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战役爆发后,于康定元年(1040年),奉调前往西北前哨,镇守边疆,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范仲淹到任后采纳“积极防御、屯田久守”的方针,使西北军事防务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边疆场合排场大为改不雅观。
终极迫使西夏媾和,西北边陲得以重现和平。

范仲淹像

故世界信其诚争师尊之翻译_先世界之忧而忧后世界之乐而乐分享范仲淹的名作 职场范文

庆历三年(1043年),宋仁宗召范仲淹入朝,授枢密副使。
后拜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实行改革。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后葬于河南洛阳县尹樊里万安山下,宋仁宗亲书“褒贤之碑”。
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靖康元年(1126年),又追封魏国公。
至清代先后从祀于孔庙和历代帝王庙。

范仲淹文武兼备,政绩卓著,文学造诣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函集》传世。

严师长西席祠堂记

《严师长西席祠堂记》写于范仲淹贬居睦州之时。
史载他每次外贬,同寅都要为他饯行,第一次称他“此行极光”,第二次称他“此行愈光”,第三次称他“此行尤光”。
可见他的被贬,实际上恰好是贰心忧天下的写照。
睦州人杰地灵,既有新安江这样的奇美山水,又有严子陵这样的高义之士,身为知州的范仲淹由严子陵而遐想到自己,由汉光武而遐想到当世之时弊,于是当他“来守是邦”,即动手“构堂而奠”,写下这篇文章,表达他对付严师长西席的仰慕之情,以及对付盛世的神往之心。

严师长西席祠

文章处处将严光与光武帝并列,写光武帝“以礼下之”,礼贤下士,实际上写出了严光鄙视显贵,为人高洁的气节。
文章模糊地批评了当时社会钻营官场、追求名利,贪污腐蚀的恶习;赞颂了严光不图名利,视官爵如泥土的高尚风致;也赞赏了光武帝能以礼待人的优秀作风。
文章构造风雅,虚实结合,以虚衬实,相得益彰。

作品原文:

师长西席,汉光武之故人也。
相尚以道。
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贤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师长西席以节高之。
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贤人之清。
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严师长西席是光武帝的老朋友,他们之间以道义相互推崇。
后来光武帝得到预言定命所归的《赤伏符》,乘驾着六龙的阳气,得到了登极称帝的机遇。
那时他统治着万万千万的公民,天下有谁能比得上呢?只有师长西席能够以节操方面来爱崇他。
后来师长西席与光武帝同床而卧触动了天上的星象,后来又归隐江湖,回到富春江畔隐居,清操自守,鄙弃禄位,达到了贤人自然寂静的境界。
师长西席视官爵为泥土,天下又有谁比得上呢?只有光武帝能够用礼节对待他。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师长西席以之。
在《屯(zhūn)》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
盖师长西席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
微师长西席,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师长西席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在《盅》卦的“上九”爻(yao)辞中说,“大家正当有为的时候,偏偏显示不事奉王侯,保持自己风致的高尚。
”师长西席正是这样做的。
在《屯》卦的:“初九”爻辞中说,阳气(帝德)正开始亨通,因而能够显示“以崇高的身份交结卑贱的人,深得民心。
”光武帝正是这样做的。
可以说师长西席的品质,比日月还高;光武帝的宇量比天地还广阔。
如果不是师长西席就不能造诣光武帝的宇量的伟大;如果不是光武帝,又怎能匆匆成师长西席品质的崇高呢?师长西席的作为使贪婪的人清廉起来,胆怯的人年夜胆起来,这对掩护礼仪教养确实是很有功劳的。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
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师长西席之风,山高水长!

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师长西席,又免除了师长西席四家后裔的徭役,让他们卖力敬拜的事情。
从而又作了一首歌:云雾环抱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师长西席的风致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范仲淹行书书信《远行帖》

苏幕遮·怀旧

这首词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此词借景抒怀,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述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致,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天景色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全词低回宛转,而又不失落沉雄清刚之气,上阕着重写景,以气候伟大憨实,意境深远,为下阕抒怀设置了背景;下阕重在抒怀,直抒胸臆,声情并茂,意致深婉。
其紧张特色在于能以沉郁雄浑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展现了范仲淹词柔媚的一壁。
《西厢记》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便是化用的这首诗中的名句。

作品原文: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云天蓝碧,黄叶落满地,天边秋色与秋波相连,波上弥漫着空翠略带寒意的秋烟。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着江水。
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一贯延伸到夕阳之外的天涯。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解,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频频地将苦酒注意灌输愁肠,化为相思的眼泪。

范仲淹书法手卷《道服赞》

灵乌赋

《灵乌赋》为范仲淹回梅尧臣的抚慰之文。
范仲淹曾担当北宋京城开封的知府,他在京城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仅仅几个月,开封就“肃然称治”,取得了相称不错的政绩。
只要他不再得罪什么朝廷的大人物,本可凭此政绩逐渐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他却生性耿直,不仅不会阿谀奉承,看到朝政上的过失落不管是不是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他都要理直气壮的提出批评。

