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构造后置。

主谓倒装

蒙辞以军中多务是什么倒装句_文言文倒装句5大年夜类型汇总 商务邮件范文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当代汉语中一样,一样平常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常日都要前置。

介词构造后置

介词构造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

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润色语,将定语放在中央词之后。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样平常也在中央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央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每每把定语放在中央词之后。

状语后置

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构造短语。

这种介宾短语在当代汉语中一样平常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初中文言文常见倒装句汇总

当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须要。
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以是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度。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常日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主谓倒装

例:

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

(二)宾语前置

例:

何陋之有(有何陋)——《陋室铭》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所思何)——《木兰诗》

何苦(何)而不平——《愚公移山》

会来宾大宴(大宴来宾)——《口技》

菊之爱(菊),陶后鲜有人——《爱莲说》

莲之爱(莲),同与者何人——《爱莲说》

牡丹之爱(牡丹),宜乎众矣——《爱莲说》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之)——《送东阳马生序》

微斯人,吾谁与(谁)归——《岳阳楼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之)也——《满井游记》

时人莫之许(之)——《隆中对》

宋何罪之有(何罪)——《公输》

万钟于我何加(何)焉——《鱼我所欲也》

何以(何)战——《曹刿论战》

忌不自傲(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介词构造后置

它相称于当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例:

投以骨(以骨投)——《狼》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祭以尉首(祭)——《陈涉世家》

徐喷以烟(以烟徐喷)——《童趣》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藏)——《大道之行也》

相与步于中庭(步)——《记承天寺夜游》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不雅观潮》

不戚戚于贫贱(戚戚)——《五柳师长西席传》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送东阳马生序》

受地于先王(受地)——《唐雎不辱义务》

仓鹰击于殿上(击)——《唐雎不辱义务》

信义著于四海(著)——《隆中对》

躬耕于南阳(耕)——《出师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寄臣)——《出师表》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起)——《公输》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所欲有甚于生者(甚)——《鱼我所欲也》

欲有求于我(有求)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作状语,为强调该状语而后置于动词后。

例:

又七年,(自)还自扬州——《伤仲永》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孙权劝学》

(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醒能述以文(述)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泻出)者——《醉翁亭记》

冷光之乍出于匣(出)也——《满井游记》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生于忧患,去世于安乐》

(五)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例:

盖简桃核修狭者(桃核)为之——《核舟记》

其两膝比较(两膝)者——《核舟记》

遂率子孙荷担(子孙)者三夫——《愚公移山》

马之千里(马)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更有痴似相公(痴)者——《湖心亭看雪》

鸢飞戾天(鸢)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诸郡县苦秦吏者(郡县),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居庙堂之高(庙堂)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江湖)则忧其君——《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