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整理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对付统编小学《语文》教材11个方面的问题以及办理方案,与各位老师分享。
一年级为何先认字再学拼音
壹
过去的传授教化都是学生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这回改了: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
这个改变表示一种更切实的传授教化理念。实在,传统的语文教诲都是从认字开始,是在没有注音帮助的情形下进行的。以前的蒙学的办法,便是让孩子反复诵读,逐步就会认字了。“ 统编本”多少有点回归传统。
入学教诲往后,第一篇识字课文,便是”天、地、人 、你、我、他 ”,六个大的楷体字迎面而来,会给刚上学的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个印象可能是一辈子的印象。接下来是”金、木、水、火 、土 ”“云对雨,雪对风”等,很传统,也很有趣。为什么这样安排? 要的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觉得,留给孩子们的”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 “天地人”。
留给孩子对汉字的原初觉得
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故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赞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先认字后学拼音,还有一个考虑,那便是幼小衔接,放缓坡度。对付刚上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一上来就学拼音,比较难,即是给了一个“ 下马威 ”,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现在把拼音学习推后一点,能减少他们的畏难感情。我看拼音学习再今后推一两个星期也无妨,总之是要想办法让小学生以为语文学习挺故意思的。一开始就要把稳培养学生认字读书的兴趣,这比什么都主要。
汉语拼音传授教化如何教?
贰
对刚上学的孩子而言,汉语拼音学习比较难,传授教化有何建议?
老师们要明确,学拼音是为了识字,当然,还有普通话正音。拼音是认字的工具,但别当作阅读的工具。汉语拼音只是拐杖,学会认字就可以不要这个拐杖了。
以是,拼音传授教化要实事求是,降落难度。例如,发音是比较难学的。学拼音当然要教发音的方法,但也不要过分哀求。一年级能拼读音节就可以了,不一定哀求能直呼音节。拼音字母表是要熟记的,但不强求背诵默写。声母、韵母的音节能够书写即可,是否工致不必讲究。大致说来,便是一年级哀求拼读准确,二年级哀求再闇练一点儿,也就可以了,别为学生增加额外的包袱。有许多学校一年级还学英语,英笔墨母和汉语拼音稠浊在一起,老师传授教化的压力是很大的。还有便是南方方言区的老师,为了演习一个发音,可费老劲了,效果还不好。如果认识到汉语拼音便是一个认字的”拐杖”,普通话正音无非是为了沟通,那老师的压力会小一点,辐射到学生那里的包袱也会轻一点,传授教化效果不见得就差。
实在,《责任教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已经降落了难度,有些学校可能不把稳。说到普通话的学习,也要实事求是,方言区的学生会用普通话沟通就可以了,不一定哀求说得多么标准、俊秀。如果方言区的老师能结合所在地区学习普通话时的发音难点,来补充设计更有针对性的传授教化方案,那就更好了。总之,学拼音便是帮助认字,不能代替认字。拼音对学普通话有正音浸染,但不要把读拼音当作学普通话的办法。
其余,“统编本” 语文教材的拼音传授教化内容还有一个变革,便是将拼音传授教化与认字传授教化结合起来,学拼音结合认字,彼此融通。对此,老师们也要重视。
叁《和大人一起读》要列入传授教化操持吗?
