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稽郢行成于吴》讲的是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大败越军于夫椒,但却允许越王句践议和,保留了越国。此后,夫差再度兴兵攻讨越国。越国起而对抗,但又虑实力不敌,句践于是采纳文种计谋,派诸稽郢再去向夫差求和。诸稽郢不惜卑辞厚礼,去迎合夫差骄狂的心态。越国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争取休养生息的时间,等待复仇的时机。因而,诸稽郢言词虽然巧妙婉转,但越国自强之心和谴责吴国之意已隐藏于字里行间,如“孤不敢忘天灾”,“君王不察”,“狐埋之而狐搰hú之,是以无成功”,“是天王之无成劳也”,“唯天王秉利度义焉”,等等,这些语言皆值得玩味。

  【原文】

诸稽郢行成于吴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致辞范文

  《诸稽郢行成于吴》

  出处:《国语·吴语》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①,越王句践起师逆之江②。

  大夫种乃献谋曰③:“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④。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⑤,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

  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

  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寡君句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曰:昔者越国见祸,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句践,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今句践申祸无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陲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句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句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帚以晐姓于王宫;一介嫡男,奉槃匜以随诸御;春秋贡献,不懈于王府。天王岂辱裁之?亦征诸侯之礼也。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

  【注释】

  ①吴王夫差:吴王阖闾的儿子。姬姓。鲁定公十四年,吴伐越,被越国打败,阖闾伤足而死。后三年,吴王夫差报仇,在夫椒打败了越国,越国大夫文种向吴国求和,吴国答应了。这次,吴又起兵伐越。

  ②勾践:越王允常的儿子。逆:迎战。

  ③大夫种:即文种。

  ④庸:用。其,语气词。

  ⑤申胥:即伍子胥,楚大夫伍奢的儿子,名员。楚平王七年伍奢被杀,伍子胥逃到了吴国,帮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不久攻破楚国,以功封于申。所以又称申胥。华登:宋司马华费遂的儿子。华氏在宋作乱失败,华登就逃到吴国,做了吴国的大夫。

  【翻译】

  吴国国王夫差起兵讨伐越国,越国国王句践起兵在江上迎战他。

  (越国)大夫文种就献计谋说:“吴国和越国都是上天授予的,国王您不用打仗。伍子胥、华登让吴国的贵族青年穿上简单的服装在军营中当兵,因此(他们)的军队没有失败过。只要有一个人善于射箭,就有上百个人(跟着)射箭,(我们)没有胜算。谋划就必须预先料到能成功,然后才去实行它,不可随意下达命令。国王您不如(这边)摆下兵阵,(另外)约见对方讲和,来使他们的民众高兴(不打仗当然高兴),来增强吴王自高自大的心理。我用卜卦来请问老天。上天如果抛弃吴国,必定吴王同意我们讲和并不满足于战胜我们,还必然贪心地有称霸诸侯的心啊。(这样)就会使他的民力竭尽和民心不振,(这是)上天夺去它的食物,(我们)安全地收拾残局,(吴国)就没有存在的命了啊。”

  越王同意了,就命令诸稽郢到吴国去求和,(诸稽郢)说:“我国国王句践派出的下国的臣子郢,不敢张显地拿着钱财礼物来(给您)行礼,我斗胆私下告诉您的属下说:从前越国自取其祸,得罪了天王。天王亲自移(您的)高贵的脚趾(来践踏鄙国土地),来使句践知道辜负了您,然后有宽恕赦免了他。君王您对于越国来说,那是使死人活过来让白骨上长肉啊。我国国王(句践)不敢忘记天灾,同样不敢忘记君王的大的赏赐啊!如今句践无善德再次取祸,(我们)草野粗鄙之人,那敢忘记天王您的大德呢,而想着边陲上的(一些)小冲突,来再次得罪您的部下呢?句践率领几位老臣,亲自来认这重罪,在边境上叩头。现在君王您不知道(实情),盛怒之下带着兵,来摧残和讨伐越国,越国本来就是(吴国的)纳贡献物的封地啊,君王您不用鞭杖来使唤我们,却屈尊用军队用对付敌国的号令啊。句践请求结盟。(我)有一个嫡亲的女儿,愿意将她送给天子让她在(您的)王宫里做个拿扫帚撮箕的人;(还)有一个嫡亲的儿子,(让他)做一个捧盥洗用具跟随您任意驱使的人;春秋两季的进贡,对送往王府的决不敢怠慢。天王您是不是给他(句践)一个裁定呢?这也是征讨诸侯的惯例吗。有谚语说:‘狐狸刚埋下又挖起来,因此无法成功。’现在天王您既然分封确立了越国,公开传闻了天下,却又要割除它,这样天王您就没有成绩啊。那么四方的诸侯,该按照什么来侍奉吴国呢?(句践)斗胆派在下该说的全说了,惟有请天王按照利益衡量义来定夺啦!”更多文言文学习文章敬请关注“诗词网文言文阅读”的古文观止栏目。

  【解析】

  春秋末年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战争。越国知道自己的力量暂时敌不过吴国,于是派诸稽郢向吴国求和,作为缓兵之计,诸稽郢的求和辞令,主要是利用和助长吴王夫差骄傲自大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