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做事,既包括决议、决定、指示、见地、关照、通报、公报、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14种公函,也包括领导讲话、致辞、履历总结材料、感谢信等各种运用文体。
本日,紧张是结合平时的事情实际,特殊是我们自己在文稿做事中犯过的一些缺点和个别部门报送材料涌现的一些问题,从操作层面,与大家进行互换,分享我们的一些感悟。
在说问题之前,我先谈一个不雅观点,“文无定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写文章没有固定的格式,没有绝瞄准确的构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有一点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便是写材料,一定要有方向感。
写文章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为什么写稿?什么场合用?什么背景用?受众是谁?想要办理什么问题?
不同的场合、背景、工具,文章的写法是不同的,侧重点是不同的,阐述办法也是不同的。如果搞不清楚这个问题,就有可能下笔千里、离题万里。
我认为,文稿做事要力戒五个问题,在五个字高下功夫。
01
力戒空洞无物,在“实”字高下功夫
文稿,它的意义不是起草者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而是要让受文者知晓、领会、理解、贯彻、实行。因此,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丰满、实在,不能空洞无物。
目前,从个别部门报上来的材料来看,内容不实是第一大问题。紧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宏不雅观有余、微不雅观不敷,只有原则性,缺少操作性。有的文稿,看了后不知道该怎么去开展事情,不知道开展这项事情究竟该达到什么目标,觉得不到这项事情做与不做、做好与不做好有什么差异。
前一段韶光,某个部门起草了一个见地,个中一个部分是讲“明确事情目标”。里面写到:“要实现全市加快培植一批、开工培植一批、争取入规一批的新打破”,后面没有详细的数据,戛然而止。既然是目标,就该当量化,但看了后不知其以是然,也无法督查考核,相称于没说,这就没有起到制订文件想到达到的效果、目的。二是空话套话太多,渲染铺陈,虚无飘缈,不着边际。文稿要讲究效用性,但有的同道不明白个中之义,总是为文采而著文章,为文采而写材料,文稿里堆砌了许多华美的词华,有的乃至还特殊讲究这些词华语句的利用办法,或对偶,或排比,挖空心思。
该当这样讲,适当的渲染铺陈可以使文稿增色不少,但过分看重就会揠苗助长。
有一个部门,给布告起草了一个讲话稿,本身是一项非常详细、非常实在的事情,但里面都处充斥着大道理,到处充满了精确而无用的废话,比如,“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说了半天都没说到事情上来,看了后让人以为很空洞,很乏味,很无聊,当然也令我们大家很受伤,摧残浪费蹂躏了大家的韶光,怎么不叫很受伤呢!三是片面追求形式都雅、构造平均,生编硬造,无话找话。
有的同道很喜好“三三”制的构造,一篇文章分三点,每个部分又三点。于是,在写作中,其实在某个部分只有一两点实在、有新意的思想,为了形式都雅,敷衍成篇,硬拼凑出三层意思来。
还有的虽然三点内容都合理,但个别部分内容很少,为了追求三点字数基本同等,东抄西凑了些措辞凑字数。
形式固然主要,但形式必须服从于内容,做事于内容。
我们如果一味追求形式美,构造美,东拼西凑写一些无关痛痒、无病呻吟的话,把一些可写可不写的话也写进去,不但笔墨冗长,而且随意马虎把新鲜和主要的思想,淹没在一样平常化的东西里面,冲淡主题。
我们在从事文稿做事时,一定要力戒空洞无物的方向,只管即便把文稿写实。
