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层次化富足百姓。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人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百姓富,不仅要物质生活富足,还要精神生活愉悦;不仅要按期实现小康目标,而且要提升全面小康层次,努力向基本
现代化迈进;不仅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还要加快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点燃草根激情,释放民间活力,让基层群众小康生活长期巩固、持续拥有、逐级攀升。
二是法治化治理乡村。推进农村社会向现代法治转型,必须强化基层党组织作用,规范基层社会组织建设,着力推进政府简政放权,优化社会治理结构;必须加强制度设计,完善制度安排,切实尊重百姓的生存权、发展权,从根本上解决百姓关注的利益诉求和发展需要,切实提升百姓的幸福感、舒适感和满意度。
三是特色化留住乡愁。村落文化既要有“魂”——特色传统文化,也要有“体”——外在表现形态。健“体”强“魂”,立戒“平分秋色”,要推进公共资源向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倾斜,切实让百姓记得住乡音,留得住乡愁;立戒“千村一脸”,要加强规划设计,塑造乡村特色,着力激活“村落文化”,描绘乡村美好未来。
四是多元化涵养生态。建设“XX太美、顺风顺水”,让乡村拥有自然环境之美、景观特色之美、文化交融之美,必须着力破解河道整治、秸秆双禁、土壤污染等诸多生态建设问题,让广大基层群众由衷“点赞”。“XX太美”,不能局限于旅游风景区、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还要创新区域生态协同治理,创新乡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新风尚,努力实现生态利益在城市与农村以及社会、企业、农民之间的普惠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