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病毒,我们国家全民免费医疗,等量齐观。面对领土摩擦,我们的同道坚守底线,寸土不让。这份武断使我们在世界各地都可以从容不迫,这是“中国”带给我们的安全感。
一提到“中国”,我们都会为之动容。她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保护着我们,让我们在这片地皮上成长,为我们遮风挡雨,每当灾害来临的时候,她总会涌现。“中国”二字已经深深刻在我们的身体里,与我们融为一体。可是,提及“中国”,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它呢?
“中国”最早涌如今西周初期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中,铭文中这样说: “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这是“中国”这两个字最早的来源了。当时的含义和现在完备不同,现在的中国具有法律意义,而当时只是一个称呼。
以前“中”和“国”都是象形笔墨,在商朝的时候,有一种旌旗一贯在军队人群的中间,以是这种旌旗的名字就叫“中”。而“国”最开始的意思便是有人口的,有人保护的地皮。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很好理解了,最中央的城邦或者国家,便是“中国”。对付天子来说,便是天子的国家。
由于周朝所处的中原地区,在当时正好处于中心肠域,讲究文明礼乐,而且衣饰华美。而生活在周朝四周的都是南蛮、北狄、东夷、西戎的人,他们还过着原始人的生活,依然以佃猎为生,以树叶遮蔽。以是周朝就把自己的国家或者城邦叫做“中国”,但是当时“中国”的范围还很小。只是周朝统治的一种地理与文化观点。
到了秦汉期间,少数民族在统治了中原之后,为了和汉族一样,也将自己的国家建立为“中国”。西汉之后,“中国”的范围才和我们现在差不多大。
在魏晋期间,南朝就称自己是“中国”。随后的金,北宋,南宋,辽国,也都自称自己是“中国”。可见各个朝代的君王对付“中国”的重视。都认为自己是天下的中央,也从另一方面解释了“中国”在历史上的独特,后来的隋、唐、宋、元、明等朝代,除了用自己的国号外,一贯把“中国”当做自己的国名。
明末清初,“中国”就被统治者和臣民当做习气性的国名了,它的地位等同于大清。康熙期间,“中国”就被视作国名进入近代国际条约了。清朝中期,“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国名,更是和China等词相对应,已经正式进入国际条约了。晚清期间,“中国”作为国名已经是常态了,在中外文献上,“中国”已经代表了大清王朝。到了清末,各种以“中国历史”命名的教科书纷至沓来。
1912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正式作为国名的简称,“中国”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而今全天下只有一个“中国”,便是中华公民共和国。
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会为了谁而停歇,“中国”已经来到了21世纪,经历了几千年的周折,数十个朝代的更替,“中国”二字始终没变,一贯还在。足以见得“中国”的坚忍不拔,才使我们仍耸立于天下之林。
中华文明能够一贯延续,离不开我们这个民族发奋图强的品质,和面对危难众志成城的决心。“中国”,这个大略却不平凡的名字,浓缩了太多意义在里面。能成为“中国人”,我们无比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