《和大人一起读 》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大人指父母、老师或其他家庭成员与亲友。一样平常而言,一年级刚上学的学生自己还不会读书,以是须要大人和他们一起读。
这个栏目的用意是引发读书的兴趣,让孩子刚上学就喜好语文,喜好读书。这也是幼小衔接的学习办法。幼儿园紧张是无纸化传授教化,听故事多,到了小学就开始利用纸质的阅读材料包括书本了。让孩子先和大人一起读,逐步过渡到自己读,这个过程须要大人的勾引。
和大人
一起读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由于以前的教材中没有这个栏目,以是大家不知道在传授教化中如何处理。我建议西席把这个栏目纳入传授教化操持,但不要处理成一样平常的课,要把它看作教室传授教化的延伸,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让家长少看电视、少打麻将、少上微信,多和孩子一起读书,这也即是创造了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西席可以适当给家长支配”作业”,让他们合营做好”和大人一起读 ”。
现在许多家长没有和孩子一起读书的习气,西席可以先在教室里和学生一起读,然后通过家长会、家长教室等形式,示范怎么履行一起读。
“一起读”可以是朗读,也可以是讲读,或者是对话式阅读,形式不拘,但要把稳都是在读书,是书面措辞的阅读。
“一起读”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也不必支配作业,由于附加的任务多了,压力大了,兴趣就少了。应该让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自由轻松的阅读。西席如果以为教材中的一起读的课文比较浅,也可以换,其余找一些作品来读。《和大人一起读》的传授教化目标,便是引发学生读书和学语文的兴趣。
肆“统编本”小学语文的课文有哪些变革
一个变革便是课文数量减少了,传授教化类型增加了。如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原来有41课,现在减少为32课,汉语拼音的课量也减少了,识字课却增加了;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原有 39课,现在也减少了,减少为29课。
将课文数量减少,对此,西席不要大略地理解为 “减负” (孩子们包袱重,每每不是教材 、老师加重的,而是社会、家长加重的),而是传授教化内容与办法的调度,使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重视口语、读书等方面的内容,也更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新教材对精良的传统文化格外重视,这方面选文的比重大大增加,一年级就选了许多古诗。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全体课文的变革很大。课文的选篇标准强调了以下四点,即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传授教化,同时要适当兼顾时期性。大家会创造,有些经典的老课文又回来啦,没经由沉淀的”时文”少了。
伍识字、写字传授教化如何做到更有科学性
首先是实施 “认写分流,多认少写”。这是“统编本”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这样做,是为了提高传授教化效果,为学生尽快过渡到独立阅读阶段创造条件。
认识字和学会写,是两个不同的目标,小学哀求低年级认识常用字1600个旁边(以前是哀求1800个 ),个中800字旁边会写,西席在传授教化中把稳不要加码。不要回到过去那种 “四会” 的哀求,由于认、讲、用、写是很难齐头并进的,那样做效果可能欲速则不达。
新教材在识字传授教化的安排上是有讲究的,大家在传授教化中要负责体会。一样平常而言,只要按现教材设定的各个阶段目标推进,学生到二年级放学期大致可以实现独立阅读。大家要把稳,一年级上册后面附了一个《识字表》和《写字表》, 这是一个“识字写字基本字表 ”,哀求会认300个字(这300个字应该是低年级识字传授教化的重点),100个会写的字;一年级下册附 400个会认的字,200个会写的字。
识字表
写字表
有的老师会问:这些字是怎么来的? 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读课文,才安排学的吗? 不是的,它们是依据对小学生阅读的字频调查来确定的。先认这些字,才可能尽快过渡到独立的阅读。而且从字理、字构造来看,先认识这些字,也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认识更多的字。
新教材故意安排了“多元认字”内容,便是说,不完备依赖拼音认字,还要多通过字形、构造、偏旁等去认字。如果纯挚依赖拼音识字,可能会拖累识字的效率,不利于尽快进入无拼音的实际阅读阶段。
在传授教化中,老师们要重视范读 、熟字带生字、只管即便勾连口语词等。在教第二、三单元时,要巩固和复现之前认识的汉字,避免复生。一年级要只管即便照顾到多元识字,到二年级放学期,一样平常就节制多元认字方法了。那时,学生不仅会拼音识字,还会根据高下文猜读、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猜读等方法了。新教材“多元认字”的传授教化思路,老师们应该多加关注,加强研究。
如何上好古诗词的课
陆
“统编本”语文教材的古诗文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全体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129篇,均匀每个年级20篇旁边,占课文总数的30%旁边,比原人教版教材增加很多,增幅达80%旁边。初中6册教材中用古诗文的分量也加重了。
若何教好古诗文的课? 最好的办法便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进行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比如,给一年级学生讲《春晓》,讲春天到来的觉得以及那种创造,让孩子大致懂得写了什么,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就可以了,不要让孩子去记什么“抒发了墨客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之类,由于“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 之类,不是一年级孩子能理解的。
讲王维的山水诗,也不一定非得往 “热爱大自然”上面靠,让小学生安静下来,体会一下诗中表达的那种“静”,我看就可以了,不必添加许多成年人理解的内容。
古诗词传授教化要看重让学生感想熏染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大概学生一时说不清美在哪里,总之是积淀下来,有所觉得了。
现在有些古诗词传授教化过于啰嗦,像做外科手术,把那种”美”都给弄跑了。比如,有一些老师教《静夜思》,教案设计的程序就很啰嗦。首先放一个视频,视频中有玉轮,老师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呀?” 有的还让学生揭橥一个感慨,说:“月儿圆啦,人团圆了,多美好啊!
