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慢病管理计划旨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降低慢病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本文将围绕慢病管理计划,从政策背景、目标与策略、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解读。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1. 政策背景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慢病防治工作,将慢病管理纳入国家战略。2016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慢病防治规划》,明确提出要构建以预防为主的慢病防治体系,实现慢病防控关口前移。
2. 目标
(1)降低慢病发病率: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早期筛查、早期干预等措施,降低慢病发病率。
(2)降低慢病致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慢病早期诊断率,降低慢病死亡率和致残率。
(3)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等,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策略与实施措施
1. 策略
(1)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慢病防治政策体系,加大对慢病防治工作的财政投入。
(2)强化健康教育:广泛开展慢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
(3)推进早期筛查与干预:加强慢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优化慢病诊疗流程,提高慢病诊疗质量。
2. 实施措施
(1)建立健全慢病防治政策体系
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将慢病防治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慢病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2)加强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开展慢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加强社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
(3)推进早期筛查与干预
建立健全慢病高危人群筛查机制,提高筛查覆盖率。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实施早期干预,降低慢病发病风险。
(4)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优化慢病诊疗流程,提高慢病诊疗质量。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慢病诊疗能力建设,提高慢病诊疗水平。
慢病管理计划是我国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举措。通过科学管理、精准施策,有望降低慢病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