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天故意外风云,人有夙夜迟早祸福。

范仲淹一门三宰相是谁_大年夜宋第一学霸家族一门三宰相窍门是什么 生活范文

听说,这是宋代宰相吕蒙正所作的《破窑赋》中开篇之句。
当年,为了给时任太子的宋真宗“磨磨性子”,吕蒙正将历代名人的经历杂糅入这篇经典的长文中,向太子展示天道无常,帮忙太子参破人生义理。

现实中,这两句话,不仅深刻地阐明了人生的发展规律,更是宰相吕蒙正生平的写照。

吕蒙正从前出身于洛阳一个官宦家庭,其父吕龟图为五代期间后周政权里专门为天子“写日记”的起居郎。
家庭还算有点显赫,但其父持家无道,除吕蒙正生母刘氏外,吕龟图还养了几房小妾,并与刘氏关系不睦。
故而,没享受几年公子哥儿生活的吕蒙正很快就随母亲一起,被父亲吕龟图赶出了家门,并一度沦为街头小托钵人。

虽然后来曾得洛阳城内一家寺院的老衲人收留,靠着寺院中免费炊事度日,但吕蒙正一家仍旧过得不如一样平常穷汉。

据《邵氏闻见录》记载,当时在洛阳城外的伊河边曾有人卖瓜,小小年纪的吕蒙正也想吃一块,但奈何两手空空,只能等着瓜掉地上,趁着没人把稳,捡起来啃食。

不过,生活的困苦究竟没有让吕蒙正意志消沉。
依赖洛阳城内佛寺的救援,寒窗苦读多年的吕蒙正终极还是熬过了命运中的各类不幸,等来了人生的迁移转变。

公元976年的年底,宋朝完成一次皇权更迭,宋太祖之弟赵光义登基,史称宋太宗。
与每一次新皇登基一样,宋太宗也亟需培养一批亲信大臣。
因此,期近位的第二年,宋太宗特地降下诏书,举办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这一年,贫如托钵人的吕蒙正34岁。
此前已经历过多次科举失落败,临行前,他也未能料到自己将是这次考试成绩最好的举子。

虽说在宋代,经历了晚唐至五代十国期间的社会大动荡,中古时期留下的世家门阀早已消亡殆尽。
但对付毫无背景可言的吕蒙正来说,即便科举考试面古人人平等,要考中的概率仍旧相称低。
据记载,这次参加殿试的举子超过了5300人,规模尤胜前代。
而终极录取为进士者虽也前所未有,但亦不过区区190人。
因此,考中者除了能解释运气好,也确实是才学渊博,而身为状元郎的吕蒙正更是如此。

得命运眷顾的吕蒙正,因状元的身份颇受宋太宗青睐。
在赏钱封官之后,宋太宗特殊答应他“越级上报”,如遇政事不懂,可派人快马回京禀告,交由天子处理。

凭借着状元的身份外加天子的信赖,以吕蒙正为首的一个文人间家“东莱吕氏”,从此生动于宋朝政坛之上。
在两宋300多年的韶光中,这个家族出过至少8位宰辅级高官,被后世盛赞“赵家天子吕家相”。

▲吕蒙正童年生活过的洛阳古城 ,图源:图虫创意。

02

之以是被称作“东莱吕氏”,源于吕蒙正的祖父吕梦奇。
此人从前间生活在掖县(今山东莱州)。
汉朝时,掖县所在地即东莱郡郡治,故出身于此处的吕梦奇及其后裔便自称“东莱吕氏”。

但吕梦奇很早便离开了家乡,在风云变幻的五代期间历任后唐的工部侍郎、户部侍郎等要职。
至此之后,吕家再无一人重返掖县定居。

故意思的是,在这支全球有名的“东莱吕氏”之下,吕梦奇的两个儿子吕龟图和吕龟祥兄弟,又创造出两支不同籍贯的吕氏族人。
吕蒙正即属于“东莱吕氏”长房洛阳支下的传人。

与其父吕龟图“宠妾灭妻”的行为不同,成名后的吕蒙正并没有立即忙于自己的婚姻大事。
而是选择筹钱盖屋子,不计前嫌,将父母接来同住,奉养两位终老,极尽人子之道。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历任地方有功的吕蒙正被付与左补阙、知制诰等官职,留在宋太宗身边起草诏令,顾问政事。

当时,由于北方战事不断,宋太宗曾希望派人出使朔方,匆匆成和谈,以减少宋军作战的丢失。
但在人选上宋太宗却一时不知如何选择,于是便传旨中书省,让大臣们挑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得当人选。

