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优秀评课稿1
12月6日上午,与本校老师和学生共同度过了这难忘的一节课。 这是一节数学课,学习的内容是《圆的周长》,执教老师韦艳宁。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到圆周长公式,并加以应用。韦老师的课在以下几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引入环节生动有趣
这节课从龟兔赛跑引入(乌龟跑正方形跑道,兔子跑圆形跑道),师生仿佛在赛场上,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圆的周长。从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入手,学生觉得亲切;谁跑得远——这个问题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个设计可谓“一箭双雕”。
二、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
本节课韦老师设计让学生测量圆周这一实验,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多种测量方法,能正确的将圆周转化为易测量的线段长,学生在转化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会测量之后,韦老师出示了测实圆的圆周,然后与半径进行比较,从而顺利的引入圆周率已经圆的周长公式,成功的突破难点。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我注意到很多学生操作的方法都是一致的,原因是韦老师在让学生动手操作之前讲得比较细,不经意中就将操作方法定位了,我觉得在操作这方面,教师要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发挥各自的智慧,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然很有作用。
三、练习设计有层次性
在练习环节,韦老师设计了2个层次的联系。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练习,在学完圆的周长公式之后,韦老师出示了2个圆,一个圆的半径已知,一个圆的直径已知。通过这道题目的练习,学生可以加强对圆的周长公式的认识与应用,初步巩固圆的周长公式。第二个层次的练习是应用练习,韦老师设计了选择和判断, 这样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将知识现学现用,在练习中让学生体会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首尾呼应有头有尾
在学生理解、掌握了圆的周长后,韦老师又回到龟兔赛跑图上,让学生用刚刚学的知识算一算,龟和兔谁跑得长。引导学生回到原来未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计算发现米乌龟跑得长,再一次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强大作用。
圆的周长优秀评课稿2
《圆的周长》这个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以及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它们的周长就是围成它一周的长度,这为学生认识、概括、归纳圆的周长提供了知识技能基础。钟老师在教法上,以“复习铺垫——新知探究——新知应用”为主线,又在各个环节中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各个击破,呈现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在学情上,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经历探究、合用交流等方式自主构建知识。全课教学活动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上课一开始,钟老师创设了李爷爷绕正方形散步的情境,让学生思考:李爷爷散步一圈走了多少米?这样的设计不仅复习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强化了正方形周长与它边长的关系,又能为学生发挥自主性研究圆周长作好了学习方法上准备。然后把正方形变成了圆形,导入了新课。让学习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教师的提问结合课件的播放,既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又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而且,动画的演示过程,很好的展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并利用正方形周长概念进行知识迁移,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圆周长的概念,为后继学生奠基了基础。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理念。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
二、在活动中实现有效学习
在学习圆周率这个教学环节中,钟老师出示实验报告单,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完成这张报告单,首先要量出圆的周长,那么怎样量出圆的周长呢?教师接着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物思考采用什么方法量出圆的周长。然后通过大屏幕演示,归纳出用“绕绳法”和“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把这两种方法归纳为“化曲为直”法,有意识地渗透了数学的化归思想。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计算、合作、交流等方式,得出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并通过分析比较,最后得出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从而构建出圆周率的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不仅用自己的脑子去想,并且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用,用身体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这样的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体验性学生,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实现了有效学习。
三、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以后,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在课件中录入结果后,让学生思考:从这次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分析,归纳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总是三倍多一些,但实验的结果并不是完全一样,这时学生一定产生疑问:是不是不同的圆,它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也不一样呢?为什么我们的计算结果都不一样呢?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和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让学生蒙生一种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一次思想与情感上的熏陶,激发民族自豪感。并解释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们在测量时由于不同的原因导致出现了误差,以后进行数学实验必须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最后利用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利用公式解答开始创设李爷爷绕圆形散步一圈走多少米?的问题,这样设计体现了前后呼应,使整节课更加严谨。
四、精心设计练习,巩固新知。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目的明确,层次清楚,有效的对新知加以巩固。判断题和选择题很好的抓住新授内容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把握,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教学观念。
纵观本课,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断设置合理的认识冲突,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猜想、验证。体现了“创设情境——大胆猜想——合作探索——归纳总结”的探索性教学模式,从而充分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