一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我们说理论,紧张是为实际做事,立足点在实际,在于推动我们的事情。这是我们从事文稿做事的根本出发点。这个实际,便是我们部门的实际,我们单位的实际。
必须坚持从我们的实际出发,说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写自己的东西,不能“下抄上”、“如法炮制”,同时也要表示针对性。
二是看重用数据说话。用数据说话,便是要利用真实、准确、有威信性的数据。
比如上级来检讨项目事情进展情形,我们在起草申报请示材料时,就该当写明总的项目完成投资多少、增长多少,续建项目多少个,完成投资多少,新开工项目多少个,总投资多少亿元,个中亿元项目多少个,新引进项目多少个,总投资多少,等等。乃至有必要把一点重点项目的情形也说一下。但是在数据利用上,不能让数据斗殴:
不能在不同的地方数据不相同(举例);不能让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上经不起考虑,一看便是拍脑壳得来的数据(举例)。
还有,不能数字与内容不对等。比如说是9个项目,如果只点两三个,后面加个等字,这便是精确的,但9个项目点了8个,后面也加一个等字,肯定就有问题,明显漏掉了1个。不能数字表述办法前后不一致,一下子用笔墨表述,一下子用阿拉伯数字。(比如,不能写九十年代,应为90年代)。
还有,该利用模糊措辞却利用了准确数字,该利用准确数字却利用了模糊措辞,使人难以信服。
三是只管即便把方法写详细。
我们支配某一项事情,比如搞城乡环境综合管理,就要写出目标是什么,重点是什么,分哪几个阶段,每几个阶段要做哪几项事情,达到什么标准,任务领导、任务部门是谁,怎么样强化保障等等,让人一看就知道、就明了。我们向上级党委、政府报告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情形,就要写清楚在学习传达上做了哪几样事情,在详细贯彻上提了什么辅导思想、事情目标,采纳了哪几项方法,落实了哪些任务,提出了哪些详细哀求等,尽可能采取写实手腕,少用一些概括性的语句。四是不刻意铺陈渲染。如果刻意渲染,就会导致修辞失落体,虚浮不确切。
如某市州里企业局的《关于我市乡企欢迎WTO寻衅的通报》的前面部分这样写道,“国际化经济浪潮彭湃澎湃,怀有强国之梦的国家便是以能加入WTO为最高梦境。随着入关的脚步一每天逼近,我市的州里企业大军斗志昂扬、斗志昂扬、精神抖擞。我市州里企业局深入学习‘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真抓实干,使我市州里企业的局势活气盎然,发展如日方升,千帆竞发,波澜壮阔,入关前的我市州里企业的形势十分喜人……”这段内容,表述事实渲染铺叙、修辞不得体,给受文者的第一印象是:浮华夸饰,矫揉造作,堆砌华美词华,滥用辞格,一点儿也不实在,一定引起受文者的厌烦、反感。02
力戒烦冗啰嗦,在“简”字高下功夫
烦冗啰嗦,紧张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内容面面俱到、四平八稳。
有的同道片面地以文稿的是非来衡量对某项事情的重视程度,开长会、写长稿、讲长话便是很重视,短了就不重视,就没水平,有失落部门和领导身份。以是,常常把文稿写得很长,写成宏篇巨著,洋洋万言,主次不分,像开中药铺似的。
二是构造庸肿,系列化、集团化。
有的同道写文稿,层次很多,第一是一二三四,第二是扩号一二三四,第三是阿拉伯数字一二三四,第四是圆圈一二三四,第五是英笔墨母ABCD。在剖析一个问题的成因时,也是一二三四五六七,条分缕析,不厌其细。
看上去很全面,很有条理,实际上是烦冗散乱,把自己最精彩、最吸引人的东西淹没了。读了一篇文章下来后,你根本记不清他在说什么,记不住个中的主要不雅观点。
三是措辞表述不简炼、不干净。
这方面的范例例子很多。有的是句子很长,中间既有顿号,又用“和”、“与”、“及”连起来,一口气读不完,稍不把稳,读稿子的人要读窒息,心脏停滞跳动半分钟。
有的是一个意思翻过去说,又覆过来说,反复阐明阐述。还有的是,话虽畅通,但用了很多介词短语,致使语句不简洁、明快。