为此,吕蒙正特殊为宋太宗推举了一人,但他挑选出来的人选并非宋太宗心目中最得当的那一个。
因此,宋太宗之后又多次讯问吕蒙正出使人选的见地,但吕蒙正每次的回答都与头次一样。

▲宋太宗画像。

三番两次之后,宋太宗勃然大怒,认为吕蒙正为人固执,不懂变通。
但吕蒙正却没有被天子的怒火吓到,反而理直气壮地坚持自己的见地。
他表示,之以是选择此人出使,没有其他缘故原由,仅由于他是满朝文武中综合实力最强的,没有之一。
您老说我固执,实在是您不懂我。
总之,我不是那种引诱圣上、蒙蔽圣听的奸臣。

眼见吕蒙正拍着胸脯担保,宋太宗也不愿过分难堪这位亲信状元。
于是便依了他的要求,按他推举的人选安排使节活动,果真得到圆满成功。

由于吕蒙正始终以正道自持,外加慧眼识才,以是在仕途上晋升得极快,没几年便爬升到参知政事的职位上,成为朝政要员,地位仅次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随着官位的水涨船高,见风使舵的人自然也会过来阿谀奉承这位平民出身的朝廷新贵。
有人给吕蒙正送了一块古镜,并流传宣传此镜能照见周遭两百里的各种东西。
来人原以为能通过这种办法,巴结贿赂吕蒙正,便可为自己谋得一官半职。

但从前便识得人间冷暖的吕蒙正,又岂能被这种小把戏所蒙骗。
于是便笑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哉?”

来者自知无趣,只得退下。

事实上,吕蒙正之“正”,并非仅是做做样子。

按照当时老例,当官员晋升到宰相级别时,可荫补一子为朝廷五品官。
不过,对付这种变相培养新世家门阀的机会,吕蒙正却不大感兴趣。

在他的认知中,自己从前穷苦交加,通过多年的寒窗苦读才得以成为一代状元。
入朝任职也不过升州通判,职级六品起步。
而未经由科举洗礼的普通人,仅因其家人是高官,便从此飞上枝头变凤凰,其实不大合理。
但荫补制度本身有勉励官员做事朝廷的浸染,因此,吕蒙正在最大限度地保留荫补本色的根本上,将官位品阶压到最低。
从此,宋朝高官荫子仅限授官九品。

在浩然正气之外,吕蒙正遇事敢直言,也是其传承给吕氏后人的门风。

宋太宗执政后期,天子为了标榜自己的劳苦功高,曾召群臣饮宴,并听取诸位大臣的溜须拍马,十分得意。
轮到吕蒙正时,尚在自我陶醉的宋太宗却听到其禀报:“乘舆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
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去世者甚众,不必尽然。
愿陛下视近以及远,苍生之所幸也。

此话究竟让宋太宗心里不舒畅,“变色不言”。

吕蒙正历仕两朝,三度拜相,官场沉浮,正派在个中扮演着极为主要的浸染。

03

晚年,吕蒙正致仕回家。
因其“憨实渊博,忠亮宽懿……与人无亲疏,无高下阶级”,纵然阔别朝堂,宋真宗仍旧十分牵挂这位老臣。
趁着“泰山封禅”之机,曾两度劳驾吕蒙正府上。

宋真宗此举固然有倚重老臣之意,但也希望吕蒙正多举荐些族中人才,做事朝廷。

宋真宗曾问吕蒙正:“爱卿,你以为你家这几个孩子中,哪个能担辅政重任?”

对此,正派的吕蒙正表示,他身边的这些儿子都不中用。
但是他的侄子吕夷简,人还不错,现为颍州推官,假如用的好,一定能成为一代名相。

不得不说,吕蒙正眼力精准。
后来,身为“东莱吕氏”族人的吕夷简也成为一代风云人物。
与吕蒙正略有不同,吕夷简的祖父是吕龟图的弟弟吕龟祥。

与吕蒙正一样,叔叔吕龟祥也参加了宋太宗初年的那场科举考试,成为190名进士之一,官至殿中丞知寿州。
因其在任期间多有官声,得民众爱戴,故退休后,吕龟祥便定居寿州,成为“东莱吕氏”寿州支系开山祖师。

只管同族不同支,但科举传家的特点也在寿州吕氏一脉中再度呈现。
除吕龟祥外,与吕蒙正同辈的吕蒙亨、吕蒙周、吕蒙巽也相继考中进士,入朝为官。
而吕夷简的父亲吕蒙亨在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的科举考试中,成绩也相称精良。
但由于吕蒙正当时为相,吕蒙亨也只能避嫌不参加殿试。

