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张瑞芳在影片《李双双》中“天衣无缝”地扮演了个性坦率诚挚、纯洁无私、坚韧豁达又意气轩昂的李双双,荣获第二届“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
这幅字是张瑞芳生平珍藏的墨宝,也是她与爱人、电影剧作家严励墓碑上唯一的装饰。

2012年6月28日,张瑞芳因病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4岁。
今年6月28日是她逝世十周年,采访了她生前多位亲朋好友,通过他们的回顾和讲述,来纪念这位影坛传奇人物,还原她的艺术和人格魅力。

张瑞芳多年夜年纪_纪念张瑞芳逝世十周年 工作总结范文

张瑞芳 祖忠人摄于1997年6月

传奇人生

“瑞芳老师可以用传奇两个字去描述,她的人生经历是一个传奇,艺术也是一个传奇。
”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朱枫说。

张瑞芳生于一个军官家庭,父亲张基是国民党高等将领,曾任北伐军中将炮兵总指挥,并在北伐途中殉职,在北伐胜利后的公祭仪式上,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特殊敬献了一幅写有“精神不去世”的挽幛。
只管得到了国民党政府的优恤,但后来,张瑞芳一家人还是毅然追随共产党参加了革命,母亲和几个兄弟姐妹都先后成为共产党员。

1938年12月,张瑞芳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组织须要,她是秘密党员,组织关系由周总理亲自单线联系。
张瑞芳和周总理、邓颖超的关系深厚,他们险些把她当本钱身的女儿一样,周总理和邓大姐总是亲切地叫她“小芳”。

张瑞芳自小痴迷于话剧演出,在北平市立第一女子中学读书时,演过田汉的话剧《南归》《获虎之夜》等,年仅十九岁就在曹禺的《日出》里寻衅过角色繁芜的陈白露。
1937年4月,她和后来的北影厂有名导演崔嵬一起演了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宣扬抗日救亡。
抗战开始后,她又加入著名的“北平学生战地移动剧团”去全国各地宣扬抗战,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张瑞芳首演过许多有名话剧,包括郭沫若的《棠棣之花》中的聂嫈,《屈原》中的婵娟,曹禺《北京人》里的愫芳等,她还和秦怡、白杨、舒绣文并称重庆“话剧四大名旦”。
曹禺将巴金的名作《家》改编为话剧,给张瑞芳量身定做了“瑞珏”一角。
1956年《家》被搬上大银幕,瑞珏仍旧由张瑞芳扮演,这也是她的经典银幕形象之一。

2008年11月, 黄准(左)、张瑞芳(中)、黄宗英在华东医院大草坪 (甘泰庆摄)

新中国成立后,张瑞芳演了苏联话剧《保尔·柯察金》中的冬妮娅,轰动一时。
不久后张瑞芳离开北京,来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开始新的生活,拍了浩瀚有影响力的电影,比如屯子片《李双双》、军事片《出生入死》等。

“天衣无缝”

张瑞芳在演出上非常负责、刻苦,哀求也很严格。
李双双一边切面一边和喜旺吵架的情节一气呵成,让人觉得演出既生动,又有生活气息。
演得那么好,也和她常年下生活有关。

“去瑞芳老师家用饭时,都是她师长西席在煮饭。
但为了演好李双双,她在屯子每次煮饭时都要自己来擀面、切面,不断地闇练这个动作,才能在演出时把把稳力集中在演戏上。
”上海电影译制厂导演、演员孙渝烽想起张瑞芳曾告诫年轻子弟,演员一定要学会各项生活技能,包括炒菜、骑自行车,由于演员什么事情都可能碰到。
拍戏韶光紧张,不可能让你现场去练。
生活里越是熟习、负责,演戏时才能没有任何包袱。

正如《在延安文艺漫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
这一代老演员都把下生活看得很重,从生活里学到很多东西。
后来,张瑞芳去演《泉水叮咚》时,特地去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互换,才塑造出一个可爱、可敬的陶奶奶。

朱枫记得,郭沫若给张瑞芳写过字,都是七言四句诗,一首是夸奖婵娟的,一首是夸奖李双双的。
婵娟那幅张瑞芳一贯小心收着,李双双那幅则挂在客厅墙上,可见她对这个角色的重视。

