬:"我老爸怎么……怎么……"他在城外读书,距城有二十里地,夏天就用破扇子遮阳,每天来回步辇儿四十里地上学,没人知道他老爸在京城做大官。
范仲淹为什么从小的志向能实现呢?而且范仲淹家族的孩子教导的如此成功!
比较现在的教诲差距又还在哪里?我们看了实在就已经明白了!
以是古人有云:量大福大,有一定的道理的。范仲淹出身贫苦,却从小志向远大,拥有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小儿百姓恳切。又因他深知疾苦,身居高位依旧秉持清苦俭约之风,又长于教儿,为人低调,才令家族得以生生不息,茂盛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