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晏建怀
纳古今于一体、集诗赋于一身的岳阳楼,拥有太多的古典音符和文化情节。它曾让多少往哲先贤如雨骈集,览物抒怀?它见证过多少迁客骚人的百结愁肠,冲天英气?于我,这种吸引远胜于喷鼻香妃祠不绝如缕的喷鼻香火,远胜于临街酒肆洞庭湖银鱼的甘鲜。
岳阳楼位于城西城墙之上,背城面湖,卓然峭立。我默念着《岳阳楼记》,蹑手蹑脚拾级而上,企望用我的虔诚,点触这千年层楼间弥久不散的气节和情怀。范仲淹用区区三百六十余字造诣了一篇千古文章,又用这篇千古文章,造诣了一座千古楼台,其魅力究竟何在?我嘴里念念有词,思绪也随着文辞特有的韵律,飞向那彤云密布的赵宋王朝,飞向范仲淹那“进亦忧,退亦忧”的峥嵘岁月。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以其深厚的学问和才华举进士第,开始了他沉浮变幻的仕宦生涯。进入仕途之后,范仲淹十分关注国计民生,为贫苦百姓做了一件件好事和实事。真宗天禧五年(1021),范仲淹到泰州(今江苏泰州)任职。他看到许多地方的捍海堤年久失落修,每到海潮泛滥,每每农田洗荡,畜生无存,百姓不堪其苦,挈家外逃。范仲淹对此忧心如捣,不断上书建议修复捍海堤。仁宗天圣二年(1024),范仲淹主持了筑堤工程。经由官民四年艰巨卓绝的奋战,一条长达150 里的捍海大堤终于横亘在大水猛兽面前,外逃居民纷纭重返故宅,生产迅速得以规复。泰州、淮安、南通一带从此水旱无忧。当地百姓深深感念范仲淹的功绩,为他建筑了祠堂,并将捍海堤取名“范公堤”。
宋仁宗执政期间,北宋政治上积弊丛生,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百姓不堪负重,许多有识之士积极上疏,哀求改革弊政。面对危急,仁宗多次召见范仲淹等人,督匆匆他们提出改革方案。范仲淹一向主见改革,很快向仁宗呈上了著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了“明黜陟,均公田,厚农桑”等十项改革主见,北宋历史上的“庆历新政”在范仲淹的领导下轰动一时。新政实行后,确实在裁减冗员、提高效率和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初见成效。然而,有破旧就有守旧,有立新就有阻挡,这场改革直打仗犯了贵族集团的利益,限定了大官僚的特权,他们恨之入骨。平时那些阿谀谄佞的权臣贵胄便纠结一起,在仁宗面前落井下石,不断散布范仲淹等改革派的谗言。仁宗是位好大喜功而又鼠腹蜗肠的天子,漫天的黑白谣涿撼动了他的信心。庆历五年初,仁宗下诏废弃统统改革方法,坚持一年多的“庆历新政”以失落败告终。
性情决定命运,这富于国情的口头禅,也让范仲淹一次次落入巢臼。面对朝政得失落和百姓疾苦,范仲淹总是犯颜直谏。看到刘太后独揽大权,他上疏请太后撤帘还政,结果被贬往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京东和江淮一带大旱,范仲淹咬牙切齿,奏请仁宗派人救灾。仁宗熟视无睹,连续鲜衣美食。全身乏术的范仲淹竟然质问仁宗:“宫掖中半日不食,当如何?”说得仁宗悻悻烦懑,随即寻个借口将他贬出朝廷;宰相吕夷简掌管着官员的任免升迁,常常玩弄权力于股掌之间,借机寻私。范仲淹深恶这种城狐社鼠的行为,便把一些要员的晋升情形绘制成《百官图》上呈仁宗,指着上面开列的百官晋升顺序说:“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把吕夷简气得七窍生烟,暴跳如雷,反而诬蔑范仲淹结交朋党,企图废帝。仁宗再次把范仲淹降职饶州(今江西鄱阳)。饱读诗书的范仲淹到底不谙“直如弦,去世道边;曲如勾,反封侯”的人生哲学,当朋友梅尧臣委婉地规劝他明哲保身时,他乃至誓言“宁鸣而去世,不默而生”!
范仲淹和滕子京是同科进士,又同戍边陲,既是学友,又是至交,可谓枳棘丛中的性附近者。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想到了品质文辞相得益彰的范仲淹,便请他作记。当时,正值“庆历新政”失落败,范仲淹左迁邓州(今河南邓县),政治上起起落落,想必犹如折羽的大雁,烦闷寡欢,亦无从倾泄,恰好友来信索文,便托湖咏志,借楼抒怀,《岳阳楼记》就这样一挥而就,千百年来仍是那般动听至深,堪称绝世之作。赵宋家谱汗牛充栋,但后人铭记者几页?
范仲淹生平仕宦浮沉,虽然“忧谗畏讥”,但他宁为折剑之直,不做全钩之曲,无异于在舐痈吮痔的浊沫中注入了一线荡魂摄魄的清流。那些随风柳絮、逐水桃花时时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怎比这泣鬼惊神的嶙嶙刚骨?他领导的政治改革虽然失落败了,但他给内忧外祸的赵宋王朝开出的,何尝不是一剂振国兴邦的良药?范仲淹“宁鸣而去世,不默而生”的民主张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难道不是民族性情中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阳光不经意间便爬上了岳阳楼的飞檐黄瓦间,恍若范仲淹那至刚毅刚烈气,弥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