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套书我给作者中上评,这套书的优点是尊重史实,谢绝《三国演义》那样的戏说,“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切,以轶文为纬,不尚虚诬”,普通易懂,作者蔡东藩是清末秀才,1920年代著书,自秦始皇一贯写到民国的所有帝王将相。
读完可以对中国历朝历代有个通盘的理解,可以称为半文言版的二十四史,听说是伟人在延安期间最爱读的书。
本书不敷之处在于受限于作者的历史时期局限,对历史演化的缘故原由和脉络交代不足,文笔也有罗列事宜人名记流水账之嫌,但是瑕不掩瑜,仍是一部值得花韶光读的史籍巨著。

普通人为什么要读史籍?这是知乎上一个热门问答。
我的意见是:以史为鉴,这是普通人在面临人生难题决议时,最低机会本钱的参考借鉴。
犹如我读MBA时最主要学习的便是案例传授教化法,一个个活生生的前车之鉴摆在你面前,你处于同样的历史条件下该做若何的选择?吴王刘濞该不该造反,曹操该不该称帝,诸葛亮该不该北伐?曹爽该不该向司马懿屈膝降服佩服?在读史籍时你可以自动代入,想象一下自己便是刘濞/曹操/诸葛亮/曹爽该做如何重大的人生决议,成王败寇只有一次,机会本钱是身家性命。
读史的好处便是立时给你结局答案,让你松一口气:这么选的结局是这样的啊,还好我没有搭上性命,今后要吸取这样的履历教训,要避坑,要自律,要当机立断……

历代通俗演义_蔡东藩_我读蔡东藩历朝通俗演义一点感悟 综述范文

这里大略谈谈我读完这套史籍得到的一些新的感悟:

一. 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是一部君臣博弈大全。
趋利避害是人类本能,对权力亲睦处的争夺是君臣博弈的核心。

以前一贯有个想不明白的问题:怎么有那么多昏君不用忠臣良将,非要任用奸臣,把好端真个江山社稷断送?为什么会冤杀岳飞,袁崇焕等?而重用秦桧,严嵩,魏忠贤等奸臣呢?知定命之年再读史籍顿悟:对最高权力的争夺是一场性命攸关的大博弈。

中国封建帝王据统计有611位,正常寿终正寝的占44%,便是说一多数的帝王是被杀掉的:君杀臣,臣弑君,父子相杀,兄弟相杀,夫妻相杀等等贯穿全体封建王朝历史,这不便是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吗?而选择不信赖,选择背叛是一种相对上风策略。
大家都会有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希望,大家都会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心思,就像本日你很有本事,你是会忠心耿耿在一家企业打工一辈子,还是自主门户自己创业做老大?

以是天子看每个臣子皆有谋反之心,谁知道谁便是铁定终生不变的忠臣呢?事实上每个臣子实力具备了也一定是曹操司马懿,这不是一颗忠心可以表白的,这是封建集权系统编制决定的,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君臣博弈是逃不掉的。
以是宋史中你可以读到:宋高宗赵构在最重用秦桧的时候,每次见秦桧,赵构在靴子中都要暗藏一把匕首防备秦桧,这是赵构亲口在秦桧去世后对近臣说的,读来心惊不心惊呢?为什么要杀岳飞?再读读“苗刘兵变”这段。

二. 历史防坑秘籍:骄奢淫逸是君臣博弈中必败选项,功成身退是能臣最好结局。
人一旦对个人希望放肆,一定侵略互助者的蛋糕,于是互助者反击,骄奢淫逸者身败名裂,概莫例外。
以是你看有功者不居功,懂得自谦自抑,才是明智的保全之道。
东汉第二代汉明帝皇后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女儿,马皇效果断阻挡汉明帝将立下平定南方大功的马援列入云台28将画像记功,并且谢绝给她的兄弟们封任何爵位与官职,当时看是自抑得不近人情,随后几位东汉皇后扶持外家人权倾天下,外戚骄奢淫逸到了极点,末了落得灭族的结局,后世评价马皇后为一代贤后,家族也得以保全茂盛。
与岳飞同时期且齐名的大将韩世忠选择功成身退,交出兵权做个清闲逍遥的巨室翁,同样得以善终,这样的例子在史籍中随处可见。

三. 封建王朝中的公民缺少基本的公民权保障,生杀予夺都在上位者操控之中。
以前无法理解备受推崇的隐士的选择,以为他们太矫情,为何天子屡招不就,不出山接管高官厚禄,实现自己的人生代价呢?比如著名隐士严子陵是汉光武帝刘秀青年时期的同学,刘秀费很大劲招他出来做官,他来跟刘秀吃用饭叙叙旧,将腿搁在刘秀肚子上睡了一觉,醒来连续回到富春江边作钓鱼的老头,谢绝老同学的高官厚禄,刘秀也拿他没有办法。
现在我想明白了:严子陵是为了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不作老同学的下属,同时也是避祸,不给刘秀生杀予夺的权力,天子呼来不上朝。
不作奴才不作草民作隐士,这是封建王朝时期知识分子最明智的博弈选项。
现在有一批所谓的穿越小说动不动便是回到某朝代作王爷如何得意,岂不知我们现在处在共和国有公民权保障的时期才是发挥个人代价的最佳时期。

每读一段史籍都有很多感想,只是无法逐一记录下来,读书便是这样不断塑造我们每个人的三不雅观,短期可能看不出来有什么实际用途,而面对各种人生决议时书中得来的履历教训会自动帮你做选择。
我最近在常常思考的问题是:如果普大帝预先知道的俄乌冲突是本日的局势,他还会发起特殊军事行动吗?答案都藏在史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