比如,“市委对抗旱救灾事情非常重视”,如果改成“市委非常重视抗旱救灾事情”,你看,角度变了(由被动为主动),工具变了,笔墨也简洁多了。
精文简会、提倡写短文是市委、市政府抓行政效能培植的一个主要方面。
市委、市政府对一些文件字数都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如党代会报告不超过1万字,一样平常文件2000、主要文件3000、请示报告1500以内等。2008年党代会报告只有5000余字,首创了全国党代会报告最短的先例。
大家一定要深刻理解其积极意义,在“简”字高下功夫,努力让文稿简短、简洁。
第一,只管即便写短句子。关于文稿措辞的哀求,紧张是“两通一短”,“两通”,即普通、畅通,“一短”,即句子要短。
当然,我们强调利用短句子,并不排斥长句子,只是一定要少用,尤其是那种一口气读不完的句子。一定要简明扼要,文约事丰。在这方面,大家可以读读毛泽东同道1942年写的《反对党八股》。
第二,把稳材料取舍。文稿的篇幅是非与材料取舍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必须用主题去统率材料,用材料去表现主题。
凡是与主题关系密切的,能有力地解释、陪衬、突出主题的就选用;凡是与主题关系不大,不能很好反响主题的材料就要舍弃。
切实做到宁缺毋滥,舍得忍痛割爱。一定要选择那些能反响不雅观点、支持不雅观点的材料,力求不雅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特殊是在总结履历时,不能把所有的材料都选进去,一定要把握住重点,选取那些特色光鲜,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材料。
03
力戒雷同僵化,在“新”字高下功夫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领导去开会。没带条记。千篇一律。
有人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鹤立鸡群”和“鸭立鸡群”有什么不同?只见鹤而不见鸭。
为什么,由于相对付鸡而言,鹤仪表堂堂、超群绝伦,显得很突出,但鸭与鸡比较,无论是是身高、体重、形态,都差不多,很一样平常化,很随意马虎淹没在鸡的海洋中。
同样的道理,公函起草,最怕的便是失落去独特的个性、风格,平凡普通,雷同僵化,照搬照抄,千人一壁,年年纪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貌相同,没有一点新意,没有一点儿灵气。
从我们平常理解的情形来看,雷同僵化紧张有以下详细表现。
一是照搬照抄上级文件。比如,起草文件时,有时省、市两级文件竟一模一样,除了把“我省”改为“我市”外,差不多通盘照搬。又如,给领导起草讲话稿时,今年的讲话稿跟去年一样,有时是构造一样,有时是内容、构造、不雅观点都差不多。二是文稿模式化、程式化。缺少生动性、新鲜感。有的领导在支配文稿任务时,开头怎么写,正文怎么写,结尾怎么写,规定得很详细。结果,写出来的材料,内容似曾相识。
比如,文稿主体内容都是一个模式:意义浸染—目标任务—思路方法—加强领导。又如写加强领导,便是一要各级领导重视,列入议事日程;二要加大事情力度,层层狠抓落实;三要健全各项制度,严格根本管理;四是加强军队培植,提高职员本色。又如总结事情履历,便是一是领导重视,加强辅导;二是层层发动,提高认识;三是抓好试点,以点带面;四是落实制度,带好军队。“众稿一词”、“千人一壁”,使文稿失落去了生气、灵气、秀气。造成雷同僵化的缘故原由很多。有的是新手上路,还在模拟阶段。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文稿职员在不断流出和输入,这些从事文稿做事的新手,认为走古人走过的路便是对的,还不敢大胆地创新,紧张是模拟别人、古人写;有的是“油条”,怕动脑壳,不愿下功夫去琢磨,搪塞了事,图完成任务。(过时不报、过期不报)
公函写作犹如材料“加工厂”,每天都在加工制造,要写出一篇有见地、有新意、能吸引人的稿件确实不易,可以说是“蜀道之难,难于上上苍”。那若何避免雷同僵化,写出有新意的稿件来呢?