得知此事的宋太宗,不禁感概:“斯并势家与孤寒竞进,纵以艺升,人亦谓朕有私也。
”由此可见,在宋初,为了抑制世家大族的发展,官僚子弟入仕,没有特权可言。
即便有才识如吕蒙亨,天子也不便因此毁坏规定。

一贯等到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吕蒙正罢相,吕蒙亨才得以晋升。

凭借族中文风盛行的优秀传统,外加吕蒙正为官多年正派的为人品行,初入仕途的吕夷简也以廉能、敢说话有名于朝。

当时,宋真宗兴起“天书运动”,各地均环绕着天子造祥瑞、献祥瑞。
天子乐在个中,并颁旨各地多修宫不雅观,大兴土木。
百姓的日子有多苦逼,可想而知。

对此,初入仕途的吕夷简以为欠妥。
他上书直言,批评宋真宗建筑宫不雅观劳民伤财,要求停滞。

好在宋真宗虽沉迷仙术祥瑞,却也不是个真正的昏君,见吕夷简的奏折言辞恳切,大加讴歌,认为其有“为国爱民之心”,并未对其多加求全谴责。

后来,经吕蒙正推举,吕夷简被宋真宗视为辅政治国大才,曾数度委以重任,出使辽国,权知开封府,并将其姓名书写于屏风之上,令朝廷高下一度以为吕夷简将继其叔叔之后,在宋真宗朝连续担当宰相官职。

不过,宋真宗的本意或许并非如此考虑。
在宋真宗朝任官20余年间,吕夷简未曾有机会进入中枢,参政议政。

直到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驾崩后,临朝称制的刘太后才将吕夷简请入中枢,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任相。

04

但吕夷简对自己仕途上的“伯乐”,实在并没有过多谄媚。
只管刘太后在独掌朝纲上颇有手段,乃至曾一度想改姓称帝,效仿武则天。

面对这样的太后,吕夷简即便身居高位,也只能谨慎从事,小心应对。
因此,与吕蒙正比较,吕夷简的正派活着人看来并不彻底。
为了平衡与刘太后之间的关系,吕夷简尽力在各种日常小事中知足太后自大的生理,给对方留下一个相对较好的印象。

不过,一遇大事,吕夷简的犯颜直谏就立马展露无疑。

刘太后为了让宋真宗百年之后仍能与其喜好的“祥瑞”“天书”相伴于另一个天下,曾下旨哀求,将宋真宗年间产生的祥瑞等物搬入太庙,奉于真宗灵前。
但众所周知,宋真宗年间的“天书”“祥瑞”一概为人造。
而且为了迎合天书运动,在宋真宗在位的末了十几年中,举国高下无不在为荒诞的国君迷信行为大建宫不雅观,劳民伤财已甚。

▲临朝听制的刘太后画像。

当听闻太后有此意时,吕夷简不惜毁掉之前在刘太后那里攒下的好印象,直言苦谏,奉告太后此事过于铺张摧残浪费蹂躏,且请入太庙等同国家未来将持续实行宋真宗过去缺点的“天书运动”,对全体宋朝影响颇深。

不过,吕夷简情商也颇高。
他能理解刘太后行为背后隐含的真情,因此,在阻挡祥瑞进入太庙的同时,也建议太后将祥瑞放入宋真宗墓中,盖棺定论,停滞这场“国家灾害”。

于是,《宋史》在评价吕夷简时称:“仁宗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夷简之力为多。

诚然,在掩护宋仁宗初年的天下太平局势中,吕夷简功劳卓著。
由于节制朝政大权的刘太后只是宋仁宗的养母,因此,刘太后一贯想淡化宋仁宗生母李宸妃的形象。
在李宸妃病故之后,刘太后起初也打算草草下葬了事。
但此事不知如何被吕夷简得知,趁着早朝的机会,吕夷简拐弯抹角地讯问太后,宫中最近是否有妃子去世?

本来朝廷大臣干涉干与后宫之事,在以往来说,多有欠妥。
但吕夷简显然想得更远。

事后刘太后当面质问吕夷简:“卿何间我们母子也?”吕夷简也不说废话,直言道:“太后异日不欲全刘氏乎?”

