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元史研究

  抗日战役期间的元史研究,是我国元史学术史的一个主要节点。
元史大家韩儒林也在此时迎来自己学术研究的第一个高峰期。
1940年,应历史学家顾颉刚之邀,韩儒林到内迁成都的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进行了一次题为《元史研究之回顾与前瞻》的学术演讲,这是元史研究学术史上的一次主要学术讲座。
他提出“元史研究五阶段论”,强调节制多措辞材料和方法,倡导学术分工互助,指出努力的方向,被学界多次引用。
抚今追昔,也为当下元史研究发展供应了有益的启迪。

韩儒林_范文澜_推动元史研究迈上新台阶 学术范文

  1941年,成都拆除老南门城墙时,事情职员创造了一块残碑,时任四川省立博物馆馆长冯汉骥约请韩儒林加以考释。
韩儒林研究认为这是元代天子赏给青羊宫的八思巴字残碑,这成为了中国学界最早对八思巴字文物质料进行考释的事情之一。
之后,冯汉骥、韩儒林分别撰文并合刊揭橥,成为我国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一次成功互助,值得重温和总结。

  一个学科或一个学术机构的发展有起伏升降,元史研究领域也是如此。
总体而言,近年来元史研究领域在学术阵地培植、材料整理发布、专题研究等方面,呈现“各本所长,分力互助”的局势。
当前元史研究紧张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等重镇,研究视角各有侧重。
理解到,在重大项目方面,近年来,南京大学着力《元史》汇注、搜集整理中古域外文献中有关中国资料等,北京大学开展《元典章》校释、点校本《元史》修订、波斯文《五族谱》研究等,内蒙古大学推进《蒙古秘史》汇考、波斯文干系史料搜集研究等,南开大学看重于元代金石碑刻等史料整理等,这些学术事情有的正陆续完成并出版,更多的还在稳步推进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着深厚的元史研究学术传统,几代学人赓继传承,近年来踏实推进新时期中国史学发展,对历史学科进行调度。
2019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成立元史研究室,引起元史学界广泛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元史研究室主任乌云高娃表示,研究室成立以来积极作为,高度重视元史三大体系培植,推动根本研究与运用研究领悟发展,持续组织学术活动,培养青年学术骨干。
研究室重视多语种文献比较研究,对元代波斯文、藏文、蒙古文、八思巴字文献以及多种笔墨出土文物进行搜集整理,并利用这些资料进行综合研究。
努力为元史学界供应学术互换的平台,与其他学术机构互助组织系列活动,如“宋元与东亚天下”高端论坛系列、“元史研究青年论坛”系列、云端学术研讨会系列以及“新莺初啼”等学术活动,收到良好成效。

新生力量发达发展

  学如积薪,后来居上。
在1980年出版的《中国元史研究通讯》总第一期中,史学家翁独健在于南京召开的中国元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表示,元史研究是“后继有人,大有其人”,而且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希望同道们努力把元史研究事情大大推进一步。
当时的一批青年学者如今已发展为元史研究的主要学者。
近三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学术机构牵头推动下,各地学术机构相应互助,元史学界在青年学人培养方面可圈可点。

  元史研究新生力量呈现茁壮发展的良好态势。
“元史研究青年论坛”已于2019年、2020年、2021年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参会职员基本涵盖海内紧张高校与科研单位元史领域的中青年学者。
青年学者作报告,资深学者进行评议,倡导探索前沿,以发达朝气挺进学术薄弱领域,为中国元史三大体系培植夯实根基。

  近年线放学术互换受到疫情影响,元史研究界也采纳了线上学术论坛形式。
最初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元史研究室、宋辽西夏金史研究室等机构的中青年学者参加,后随着云端论坛影响力扩大,与会学者很快扩展到全国多所高校。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中外关系、东亚贸易、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国内外产生很大的学术影响。
该系列活动坚持由史学新锐主持,哀求青年学者谈论正在思考的问题,在互换中碰撞火花。

  据统计,就近十年揭橥元史论文情形而言,青年学者所撰论文占比达到65%以上。
这表示出学术研究中新老交替的康健发展态势,也反响出研究办法方法的变革。
逐渐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元史学人群体,显现出了强本固基和外延拓展的双重发展趋向。
青年学人还重视利用新媒体进行学术成果的大众遍及,并在遍及事情中表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确代价导向。

推动元史研究迈向新阶段

  近年来,元史领域的多少主要学术事情顺利展开,学人正俯身耕耘,相约收成之时。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高华常常讲,研究元史,《元史》《元典章》《蒙古秘史》这三部书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哀求自己的学生一定要读透这三本书。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元史领域多个项目都是持续多年、不断推进的艰巨事情,以《元史》《元典章》《蒙古秘史》三书为代表的干系学术事情便是例子。
在二十四史中,《元史》有其分外之处,明初编纂仓促,整理和研究难度很大,个中有几项值得关注的主要学术事情。
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是学人必备之书,从2006年开始,中华书局动手方案点校本的修订事情,呈现汇聚当代学人最新成果,个中由陈高华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张帆主持的《元史》修订事情正稳步推进。
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和南京大学民族与边陲文化研究所学术团队互助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元史〉汇注》,也是一部大型学术著作,已通过专家评审,将陆续出版。
《今注本二十四史》1994年启动以来,以“史家注史”为原则,对《二十四史》进行全面注释,《今注本二十四史·元史》已大致完成初稿,下一步的学术事情值得期待。

  《元典章》是一部元朝法令公牍文书的汇编,是元代研究最有代价的史料之一,备受重视,但也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陈高华于1997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开设《元典章》读书班,参与的学者们一条一条研读,前前后后持续10余年。
在读书班研究成果根本上,点校本《元典章》于2011年出版,这被称为中国元史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的一个标志性造诣。
其后,读书班成员张帆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连续展开“《元典章》校释与研究”,目前这一学术事情仍在进行中。
参加读书班的其他中青年学者也多已成为各自领域的学术中坚,生动在海内外学术界,近年也在陆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
回顾百年来《元典章》整理和研究的学术史,这块“硬骨头”耐人寻味,个中学术履历还值得进一步梳理和总结。

  根本踏实,迎刃而解。
乌云高娃提出,元史学科在研究方法上应有所创新,将历史学、考古学、措辞学、民族学、边陲学、民俗学等学科有机结合,开拓新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思路,将对元史研究的认识推向多元、深入。
重视新文科视野,进行多学科互助与领悟,元史学科在资料方面该当有所创新和打破。
要在元史研究方面创新学术不雅观点。
以往的学者对元朝期间的中外关系史的研究重视还不足,而利用域外汉籍和考古出土文献、图像资料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理解元朝期间的中国与周边文明互鉴有主要的学术意义。
今后可以利用多语文本资料与汉文文献进行比较研究,结合国际学界研究成果,将研究重点放到元朝的外交、中华民族共同体、元代丝绸之路等方面。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范文澜提倡做学问要有“坐冷板凳”精神,韩儒林曾与范文澜谈论治学,其后他将范文澜治学精神总结为这句名联,在讲学中提倡并广为流传。
推动元史研究迈上新台阶,须要学界连续倡导和践行这种治学精神。
持续耕耘,终有收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曾江 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