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原名布木布泰,蒙古贵族之女,与姑姑哲哲一起,同嫁皇太极,受封庄妃,生有三女一子,儿子便是后来继续皇位的顺治天子福临。
皇太极去世后,因孝庄是顺治生母,被尊为皇太后。
对付孝庄是否下嫁多尔衮,清朝正史没有记载,但坊间却有不少传闻,综合一些说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孝庄与多尔衮青梅竹马,但孝庄没有下嫁多尔衮;
2、孝庄在一帮大臣的煽惑下,与多尔衮结成夫妻,合宫而居;
3、孝庄没有嫁给多尔衮,但二人有难以割舍的爱情;
4、孝庄没有嫁给多尔衮,但二人造孽同居,至去世都保持着亲密的情人关系;
5、孝庄和多尔衮毫无关系,所有绯闻都是空穴来风。
上面五种说法,基本能代表对孝庄和多尔衮关系比较集中的不雅观点。那么,历代以来,有没有对孝庄下嫁多尔衮说法持肯定的记载呢?
有,还不少。
第一条证据,便是张煌言《奇零草》中的《建州宫词》。
词曰:“上寿称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
张煌言是抗清名臣,南明儒将,奋力抗金20余年,后被俘就义。张煌言写这首诗,正在偏远的闽浙边疆抗金,听说多尔衮做了摄政王不久,被顺治尊为皇父,多尔衮作为皇父,有过一次册妃之礼,他所册立的,正是顺治的生母孝庄皇太后。
太后成婚,天子嫁母,迅速成为新闻,举国皆知,轰动一时,张煌言因此写下此诗,一则记事,二则戳穿清宫丑闻,作战斗之需。
第二条证据,便是《清朝野史大不雅观》中《清宫遗闻》的记载。
《清宫遗闻》中,有“太后下嫁摄政王”一条,原文不在此引用了,大意是说,皇太极去世之初,有大臣打算让多尔衮继任,但自觉不称,遂尊侄儿福临为帝,是为顺治。多尔衮入关后,在入侵中原过程中功劳赫赫,但不以功自居,而是奉迎顺治,满朝文武,皆为多尔衮不平,顺治亦有歉意,想报答多尔衮,朝臣揣测圣意,便在朝堂之上,公开发起顺治尊摄政王为父,顺治赞许,因此尊多尔衮为皇父。
大臣们又说,摄政王的王妃刚刚去世,皇太后又正好寡居无偶,皇上既尊摄政王为皇父,不可使父母异居,宜请摄政王与皇太后同宫。顺治又赞许了。于是,太后成婚,天子嫁母,热闹一番,遂胜利德。
第三条证据,便是蔡东藩师长西席在《清史普通演义》中的记载。
蔡东藩在《清史普通演义》第十八回“创新仪太后联婚,报旧恨中宫易位”一章中说:“来了宫监二人,说是奉太后命,召王爷入宫。摄政王不敢违慢,即随了宫监入见太后。太后让众宫女退下,与摄政王密谈了半天。摄政王方出宫回邸,既到邸中,即着人去请范先生长西席(大学士范文程),又令邀同内院大学士刚林,及礼部尚书金之俊议事。三人应召而至,摄政王格外谦恭,……自与范先生长西席耳语良久。”
经由一番商量之后,越日由范文程为首,群臣联合上了一个奏章,内称:“皇父摄政王新赋悼亡,皇太后又独居寡偶,秋宫寂寂,非我皇上以孝治天下之道。依臣等愚见,宜请皇父皇母,合宫同居,以尽皇上孝思”如斯。
这段笔墨真是有趣极了,“皇太后独居寡偶,秋宫寂寂,非我皇上以孝治天下之道”,把满清入关之初的那种自然、原始的伦理不雅观,表达得奇妙无比,兼之“太后寡居,非孝之道”这种有趣的逻辑,切实其实因此父去世嫁母为孝道之大,满族的还未经中原文化感化之时的原生态,可见一斑。
而且,顺治也竟深以为然,于顺治六年冬,下一诏书曰:“朕以冲龄践祚,内赖皇母皇太后之教诲,外赖皇父摄政王之扶持,仰承大统,幸免失落坠。今皇母皇太后独居无偶,寂寂寡欢,皇父摄政王又赋悼亡,朕躬实深负疚。诸王大臣合词吁请,佥谓父母不宜异居,宜同宫以便定省,斟情酌理,具合朕心。爰择于本年某月某日,恭行皇父母大婚仪式,谨请合宫同居,着礼部恪恭将事,毋负朕以孝治天下之意!