在吕夷简看来,宋仁宗生母之谜迟早要大白于天下,而太后的刻意遮盖,非但不能起到良好的浸染,还极有可能让得知原形的宋仁宗产生报复生理,在宋朝境内掀起一波问罪屠杀,如此一来,对宋朝都将是一场悲剧。

所幸,执掌朝政的刘太背面脑还挺好使,当即答应吕夷简以皇后之礼下葬李宸妃。

果真,不出吕夷简所料,在刘太后去世后,宋仁宗从其八叔赵元俨那理解到自己的真正出生。
在悲痛之余,也准备做出灭刘氏全族的决定。
但在吕夷简等人的帮忙下,得知原形的宋仁宗,终极打消了这个动机。

05

与吕蒙正刚毅刚烈不阿的品质比较,吕夷简多少存有为自己仕途着想的“私心”。

刘太后去世后,宋仁宗正式亲政。
吕夷简第一韶光便向宋仁宗递交了八项理政建议,哀求宋仁宗做到“正朝纲、塞邪径、禁货贿、辨佞壬、绝女谒,疏近习、罢力役、节冗费”。

只管这当中有着吕夷简齐心专心为国的忠义,但身为刘太后称制期间辅政的宰相,刘太后故去之后,他并未像丁谓、夏竦等人一样遭遇贬斥,也其实让一部分人眼红。

宋仁宗的郭皇后趁机给天子吹“枕边风”,称“夷简独不附太后邪?但多机巧,善应变耳”。

皇后此言一出,吕夷简随即被划归刘太后一党,结束了宰相生涯。

对此,吕夷简挟恨在心。
虽然皇后有机会给宋仁宗进言,但两者反面的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深知个中关系的吕夷简,极力支持宋仁宗废后。
但此事遭遇了时任谏官的范仲淹反对,年轻气盛的范仲淹以为废后之事不可为。
于是,吕夷简与范仲淹这两大名臣,自此结下梁子。

利用手中权益,吕夷简首先对范仲淹发难。
他哀求有司压下范仲淹等人的台谏奏疏,导致宋仁宗终极做出了废黜皇后的决定。

范仲淹等人并不罢休,他们决意在朝会上与吕夷简一争高下。
但吕夷简权大势大,在范仲淹等人还没开口说话时,便通过宋仁宗下旨外放范仲淹等人出外任官。

▲北宋皇宫正殿大庆殿模型,图源:图虫创意。

第一回合的较劲,吕夷简赢了。
但外放为官的范仲淹并没有放过可能弹劾吕夷简的机会,于是第二回合较劲,很快便到来了。

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向宋仁宗呈上了一幅《百官图》,在画序处范仲淹列明了图中百官的晋升次序。
其意思很直白,指名道姓地奉告仁宗,百官晋升均需看吕夷简的神色,长此以往,吕夷简等人结党营私,不可不察。

吕夷简知道后颇为不悦,认为范仲淹沽名钓誉,为人迂腐。
毕竟,从吕夷简的叔父吕蒙正始,吕家便时常为宋朝天子举荐人才,已成一种家族传统。
因此,吕夷简也就范仲淹献图一事,弹劾范仲淹“越权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结果,范仲淹再度被贬。
但范仲淹乃当时文臣的模范,此事一韶光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

那群日后将涌如今当代中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文人俊彦,如欧阳修、苏舜钦等人纷纭上书为范仲淹求情,而书法家蔡襄更是直接写了一首《四贤一不肖》,斥责言官对范仲淹被贬一事视而不见。

如此一来,欧阳修等人的行为反倒坐实了范仲淹结交朋党的罪过。
继范仲淹之后,他们也被贬斥。

但正如吕蒙正知人善用的那样,吕夷简在识才用才上也颇得吕家家风精髓。

宋仁宗庆历年间,西夏作乱,吕夷简不计前嫌,保举范仲淹经略防御西夏入侵事务。
范仲淹完备没有想到这位曾经的“去世敌人”,居然会在国难之际,与自己冰释前嫌。
但吕夷简显得很大度,表示自己岂能对过去铭心镂骨。

从此,范仲淹对吕夷简彻底放下成见。
在吕夷简去世后,范仲淹主动揽下了为吕夷简写祭文的事情。
在祭文中,范仲淹第一次道出对吕夷简的佩服,称对方生平“股肱同体”,“雍容道行”。

06

自然,吕夷简豁达的人生不雅观以及为国尽心的品质,也成为了“东莱吕氏”家风传承的一部分。
但其小心谨慎、守旧的一壁,也被后人学了去。

只管吕氏门人传至“简”字辈时,当官出名的人不多,但得到科举硕果者,吕氏第二代并不比“蒙”字辈少。
除了吕夷简外,吕家还有吕务简、吕居简、吕易简、吕从简等数名进士。