“在演出艺术上,她是中国影人的一壁旗帜。
在《李双双》这部电影的成功上,她居功至伟。
”朱枫先容,《李双双》得到认可后,张瑞芳写了一篇几万字的创作感想,里面包含她对人物和演出细节的深刻思考,成为当时电影学院演出系、导演系的教材。

“李双双”张瑞芳与“孙喜旺”仲星火(祖忠人摄 姚蔚供应)

除了演戏,张瑞芳还参与过影片配音。
比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小蝌蚪找妈妈》中的旁白便是她配的,这个温暖、慈爱的声音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
上海电影译制厂在译制好莱坞明星嘉宝主演的《瑞典女王》时,老厂长陈叙一点名要请张瑞芳来为嘉宝配音。
“瑞芳老师的配音充分把握了人物特点,她声音的气质和年事感非常适宜角色,也肯下功夫。
”孙渝烽记得,张瑞芳在配音时负责、谦逊,一点架子都没有。
试戏时,她一贯问导演陈叙一:“我这样的声音合不得当?”她还会向配音演员李梓请教配音技巧。

由于历史缘故原由,她的艺术生命被蹉跎了许多年,一贯到改革开放后,才又拍了《大河奔流》《呼啸吧黄河》以及广受欢迎的《泉水叮咚》等影片。

2006年重阳节,上海影协举办上影厂徐桑楚老厂长《踏遍青隐士未老》新书出版活动,张瑞芳前来祝贺(葛燕萍供应)

剧团前辈

张瑞芳担当过许多职务,如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中国电影演出学会会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等;她也得到了很多名誉: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中国电影百年百位精良演员、中国电影演出艺术学会特殊名誉奖、中国电影演出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生造诣奖、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终生造诣奖……但她谦逊地说,“我这辈子演的戏太少了,当不起这么高的名誉,许多比我更有才华,更值得得这个奖的人已经去世了,我只是代他们来领这个奖而已。

黄宗江与张瑞芳在和平饭店(陈平义供应)

2018年,上影演员剧团在成立65周年之际,正式回归武康路395号旧址,小院里首先塑起的便是张瑞芳的铜像。
“瑞芳老师曾经说,无论中国电影碰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上影演员剧团都不能散。
”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始终记住她的谆谆教诲,当初,这个小院便是张瑞芳在担当团长期间争取来的,如今剧团终于“回家”,也希望能用这样的办法告慰她,“剧团还在,而且会越来越好。

张瑞芳铜像 (佟瑞欣 供应)

当年,上影演员剧团的演员们去北京录制央视“向经典致敬”节目,节目中,称剧团为“上海乃至中国电影版图上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撑起了中国电影的半壁江山”。
听着主持人念出这样的旁白,佟瑞欣激动之余,脑海中禁不住浮现出张瑞芳、赵丹、孙道临等一位位剧团前辈的名字,“是他们给上影演员剧团带来了这样的盛誉。
上影演员剧团能在各种困难中坚持下来,瑞芳老师做出的贡献非常大。
和她一起出演《李双双》的仲星火老师也说,‘瑞芳老师一说话,我们就乖乖地听。
’她能有这样的威信,也由于她为大家付出了太多。

受时期、环境的影响,张瑞芳这一代人拍戏的机会不多。
但在那一代人中,她又是相对幸运的,她的形象兼容性强,既可以演大家闺秀,也能演工农兵。
除了《李双双》,《松花江上》《凤凰之歌》《万紫千红总是春》等电影都是她的代表作。
朱枫尤为向不雅观众推举《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一部讲述新中国成立后妇女解放的电影,片中张瑞芳饰演一位有进步思想的女性,带领一帮小姐妹走出封建家庭,参加事情,“很多老电影随着时期推移难免会褪色,《万紫千红总是春》只管也有时期的痕迹,但现在看起来依旧鲜活和有新意。

2006年1月16日,上海影协在和平饭店举办纪念中国电影出身百年,“荣获国家突出贡献奖”庆功联谊会,前排右起:张瑞芳、沈西林、秦怡;后排右起;黄蜀芹、吴贻弓、仲星火(祖忠人摄)

知心大姐

在性情上,张瑞芳也是一名“奇女子”。
她长期担当剧团领导,威望很高,剧团里大牌明星云集,唯有她能镇得住。
在剧团,张瑞芳被称作“政委”。
演员们碰到问题,或是心里有疙瘩想不通,乃至调度家庭抵牾,都会去找她聊,她都能给出办理办法。

