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旧体诗词,躲避不了格律这一关。
作为旧体诗的根本知识,格律常常成为诗词爱好者学习创作的绊脚石,因此引起的争议大概多。
好多人提倡诗词不必遵守格律,也有的人说学诗必须学格律。
这一次老街先不谈论关于格律的争议,本日磋商的是:

到底什么是格?什么是律?什么是格律?

格_什么意思_诗词创作言必称格律 您知道什么是格什么是律吗 论文范文

一、清朝人与宋朝人关于格的意见

清朝乾嘉期间有一位著名的大墨客、大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叫做袁枚。
袁枚最近比较火是由于他的一首小诗因电视节目爆红: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

实在袁枚在生前就很火了, 他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公众乾嘉三大家\公众,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大众性灵派三大家\公众,还被认为是\公众清代骈文八大家\"大众之一。
其文笔与大学士纪昀齐名,时称\公众南袁北纪\"大众。
这里引用的是袁枚《随园诗话》里的一段话: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
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

这一段话里,袁枚谈了诗的”格调“,首先借用南宋大墨客杨万里的话说,水平差的人,喜好说格调,并不睬解诗之意见意义,为什么呢?由于空架子有固定的说辞,而诗中的性灵却对付墨客哀求很高,悟性不足体会不了也写不出来。

余深爱其言。
须知有脾气,便有格律;格律不在脾气外。
《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有一定哉?许浑云:“吟诗好似羽化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诗在骨不在格也。
......有脾气,便有格律,格律不在脾气外。

接下来是袁枚自己的论述,说了作诗须要有墨客的真实感情和个性,做到这一点自然有”格律“,并且举例说《诗经》中很多是普通人(劳人思妇)平凡言语的真实表现,怎么来界定”格“与”律“呢?上古期间的歌谣与《诗经》不同,诗经里面的”风“又和”雅“、”颂“不同,”格“又怎么来确定呢?

但是袁枚说,上古的那些歌谣并不是完备如此呀,而诗经的风雅颂也各有风格。
《国风》中的诗多是民间的乡俗歌谣,很多男欢女爱的内容。
而雅和颂就庄严的多,《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颂是宗庙敬拜的舞曲歌辞。
古人的经典诗歌标准不一,如何评价”格“的一定之规呢?

从袁枚的阐述可以看出来,他是为自己的”性灵说“作辩白,但是我们也能从中看出他对付”格“和”格律“的认识。
老街认为袁枚这段话里的”格“,即格调也。
类似于士大夫那种高大上的立意,也便是诗意要符合儒家思想,遣词造句要符合儒家经典的”雅“文化。

如果用来比喻袁枚批评的”今之谈格调者“,差不多可以理解为类似”老干体“一类的诗歌形式,有空洞的内容和形式,但短缺诗歌的艺术美感。

二、唐朝人关于格律的阐明

在唐朝有一个日本和尚来到中国学习,正逢白居易和元禛的中唐期间,这时的近体格律诗已经完备成熟,这位名叫空海大师的和尚回到日本后写了一本书《文镜秘府论》,保留了很多中国失落传的文献。

《文镜秘府论·论文意》记录了唐朝人的不雅观点:

凡作诗之体,意是格,声是律,意高则格高,声辨则律清,格律全,然后始有调。

在上面这一段话里可以看出,格和律是两回事,格指的是”诗意“,律指的是”声韵“,两者结合起来便是”格律“,可以理解为内容与形式的结合,然后才能产生精良的作品。

唐朝的崔融是武则天时期的人物,他和沈佺期宋之问同朝为官,格律诗便是在这个期间奠定的,他在《唐朝新定诗格》中说:

作语不得辛劳,须整理其道、格。
格,意也。
意高为之格高,意下为之下格。
律调其言,言无相妨。
以字轻重清浊间之须稳.....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
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
如此循环用之,直至于尾。
两头管上去入附近,是诗律也。

这里又一次说到,格便是”意“,有了一首诗的立意,然后用”律“来调度字词句。
后面说的”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
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便是格律诗的平仄相对事理。

可见格和律并称为格律,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即符合声律哀求而且有立意的诗。

三、当代人的阐明 格诗与律诗

施蛰存师长西席是著名的文学家、教诲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他著有一本《唐诗百话》,对付格律有专门的讲解:

.....格律诗.......一样平常人都以为律诗的“律”字是规律、法律的“律”。
当代汉语从古汉语的单音名词发展到双音名词,于是在“律”字上加一个“格”字,成为“格律”。
于是“律”字的意义更明确地表示为规律的“律”了。

施师长西席说以上这些观点实在不对。
在唐代墨客和文学批评家的不雅观念里,完备不是这样。
下面接着阐述:

律是唐代近体诗的特徵。
唐人作诗,哀求字句的音乐性.....唐代墨客认识到诗句要有音乐性,必须在用字的平仄上很好地合营,....这样的诗句,才具有音乐性.......律诗的“律”,是“音律”,“律吕”的律,不是“规律”的律。

后人用“格律诗”这个名词来表示律诗,和在唐代人的不雅观念并不一样。

格是“格诗”,即讲究风格的诗,也便是古诗;律是“律诗”,即讲究声律的诗,也便是近体诗。

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种,就按照“格诗”和“律诗”分卷,“格诗”指的是古体诗,“律诗”是近体诗。
施蛰存认为:“

格律”是两回事,不能把唐代律诗称为“格律诗”。
我们如果要一个双音词来称呼唐代的律诗(包括绝句),该当名之为“声律诗”。

结束语

从上面这些不同人不同期间的说法来看,古人的格和律是分开的,格是“格诗”,律是“律诗”,后来我们用于表示的”格律诗“在古人眼里是”律诗“。

按照老街的理解,格律诗可以看作是符合近体诗声律规则又具有思想的诗。
在古人眼里,儒家思想是最高的境界,符合这种思想的即是”意高则格高“。

如果只有格高,就成了干巴巴的”老干体“,如果只是追求”声律“则类似于宫体诗或花间派等格调低下的靡靡之声。

我们本日的格律诗比较大略,便是指符合格律规则的近体诗。
至于学诗是不是一定要学格律,老街认为如果真喜好古诗词,一定要明白格律的规则,不会用也要至少能看得懂。
为什么我就不说了,不过我建议看看下面这些链接的文章。

@老街味道

什么是近体诗,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格律诗,什么是新格律派?

老街诗词闲话132-十分钟解释白学习诗词不可不知的格律诗进化过程

学习七律时 为什么要学杜甫《登高》而不能学崔颢《黄鹤楼》?

几首绝句和五七律 10分钟看明白旧体诗的各种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