可是伟大的墨客李白却无法回家。他独身只身离家在外,看到圆圆的玉轮,想起他的故乡,想起他的亲人。在深深的思念中,他通过写诗排走心中的寂寞。”
这就有点“绕”,还有点“酸”,小学生怎么会有兴趣?有的老师还逐字逐句地讲解,安排各种活动,什么李白的诗中有几个动作呀,分解一下,让孩子们演示一下什么叫昂首望明月。这多累赘呀,于是静夜思中的“静”跑了。
小学生学古诗文,是比较难的,哀求别过高,不必在所谓主题思想、意义代价、艺术手腕等方面讲太多。有的教案总喜好来个三段论 ———“知作者,解诗意,想画面”,难免不免太去世板,也不得要领。
要不要把“国学”当作课程?我在这里非常明确地表达自己的不雅观点:没有必要。“国学”这个观点很繁芜,在晚清是为了抵御“西学”、拯救国粹而提出的,当时是“国将不国”之学,带有守旧主义的意味。这些年有些人张扬“国学”,大概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什么是 “国学”?我们会创造范围太大,很笼统,而且精华与糟粕纠缠,又很繁芜。我看还是提“精良传统文化” 为好,至于“国学”不“国学”,学界都还弄不清楚、有争议,我们中小学不要去套用。
社会上有人开设了读 “三百千”的班,说那是“读经”。这就夸年夜了。“三百千”是古代开蒙的读物,紧张是认字用的,小学生读一读也无妨,但要把稳“三百千”并不是“经”,里边也有许多不适宜当代人格发展的糟粕。小学不要开设什么“读经”班,多读点精良的古诗文就挺好。
为何要强调课型的区分
柒
课型的区分在一年级还不太能看出来,到了三年级,课文就分为两种类型,或者两种课型,一是精读课,二是略读课。
统编语文三年级上目录,标为略读
初中教材将“精读 ”干脆改为“教读”,“略读”改为“自读”,加上课外阅读,就建构了“三位一体”的阅读传授教化体系。精读课紧张是老师教,一样平常哀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便是举例子、给方法、引发读书的兴味;而略读课紧张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利用到略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很多情形下,略读课便是自主性的泛读。课型不同,功能也不同,彼此合营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传授教化。
那么小学怎么上好精读课? 要安排好预习,不要支配太多作业,紧张便是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作铺垫和勾引,引发阅读的兴趣。教读的重点是教阅读的方法,同时也应时教一些写作方法,两者结合起来。略读课是把教读课的方法沉淀利用。老师不要多讲,就让学生自己去读。有些老师可能不放心,还要为略读课安排谈论或者作业,这是不必要的。
我特殊要说说另一种课型的稠浊,那便是不管传授教化什么文体,无论小说、散文、诗歌、童话、议论文、科技文,全都用差不多的传授教化程序和讲法。有的上诗词课,也要剖析主题意义;上童话课,就和传授教化小说差不多,还是人物性情、艺术手腕剖析;等等。不同的文体课型应该有变革。何况课型不变革,没有节奏,总是那一套,学生能不腻味?
“统编本”教材在课型问题上有许多探索,比如对文体特点的提示,以及对不同文体阅读方法的哀求,等等,都是有用意的,老师们要重视。
为何提倡阅读传授教化”1+X”
捌
现在语文传授教化最大的弊病便是学生读书少、不读书。教材只能供应少量的课文,如果光是教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那么无论怎么用力,语文素养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
“ 统编本 ”语文教材比起以往的教材,更加把稳往课外阅读延伸了,但阅读量还是不足。以是我主见加大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 ”,鼓励学生读一些“闲书”,也便是和考试乃至和写作并不一定”挂钩”的书,鼓励读一些”深”一点的书,可以“似懂非懂”地读,“ 连滚带爬”地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读书的兴趣。
当然,我们的语文课要改一改,不能知足于精读精讲,不能哀求阅读全都环绕写作,还要在精读精讲之外,交给学生各种实用的读书方法,比如快读、浏览、跳读、猜读、群读,还有非连续文本阅读、检索阅读,等等。“ 统编本”语文教材在不同文体的阅读以及多种读书方法的传授教化方面,开始做一些考试测验。这是新课题,希望老师们也支持。
所谓”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多少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紧要,逐步就弄懂了。这便是为了增加阅读量,改变全是精读精讲而且处处指向写作的那种传授教化习气。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