在上海文艺界,张瑞芳就像一位知心大姐,从业务上、生活上关心着许多艺术家。
像张骏祥和周小燕,孙道临和王文娟,吴贻弓和张文蓉,在这些著名艺术家的爱情婚姻故事里,都有张瑞芳所牵的红线。

张瑞芳坦直,有话当面直说,做得好她会夸,犯了缺点,她会当面批评,有人乃至被骂到哭鼻子。
在上影,大家既怕她骂又不怕她骂,由于大家知道张瑞芳是直性子,眼里容不得沙子,从来不会和稀泥,但她又从来不记恨,批评完了还是爱护你,即便被她骂,也以为高兴和受用,由于她是在至心关心你。

2008年6月15日,上海影协举办庆贺张瑞芳九十生日活动,谢晋、秦怡前来祝贺,这是三位末了一次登台同框(祖忠人摄)

孙道临85岁时还惦记着拍电影,跑去找张瑞芳埋怨,“为什么不让我拍了?”张瑞芳说:“你都多大年纪了,还能指挥得了千军万马?你知道现在电影有多困难?厂里有多少年轻人没有戏拍?你现在最主要的是养身体!
”一盆冷水泼下来,孙道临只好悻悻而回,一起上小声嘀咕,“本日打了个大败仗。
”以为自己说话重了,张瑞芳晚上忙给孙道临打电话,好言宽慰了他一番,第二天不放心,又打电话叫孙渝烽再去看看孙道临,“你和他好好说说,不要一门心思只想着拍戏,身体要紧。

为了帮老艺术家找到好归宿,1997年,时任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的张瑞芳发起在福寿园建“影艺苑”(现名钟灵苑),希望百年后大家还在一起,如今,那里已成为中国电影纪念活动的主要场所。
晚年,张瑞芳又拿出全部积蓄,和亲家母顾毓青共同创办“爱晚亭”养老院。
演员刘琼的夫人,以及上译厂的配音演员赵慎之等人都住在这家敬老院里,还有人还在里面找到晚年的爱情。

2010年11月22日,仲星火(左一)、秦怡(左二)、于蓝(左三)探望张瑞芳(吴桂芬供应)

末了光阴

“实在瑞芳老师没多少钱,张瑞芳生平没有接过一个广告,这是张瑞芳的一个原则,哪怕是再高的广告片酬,张瑞芳都不为所动,有限的人为积蓄,大多用在了公益上。
秦怡老师也是,她在赈灾会上一下子拿出20万元,拦都拦不住,那险些也是秦怡一辈子的积蓄。
她们那一代老艺术家没遇上挣大钱的好时期,但她们的那种社会任务感是旁人难以企及的。
”朱枫记得,张瑞芳在末了几年身体已经不好,但许多主要场合须要她作为老艺术家代表来出席、剪彩、致辞,她一贯只管即便知足大家的哀求,哪怕是坐着轮椅出行。

在她生命的末了光阴,她是在华东医院度过的。
随着身体的衰竭,影象也在逐渐消退,她开始不断重复同样的句子,逐渐也开始忘却人。

张瑞芳和秦怡同辈,感情也最为要好,秦怡一贯去医院看她。
有一天,她记性已经差到叫不出秦怡的名字了,但她望着秦怡说:“我叫不出你的名字,但我知道你是谁。
以前,许多活动、场合都要我代表,但我的身体、精力已经无能为力了。
现在,我的任务完成了,往后要靠你了,你要来当好这个代表。

2008年6月13日,上海影协举办庆贺张瑞芳九十生日活动(祖忠人摄)

秦怡郑重地说,“瑞芳,你放心,只要我还能走动,我一定会做到,一定会代表好。

这便是张瑞芳,她直到生命的末了,险些什么都忘了,还在惦记着事情、艺术;她就像在通报接力棒,把对电影奇迹的未来期望通报给秦怡。
她们代表的是老艺术家群体,是电影艺术的精神传承。

时任上海影协主席张建亚祝贺张瑞芳(祖忠人摄葛燕萍供应)

栏目主编:施晨露 笔墨编辑:施晨露

题图:2009年1月,刘子枫去华东医院探望张瑞芳,相谈甚欢。
孟晓蓉 摄

来源:作者:钟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