钦此。”
于是,太后成婚,天子嫁母,有情人终成家眷。
但是,天子嫁母,毕竟与满清遵照的汉文化中的礼教所不符,后来民间流传的民谣:“汉经学,晋清谈,唐乌龟,宋鼻涕,清邋遢”,所谓“清邋遢”,便是指天子嫁母之事,蔡东藩因此在书中说:“唯《东华录》上,只载摄政王纳豪格福晋事,不及太后大婚,闻由乾隆时纪昀所删。”
由上述三个证据,可见孝庄下嫁多尔衮之事,并非空穴来风。
蔡东藩还在书中评论道:“多尔衮纳肃王福晋与娶朝鲜二女,《东华录》纪载甚明,固非著书人凭空捏造。至如母后下嫁事,乾隆以前,闻亦载诸《东华录》。胡人妻嫂,不以为怪,嗣闻为纪昀(纪晓岚)删去。”
蔡东藩师长西席的话是可信的,由于他一向坚持写真史、讲真话。
蔡东藩写作这本《清史普通演义》的时候,是1915年前后,清朝才刚刚灭亡几年韶光,当时,当时许多人对清朝还有念旧情节、奴性思想,以是很多人反对他写清史的不雅观点。但正是清朝刚刚灭亡,当时还没有任何机构、任何人开始写清朝历史,以是,蔡东藩写清史,补充了一项空缺,其市场代价不可估量。
于是,1916年,上海会文堂书局就率先抢到蔡东藩的《清史普通演义》出版了,由于是首次清史出版,故一经出版,急速脱销全国。
但他写清史,到底触动了某些人的敏感神经。一天,蔡东藩收到了一封没有题名的信件,他打开一看,里面竟滚出两颗沉甸甸的手枪子弹 !
这是迷恋于帝制的人,对蔡东藩写清史的不雅观点不满,威胁他的生命。
然而,蔡东藩写史,以正史为经,野史为纬,反对“历史无据的虚构”,严格地做到“无一事无来历”,以真实的态度,写“真历史”。
以是,面对威胁,蔡东藩毫无畏惧地说:“要我改变不雅观点,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
从此,蔡东藩以更大的勇气,专一书斋,用了10年韶光,从秦始皇开始,一贯写到民国的1920年,写了2166年的历史,共11部,其余还有一部《慈禧太后演义》,一共1040回,近700万字,总名叫《中国历朝普通演义》。
不畏强权,不怕威吓,不因威胁而改变不雅观点,不因困境而违背内心,这便是蔡东藩写史的态度,也是他坚持写“真历史”的态度,因此被后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中国历朝普通演义》在正史根本上创作,故事跌宕起伏,措辞诙谐风趣,人物维妙维肖,展现出风云变幻、恢宏壮阔的历史画面,故一经出版,广受欢迎,不断重版。自首次出版以来,到目前已经重印过几十个版本,累计销量超过一千万册,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中国历史书本之一。
脱销书作家马伯庸说:“用演义把历史说清楚,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举措。把真实历史用演义讲给普通老百姓,从蔡东藩师长西席开始才有。”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曾把这套书向广大学生推举,他说:“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一样平常历史普通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彷佛很少能和蔡东藩师长西席这一部相提并论的。”
写过《康熙大帝》《雍正王朝》《乾隆天子》的著名作家仲春河,在评价《中国历朝普通演义》一书时说:“入门历史,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有读者问我,有什么能很快读通中国历史的书,我一样平常都推举这套《中国历朝普通演义》。由于它普通而真实,全面而流畅,丰富而有趣,是当代人读历史的最普通易懂的书。
本日给大家推举一套精装本,为什么推举精装本呢?由于太厚了,统共六本,加起来六千多页,一本就有一千多页,不是精装本不好翻阅。
我们把这套书带到头条做活动,原价408,头条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