范仲淹创造当时的宰相吕夷简广开后门,滥用私人,便根据自己的调查,绘制了一张“百官图”,在景佑三年(西元1036年)呈给宋仁宗。
他指着图中开列的众官调升情形,对吕夷简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不仅如此,范仲淹还连上四章,论斥吕夷简的狡诈。
偏偏吕夷简老谋深算,引诱君主将范仲淹贬为饶州知州,后来险些又贬去世在岭南。

饶州在鄱阳湖畔。
从开封走水路到此,至少须经十几个州。
除扬州外,一起之上竟无人出门接待范仲淹,范仲淹对此绝不介意,反而作诗道:“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不久,范仲淹的妻子李氏病去世在饶州,他自己也得了重病。
在附近做县令的朋侪梅尧臣,写了一首《啄木》诗和一首《灵乌赋》给他。
梅尧臣在《啄木》诗中劝他不要象啄木鸟一样,啄了林中虫,却招来杀身之祸,面对贪官污吏不要过于耿直;《灵乌赋》中也是说他在朝中屡次直言,都被当作乌鸦不祥的叫声,劝范仲淹应学报喜之鸟,而不要像乌鸦那样报凶讯而“招谩骂于里闾”,希望他从此拴紧舌头,锁住嘴唇,除了随意吃喝外,不要多事。

范仲淹立即也回写了一首同样题目的《灵乌赋》给梅尧臣,他在赋中斩钉截铁的写道,无论如何他都要坚持正义,坚持真理,不管人们若何厌恶乌鸦的哑哑之声,他始终都是“宁鸣而去世,不默而生”。

范仲淹的这句名言,和他的其余两句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为众人所千古传颂,范仲淹的这种精神也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学习的榜样和模范。

作品原文:

梅君圣俞作是赋,曾不我鄙,而寄以为好。
因勉而和之,庶几感物之意同归而殊涂矣。
“灵乌灵乌,尔之为禽兮,何不高翔而远翥(zhù)?作甚号呼于人兮,告休咎而逢怒?方将折尔翅而烹尔躯,徒悔焉而亡路。

梅君圣俞(对梅圣俞的尊称)所作《灵乌赋》,是因对我没有成见没有鄙视,因而做赋给我为抚慰我,我也因此篇文章而勉强回作一片作为应和吧,我们俩对这个因物而发的感慨还是有不同的地方的。
灵乌(有灵性的乌鸦,简称乌鸦吧)灵乌,你便是一个飞禽而已,为什么不高高的远远的飞走?为什么对众人叫来叫去,见告大家休咎,却引人愤怒,进而把你的翅膀折断,把你烹煮?直到去世才徒自后悔?

彼哑哑兮如诉,请臆对而心谕:“我有生兮,累阴阳之含育;我有质兮,处天地之覆露。
长慈母之危巢,托主人之佳树。
斤不我伐,弹不我仆。
母之鞠兮孔艰,主之仁兮则安。
度东风兮,既成我以羽翰;眷庭柯兮,欲去君而盘桓。
思报之意,厥声或异。
警于未形,恐于未炽。

你的哑哑的声音犹如在讲诉,妄加对你的心意揣测:我之以是有生命有这幅身体,是仰赖天地阴阳的滋养。
我成长在慈母所筑的巢穴,依托主人家所栽种的树木,在母亲艰辛的照顾和主人家宽仁的对待下。
一年过去,我羽翼丰满,可以远飞了,但是想要离开,却又眷恋生我养我的地方,想起主人家的宽仁,想对主人有所报答,虽然我的叫声不好听,但是能警示于无形,戒备于未然。

知我者谓吉之先,不知我者谓凶之类。
故告之则反灾于身,不告之者则稔(rěn)祸于人。
主恩或忘,我怀靡臧(zāng)。
虽去世而告,为凶之防。
亦由桑妖于庭,惧而修德,俾王之兴;雉(zhì)怪于鼎,惧而修德,俾(bǐ)王之盛。
天听甚逊,人言曷病。
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

理解我的人说看到我会带来好运,不理解我的说看到我会带来恶运。
以是我见告大家反而会被大家加害误解。
但不见告大家灾害的到来会害大家陷于灾害。
主人的恩典不敢忘,我虽然被大家说好说坏,为了防止灾害的降临,即便是因此而去世,也要奔忙呼告。
任由桑妖,稚怪在朝堂招摇虚假,大家都由于害怕而不敢说不好,让王者误认为是兴邦兴国的好事,王者得到真实的越来越少,如果有人说出这个真实情形反而会以为这个人有问题。
比如神鸟凤凰和瑞兽麒麟,也被楚人所讥讽,被鲁人所中伤。

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
宁鸣而去世,不默而生。
胡不学太仓之鼠兮,何必仁为,丰食而肥。
仓苟竭兮,吾将安归?又不学荒城之狐兮,何必义为,深穴而威。
城苟圮(pǐ)兮,吾将畴依?宁骥子之困于驰骛兮,驽骀泰于刍(chú)养。
宁鹓(yuān)鹐(qiān)之饥于云霄兮,鸱(chī)鸢(yuān)饫乎草莽。

