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两宋以来,直到明清两朝,“文正”二字都是文臣第一流级的谥号。
司马光认为:“谥之美者,极于文正”,生封公孤,去世谥文正,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
也因此,帝王们都将“文正”看得綦重,不轻易予人。
就拿明朝来说,明朝开国百年,竟然无一人得谥文正,直到正德年间,才有一人,得到了“文正”殊荣。
这人是谁?他又凭什么能成为明朝的“文正”第一人呢?

这位大臣,便是以“李公谋、刘公断,谢公犹侃侃”着称的刘李谢三人内阁中的“李公谋”李东阳。
他二十岁时即高中二甲第一,选庶良士,弘治朝入内阁,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正德年间,又封少傅兼太子太傅,可谓青云直上。
但大明朝的高官为数也不少,李东阳有何特殊之处,能脱颖而出,得到“文正”谥号呢?

方孝孺为何有文正之称_明朝第一个获得文正谥号的大年夜臣为什么会是他 申请书范文

实在李东阳文名虽盛,但施政能力并不强,他自己亦承认:“吾于文翰,颇有一日之长,若经济事,须归介夫(杨廷和)。
”而当时的另一大臣王琼,更是在自己的条记中嘲讽李东阳对付当时的胡虏外祸束手无策。
更何况,在正德初年,寺人刘瑾刚刚得势时,众大臣一起上疏要求诛杀刘瑾,其他大臣都议论冲动大方,只有李东阳一人态度暧昧,这次行动也终极失落败。
刘瑾用事期间,李东阳也落了个“寄托阉党”的大污点,为了明哲保身,他竟然在草拟的诏书中夸刘瑾“刚明正派,为国除弊”。
这样的人,怎么能配得上“文正”二字?也正由于此,当时有人就作了首打油诗嘲讽他道:“文正从来谥范王,如今文正却难当。
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论短长。

实在细细想来,李东阳能得到文正谥号的缘由,实在颇为繁芜。
首先该当考虑的,便是这个谥号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脱不开的关系。

(《甲申十同年图》中的李东阳形象)

之前说了,在刘瑾初得势的时候,百官曾有一次诛杀刘瑾的操持,失落败之后,这些官员自然贬的贬、走的走,朝中老臣险些凋零殆尽。
待刘瑾被千刀万剐,官场又是一次洗牌,在这个经历了两次换血的正德朝局,李东阳已是个少见的“不倒翁”。

权阉刚刚垮台,在这个朝政混乱、动荡不安的期间,必须使得场合排场能够迅速安定下来,因此,内阁的稳定就成了重中之重,而内阁首辅兼三朝老臣李东阳正是内阁的主心骨。
他资历极老,名位亦高,如果他能安于阁位,全力支持武宗天子,那么对朱厚照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因此,为了得到以李东阳为代表的内阁的支持,朱厚照频繁的给李东阳等内阁成员加官进爵,这种态度,说难听点,实在便是“收买民气”的意思。

无论李东阳怎么上疏要求致仕,正德天子朱厚照便是武断不同意。
实际上李东阳是至心不想干了,他身体不好,脾虚且常常流鼻血,还有多年的老痔疮,据他自己说,他身体羸弱,以至于上朝时一阵大风,竟吹得他“立至颠仆”,差点摔了一跤,因此武断哀求朱厚照批准他退休。
但朱厚照可不管李东阳怎么想,毕竟,他对李东阳“深情挽留”的态度,不仅是做给李东阳一个人看的,更是做给满朝文武看的。
像李东阳这样的老资格高官,实在是当时正德朝的一块活招牌,对李东阳等老臣如此慰留,不仅能稳固朝局,同时也可借此向大臣们传达出天子的态度:他乐意缓和与大臣们的关系,同时,也希望大臣们能齐心专心一意辅佐自己。

于是李东阳的官位反而越升越高,得封特进左柱国,后又兼食大学士俸,获赐诰命,可谓位极人臣。
在李东阳去世后,正德自然要把收买民气进行到底,让他生荣去世哀,况且,李东阳在朝为官近五十年,资历之老无人能及,给他一个“文正”谥号,也不算出格。

可谥号虽然要有天子批准,却也须要内阁等部门来拟定,如果没有朝中重臣的支持,这个“文正”谥号也是捞不到的,这就要说到另一个主要人物——杨一清。
杨一清与李东阳是多年的老相识,两人在少年时,就共同受教于大儒黎淳门下,是师兄弟关系。
后来入朝为官,交往也很密切,更主要的是,刘瑾乱政期间,曾将杨一清打入诏狱,差点去世在里头,多亏李东阳相救,才逃出生天,老朋友的救命之恩,杨一清怎能不报?李东阳去世之际,杨一清正在内阁,他自然可以“假公济私”一回,为李东阳拟定一个美谥。
于是,内阁与天子在这方面很随意马虎就达成了共识,“文正”二字,就这么顺顺当当的给了李东阳。

而且,在个人生活作风方面,李东阳也无可挑剔,他为官向来以清苦著称,晚年致仕之后,家无余财,全靠他为人写字作书换钱来坚持生存,清廉之风死心塌地。
同时,他为官“和煦容物”,调皮不得罪人,因此,在内阁的十八年里,很少与人发生尖锐抵牾,他不得罪人,别人自然也不得罪他,以是对付他的“文正”谥号,虽然有人暗地里表达不满,却并没有人明面上提出反对见地。

(李东阳书法)

说了这么多情由,实在李东阳自己对他去世后的评价也颇有担忧,毕竟和大寺人刘瑾不清不楚的事儿太多,谁晓得去世后会不会有人翻旧账?还是杨一清终极给病重的李东阳吃了一颗定心丸:“国朝以来,文臣未有谥‘文正’者,公如不讳,请以谥公。
”李东阳听了这话,大喜过望,竟然要下床向他这个小师弟磕头。

李东阳去世后,他当年的老同事、弘治朝另一位内阁成员谢迁也得到了“文正”谥号,于是弘治朝内阁完成了“文正”双杀。
之后得到文正谥号的,还有崇祯朝的倪元璐,他在李自成攻破北京时自缢殉国,故得到这个美谥。
至于南明小朝廷追赠给方孝孺的文正谥号,对付早就被明成祖朱棣满门抄斩的方孝孺来说,恐怕连安慰奖都算不上吧。

参考资料:宋朝事实类苑、明实录、明史、双溪杂记、明史纪事本末、明代政治史、大明会典、明语林、尧山堂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