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我的父亲当时是一名民办西席,他对事情极其热心,早出晚归。每到周末,父亲总是抽出空来教我认字读书,数学启蒙都是在生活中进行的,和同龄的孩子比较,我彷佛比别人聪明些,知道的多些。后来我逐渐终年夜,父亲总是教导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从此我喜好上了读书。
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父亲正式成为我的语文老师,父亲读课文并不是很标准,如:课(ke)他会读成kuo,白(bai)他会读成bei,但并不影响我们对笔墨的理解,我们最大的收益是父亲的作文传授教化。以前上学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作文书,唯一的范文便是书上的习作例文,父亲会勾引我们学习作者是如何不雅观察,让我们在生活中也去多不雅观察,并写出自己的收成。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让我们写作文《大公鸡》,大公鸡对付屯子的孩子并不陌生,但是让我们详细说说公鸡的脚和耳朵的样子,还真写得是想当然。于是老师就让我们回到家不雅观察公鸡的样子以及公鸡在不同情景下的动作神色,比如它们在抢食的时候、和别的公鸡搏斗的时候、清闲清闲地在草堆里吃虫子的时候是完备不一样的。父亲留给我们一个星期的韶光不雅观察、写日记,然后再让我们把每天记录的内容综合起来组成一篇文章。同学们在赏析作文的时候,那公鸡的样子就活灵巧现地涌如今我们面前,现在想想确实是受益不少。老师在讲课时总是很诙谐,常常用身边的生活举例,教室上常常充满笑声。我们的语文成绩在学区名列前茅。
父亲不仅在学习上影响了我,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家里的板凳、桌子、橱柜等都是他自己用锯子、斧头、刨子做出来的,他常常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父亲很爱研讨业务,他现在还常常和我提及他作为全县唯一一名民办西席到县里讲公开课的事情。作报告、传授教化便是他的爱好。
后来,我初中毕业,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我没有选择上高中,而是想考上中专毕业后就业减轻家庭包袱。在中考报志愿的时候,父亲见告我,他这生平最敬佩的两种职业,一是年夜夫,治病救人;二是西席,教书育人。我选择了后者。如今我已在三尺讲台上站了24个春秋。刚刚走上事情岗位时,父亲就见告我:和同事要和谐相处,教诲须要互助,造诣他人也是造诣自己。因此在事情中我始终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客气向老西席请教,各方面的考察都取得了精良的成绩,并得到家长和领导们的认可。
光阴流逝,岁月匆匆,父亲已是80岁高龄的退休老西席了,满头银发的他每天仍坚持劳作,空隙之余,读书看报,写羊毫字。他说每天这样过才更充足!
我很骄傲!
我有这样一位慈爱的父亲;我很自满!
我有这样一位精良的老师!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实验小学集团西校区西席 曹赫琳)
作者:曹赫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