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
这则典故与战国时期的一次著名战例有关。公元前353年,魏军对赵国发动了战役,并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便向齐国求救。
齐国派一支8万人的军队去援救赵国,这支军队的军事将领是田忌,智囊是孙膑。当时田忌想引兵直趋邯郸,以救赵国之危。足智多谋的孙则建议: “当前魏军的精锐部队都投入了邮郸的围攻战役,而海内空虚,以是我们应采纳进攻军都城大梁的计策。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危急,还使魏国腹背受敌而疲于奔命。”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兵直奔大梁。魏军得知。匆忙放弃,撤军回援大梁。此时齐军迅速从魏国数出,在魏军返国必经之地桂陵布下了埋伏,作好了充分的作战准备,从而给了长途跋涉、精疲力尽的魏军一个限狠的打击,赵国事以而得救。
围魏救赵的计谋,是指乘敌方主力集中进攻邻国,而双方苦战相持不下时,向敌国本土要地发起打击,待敌在仓皇回军途中伏击之,这一计谋包含的核心内容是: 攻击仇敌没有防备的虚弱部位,来间接地牽制仇敌,以达到末了的目的,为避实就虚计,攻击弱点计。
在中国近代史上,这一计谋也被常常利用。1947年6月,蒋介石对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震员了大规模的进攻,为改变战局,刘伯承、邓小平率晋鲁豫野战军主力,向位于蒋介石腹心地区前沿的大别山区挺进。这样,国民党后方就受到了来自刘邓大军的间接成胁,蒋介石不得不戒备公民解放军可能发动的攻势。于是,进攻革命根据地的行动只好搁下了。如此一来,全体战役形势就发生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