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回来,金圣叹将全书终止于梁山泊英雄聚义,而将招抚及往后情节一概删却。由于所删近半,只余七十回,故有金圣叹“腰斩”《水浒》之说,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无论如何,宋江征方腊这段,实在是值得保留的,20世纪90年代的央视版《水浒传》连续剧也正是如此处理的,即宋江接管招抚之后,径直前去征伐方腊,情节反而变得更加紧凑完全。
《水浒传》用第九十回后半至九十九回的弘大篇幅描述了“征方腊”的全过程。眼看“如今江南草寇方腊反了,占了八州二十五县,从睦州(今杭州建德)起,直至润州(今镇江),自号为一国,早晚来打扬州”,刚刚从伐辽沙场返回的梁山豪杰们又被朝廷投入了南方沙场。与方腊的战斗非常惨烈,梁山诸英雄各个本领轶群,却有宋万、焦挺等十人于乱军之中被马踩去世,何其凄凉。在杭州之战中,张顺单凭自己的一股冲动企图潜入敌军,终极落得个惨去世于湖底的了局。在独松关一役,“双枪将”董平在左臂受了炮火之伤后,不等待身体规复好,就与厉天闰、张韬征战,终归使枪不应,只得退却撤退。他还拼了命去救张清,结果被张韬一刀剁成两段,连全尸都未曾留下。又如王瑛和扈三娘本是去哨探情形,但碰着仇敌主力时,是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形下,不知进退,终极惨去世于仇敌刀下。另有中埋伏身死的解珍、解宝兄弟立功心切,冒险探路,在乌龙岭上,中了仇敌埋伏,终极从百丈高崖坠下身亡。粗算一下,被马踏身死的梁山豪杰有10人;因中箭、飞石东西及火炮而亡的有张顺、曹正等 18 人;又有征战中身死者,如周通、董平等 18 人,再有中埋伏捐躯者解珍、解宝等 6 人;另有患病和落水而亡的豪杰共计 17人,108豪杰在“征方腊”之中,竟有近70人殒命,读来实在令人唏嘘。
梁山豪杰战官军,征契丹都毫发无伤,反而在方腊一战丢失如此惨重,究竟是何缘故原由?实在《水浒传》里早已有了暗示,吴用评价高俅征讨梁山时部下那十个绿林出身的招抚武将时就说,“那十节度已是背时的人了”。实在,“征方腊”时的梁山众人又何尝不是呢?梁山英雄征辽大胜而归,朝廷却不仁不义,众兄弟皆是“白身”且连入京玩赏的自由都没有,众将领“尽有反心,只碍宋江一个”,显示众人对宋江所谓的“愚忠”感到不满了。自此之后,众兄弟出于宋江的深重“义气”,虽明知出息灰暗,却仍旧跟随宋江“愚忠”至去世。结果,在非常残酷的征方腊战役中,梁山英雄损兵折将,虽胜犹败,近乎同归于尽。纵然为数极少的“征方腊”后全身而退的梁山豪杰里,如李俊本也已看破尘凡,宁愿远走高飞,只为“宋公明恩德难抛”,硬是坚持帮宋江打完了方腊才归隐江湖。
至于历史上的宋江到底有没有真的征过方腊呢?宣和三年(1121年)仲春,海州(今连云港)知府张叔夜“募去世士得千人,设伏近城”,加上一些“轻兵”“壮卒”“焚其舟”“擒其副贼”迫使宋江屈膝降服佩服。时任亳州知州的侯蒙曾经建议招抚宋江去打方腊,但天子“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史籍上的确有宋江作为偏将在童贯部下参加战斗的记载,不过也仅此而已。故而历史上宋廷派童贯率15万大军“征方腊”,并未留下多少史料可以作为《水浒》中宋江“征方腊”的创作素材。
从《水浒传》的描述看,生活在元末明初的杭州人施耐庵实际是将当时发生的大新闻——朱元璋征张士诚的经由“张冠李戴”融入了小说中宋江征方腊的情节之中。方腊叛逆虽然是北宋末年规模最大的一次农人叛逆,但他霸占的地方并不广,只有“杭、睦、歙、处、衢、婺六州五十二县”,相称于本日的浙江西部与安徽最南部(歙州即后来的徽州),但在《水浒传》里他却多出了相称于本日苏南与上海市的地盘,而这里正是张士诚盘据的紧张区域。《明通鉴》曾记载朱元璋叮嘱消磨赵德胜攻打苏州北邻的常熟,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守御城中”,“遇伏,马蹶,遂为德胜所擒”。而《水浒传》宋江“征方腊”中,也有宋江和方腊大战于苏南、苏州一带,方腊弟弟方貌守御苏州被武松“掠断了漏洞”,“颠将下来”,被“一刀砍了”,“首领解赴京师”的类似描写,实在历史上的方腊,并无弟弟方貌。
此外,1939年在陕西出土的宋将折可存的墓志又说折氏在弹压方腊后,“奉御笔捕草寇”宋江,并以此功连升三级至武功大夫(大夫官阶之首领)。就此推断,出于未知的缘故原由,可能宋江在接管招抚后又在宣和四年(1122年)发动了第二次叛逆。而宋江的结局,同方腊一样,也遭到残酷杀害。比较之下,《水浒传》中讲宋江于屈膝降服佩服后被鸩杀,倒是显得更符合常理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