难得的是,吕夷简的儿子们在政坛上的造诣并不比其父低。
其四个儿子——吕公绰、吕公弼、吕公著、吕公孺,更是位极人臣,屡入中枢。
这个中,以吕公著最为有名。

如果说,吕夷简的浸染在于首相刘太后,帮忙仁宗天子首创宋朝盛世;那么,吕公著的浸染便是在激烈的改革过后,让宋朝另一位高太后完成权力的平移,开启北宋末了一个盛世。

吕公著起身于宋仁宗末期。

作为宋仁宗“庆历新政”的武断改革者,欧阳修在范仲淹与吕夷简冰释前嫌后,便一贯承担着鞭笞宰相理政不当的任务,因此,吕夷简没少被欧阳修骂。
但有趣的是,欧阳修与吕公著交情极好,在出使辽国期间,欧阳修还不忘对当时的辽朝天子宣扬吕公著的为人品行,称吕公著“器识深远,沉静寡言,富贵不染其心”。

因此,颇得欧阳修赏识的吕公著在前者的推举下,逐步走入权力中央。

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吕公著与枢密直学士薛向同知枢密院事,正式进入中枢。

众所周知,在宋神宗一朝,以王安石变法为核心的改革,曾在朝廷上掀起一阵改造热潮。
受其父吕夷简为人处事风格的影响,吕公著对王安石激进的变法,并不看好。
他彷佛更倾向于司马光的守旧思想。

但这并不妨碍他与王安石之间的私人交情,与司马光一样,吕公著在年轻时,便与王安石是很好的朋友。

当时,作为南方人在北方做官的王安石为了少受些朝中的派系排斥,广为结交好友。
作为北宋文化家族也是宰相家族出身的吕公著,自然也是王安石颇为看重的朋友。

在变法以前,王安石与吕公著算是知心朋友,王安石为兄,吕公著为弟,两人相互欣赏,就连司马光也曾向宋神宗表示“臣善安石岂如吕公著!

▲吕公著的两位好朋友,王安石和司马光。

也正因如此,王安石在熙宁变法前曾提名吕公著担当御史中丞,希望对方在其后变法中能为自己减少点阻力。

但事实证明,王安石错了。
务实且较真的吕公著看到新法各类弊端之后,不再顾及与王安石的私情,直言反对王安石变法,不惜与曾经的好友破碎。
因此,终王安石之世,吕公著多在地方任职。

直到石友王安石以及宋神宗相继去世后,临朝掌政的高太后才将其与司马光召回。

在后王安石时期,司马光是规复保守旧政的领军人物。
但实际实行太后命令、规复旧制的人,实在是吕公著。
毕竟,继王安石之后,回朝尚不敷一年的司马光也撒手人寰了。

与其父当年向宋仁宗进言一样,重返朝堂后,吕公著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上了一份《十事疏》给朝廷,希望临朝理政的高太后能在修德任贤中,广开言路。

只管执政的高太后在很多制度上因循守旧,废除变法,导致宋朝的改革中途流产,但在吕公著等人的辅佐下,高太后临朝期间,北宋百姓总算度过了一段较为安稳的光阴。

07

自吕公著之后,受元祐党争的影响,“东莱吕氏”在宋朝的官场鲜有宰执类的高官。
但吕家向学之风却未曾断绝,据统计,自吕蒙正起,吕家一共有17人曾得到宋代进士出身以上资格。
而在吕公著之后,吕家在两宋期间还涌现了8位进士。

在此后百余年的光阴中,吕氏一族的重心逐渐倾向讲学育人。

吕公著本人除了政治出色外,在朋友圈中,也不乏有首创宋代理学思想的“北宋五子”这样的朋友。
受他们的影响,在吕公著之后,吕家世代教诲人才辈出。

吕公著之子吕希哲,世称“荥阳师长西席”,兼具儒、佛两家学问,主见“人应以修身为本,修身则以正心诚意为主”。
而吕希哲的孙子吕本中更是南宋著名墨客、词人,著有《东莱师长西席诗集》。

▲“小东莱师长西席”吕祖谦画像。

在这群吕氏后人里,“小东莱师长西席”吕祖谦在宋代理学史上的有名度不亚于朱熹。
在宋代传统的书院教诲中,吕祖谦率先提出了“读书先做人”的理念,并将“明理躬行”等风致编入《学规》中,在当时反响极大。
为此,同为致力于教书育人的朱熹将自己的儿子送入吕祖谦门下,拜其为师,并哀求儿子做到“事师如事父,凡事咨而后行”。

吕祖谦认为,书院教诲非纯挚教人怎么做官,而是为了更好地治国安邦。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才德兼备,方能持身以正。
这种思维,与两百年前的吕蒙正不谋而合,恰如历史的一个回眸。

自吕祖谦之后,吕家声名渐衰。
但这个家族的光彩,已深深嵌入中国历史之中,未曾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