但凤凰和麒麟难道会由于楚人的讥讽和鲁人的中伤而不灵验而不给大家带来祥瑞吗?以是说,一旦切割东西就会卷刃的刀剑怎么可以成为神兵利器,一旦被点火就会变革的石头,怎么可以称作是宝玉?宁肯大声见告众人并因此被误解而去世,也不能沉默偷生。
为什么不学仓鼠,干嘛要仁慈,只管自己丰衣足食便是了?但是想想,如果粮仓都吃光吃净没有了,还能去哪里呢?为什么不学荒城的狐狸,干嘛要讲仁义,深挖洞穴居住便是了,可是城墙倒塌,又能以什么作为寄托呢?宁肯像千里马因一贯到处奔驰而疲累,也不要像一匹被圈养安逸而变成废物的无用的马。
宁肯像鹓鹐鸟一样飞行于云霄却为吃不饱发愁,也不要像鸱鸢一样由于小利而只在草一样高的地方徘徊。

君不见仲尼之云兮,予欲无言。
累累四方,曾不得而已焉。
又不见孟轲之志兮,养其浩然。
皇皇三月,曾何敢以休焉。
此小者优优,而大者乾乾。
我乌也勤于母兮自天,爱于主兮自天;人有言兮是然,人无言兮是然。

你难道没有看到孔子话吗?虽然没有多少,但是四海没有达不到的,你难道没有看到孟子的志向吗,浩然的志向,谁敢说弗成呢?这便是从自己私利的角度考虑事情,和从大局的角度考虑事情的不同。
我乌鸦孝敬母亲是天性,爱护我的主人也是天性,人对我有没有评论我还是要那样去做。

范仲淹书函《边事帖》

御街行·秋日怀旧

《御街行·秋日怀旧》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
此词详细创作韶光已难以考证。
关于此词的创作缘由,紧张有三种说法:唐圭璋认为是作者因久客居他乡触景生情而作;靳极苍则认为是“思君之作”,“作者在外任时,还念朝廷无人,君王无佐,忧心如捣,因此创作此词来抒发情绪”;而汪中认为此词“为思念室家之作”。

此词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寓情,以寒夜秋声衬托主人公所处环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楼空的落寞感,并抒发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愁情;下片以抒怀为主,通过写作者长期客居他乡,不免被如素练般的月光感发出阵阵思愁,将怀人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全词虽然没有涌现一个“思”字,但字字句句都是“思”,有评词者谓此词情景两到,堪称情景俱佳的名篇。

作品原文:

纷纭坠叶飘喷鼻香砌(qì)。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纷纭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铺满残花的石阶上,寒夜一片寂静,只听见那寒风吹动落叶发出的轻微细碎的声音。
珍珠的帘幕高高卷起,玉楼空空无人迹。
夜色清淡,烁烁闪光的银河直垂大地。
每年本日的夜里,都能见到那如绸缎般的皎月,而年年本日的夜里,心上人都远在千里之外。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闪动枕头欹(qī),谙(ān)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愁肠已经寸断,想要借酒浇愁,也难以使自己沉醉。
酒还未喝,却先化作了酸楚的眼泪。
残灯闪烁,枕头歪斜,尝尽了孤眠滋味。
算来这相思之苦,积聚在眉头,凝集在心间,实在没有办法可以回避。

人物评价

总体评价:

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
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计策方法的改进,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称永劫代;他领导的庆历改造运动,虽只实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纵然在担当地方官时,他也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诲家。
作为宋学开山、士林领袖,他开风气之先,文章论议,必本儒宗仁义;并以其人格魅力言传身教,生平孜孜于传道授业,悉心培养和荐拔人才;乃至晚年“田园未立”,居无定所,临终《遗表》一言不及私事。

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烁异彩的精神财富。
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范仲淹信札墨迹欣赏《师鲁帖》

历代评价:

欧阳修:①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②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

王安石:一世之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疵。

苏轼:①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
经天纬地,阙谥宜然,贤哉斯诣,轶后空前。
②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予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黄庭坚:范文正公,当时文武第一人。

朱熹:①范文正精彩之才。
②本朝道学之盛,亦有其渐,自范文正以来已有好议论。
③天地间气,最高级人物。

康熙:“济时良相”。

顾炎武:先朝亦复愁元昊,臣子何人似范公。
巳见兵戈缠海内,尚留冠佩托江东。
含霜晚穗遗田里,噪日寒禽古庙中。
吾欲与公筹大事,到今忧乐恐无穷。

纪昀: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古之所谓大儒者,有体有用,不过如此。

毛泽东:①中国历史上有些知识分子是文武双全,不但能够下笔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战。
范仲淹便是这样的一个范例。
②(范仲淹词)介于婉约与豪放两派之间,既苍凉又幽美,使人不厌读。

范仲淹信札墨迹欣赏《师鲁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