一是选取新材料。
我们一方面要随时理解领导的所思所想,关注领导的愉快点,要力求与领导不断变革的思想、理念同拍同步,不掉队,不掉队。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随时把稳一些新事物、新思想、新不雅观点,随时节制外地的履历做法,自觉地融入到文稿中去,让文稿鲜活起来,靓丽起来。
二是提炼新不雅观点。有了新材料,大略堆砌弗成,必须对材料进行剖析、综合、归纳、概括,注入自己的思想,从而提炼出一些新鲜的不雅观点出来。
三是采取新表述。唯物辩证法见告我们,天下是运动变革发展的,即便是同一项事情,我们也不能总是用迂腐的、不变的措辞来表述。必须长于把握时期节拍,只管即便选用一些新颖的语句。
比如,同样是关注群众切身利益,以条件出“以群众呼声为第一旗子暗记,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后来,我们提出“坚持群众满意根本标准”,如果还是采取以前的表述,就显得太后进了。
写出新意,要学会提炼:如高度重视,市政法委“三个集中”,同样,表述几个武断不移,几个强力,笔墨逗款了,也不新,于是,把新内容表述上去,创新“四种模式”,推进城乡统筹;做好“四篇文章”,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显得有新意了。
04
力戒凌乱无序,在“顺”字高下功夫
凌乱无序,便是又多又乱,没有条理,像麻花一样,读了半天理不清头绪,让人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
一是文不对题。文稿职员没有领会领导意图,没有牢牢环绕确定的主题来展开,不雅观点与主题若远若近,内容与不雅观点同床异梦,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涉及过多、过细,甚至主题不突出,或者“喧宾夺主”,乃至涌现“跑题”征象。
二是构造紊乱。
第一种情形,便是全体文稿内允许多,不仅没有提炼概括,而且一级标题上看便是互相交织、理扯不清。
第二种情形,虽然一级标题看上去很顺序,无重复交织,但在详细内容上,同一个意思在文稿的不同部分涌现,给人一种“搅”的觉得。
要避免凌乱无序,把文稿写“顺”,须要把稳几点:
一因此主题统揽材料。
我们在起草文稿时,一定要有主线,用主线把材料串起来,能够对表达主题有浸染的才选进,没有作风或作风不大的不必写进去。同时,对选用的材料还要上升到一定高度,而不能大略地去堆砌。
二是反复熬炼措辞。要加强语法教化,以严谨细致的文风,去组织语句,熬炼措辞,负责检讨文稿中有无语意混乱、错漏百出的问题,特殊是我上面提到的身分残缺、表达不清等问题,确保文通字顺、少出疏忽。
三是看重逻辑关系。特殊是要看重不同段落的逻辑关系,做到不重、不搅、不乱。同时,要把稳不同段落之间的衔接,过渡自然,不生硬。
05
力戒平淡无味,在“特”字高下功夫
我们在座的很多同道都喜好喝开水,由于喝白开水既方便、经济,又有益康健,特殊是能预防感冒、咽喉炎及其他皮肤病,能够肃清疲倦,抖擞精神。可以说,喝白开水好处多多。
但是,我们在文稿写作就不能像白开水一样,如果不雅观点的提炼、措辞的利用,都如同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味,没有气势,波澜不惊,就抓不住受文工具的心。
文稿犹如白开水,平淡无味,一是缺少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以是然,论述浮在表面。
二是缺少对本地情形的详细剖析。照搬照抄上级或外地的文稿,没有针对性。
三是缺少对措辞的打磨。
若何把文稿写得精彩些,写出特色、特点来,给人以强烈的震憾力、穿透感和光鲜性,撩动人的心弦呢?
第一,要对症下药。便是要有强烈的针对性,不能泛泛而谈。
比如起草领导讲话稿,就要心中装着听众,领导讲话的听众是讲话稿写作的主要依据。毛泽东同道就批评过:“对牛弹琴”不是牛的错,而是人的错。牛听不懂摇滚、迪士高,但听得懂“尾来、折折”三。以是,在写讲话稿时心里一定要装着听众,揣摩听众生理,摸准听众的所想所盼;要考虑领导讲话时与听众的互动互换,不能总让领导演“独角戏”;在措辞的选择上要把稳书面措辞与演讲措辞的差异,要根据听众的教诲层次、理解水平决定讲话稿的俗与雅、长与短。
第二,要有比较视野。包括横向比较、纵向比较,主题比较、修辞比较,等等。拥有比较视野,可以使文稿更加开阔,更加丰满,更有深度,更有震憾力和传染力。
比如,我们在剖析全市的经济发展质量时,既要看自身的增速,与历年比较较,还在把本市放在全省、全国的大格局中去比较,通过比较,你就可以得到用以论证不雅观点的数据。我们想论证地方财政一样平常预算收入增长快,经济效益好,可与全省各市州比较,你看我们2007年、2008年、2009年总量分别超过了好几个市州,自然找到依据。如果我们想论证虽然财政质量有所提高,但仍旧存在问题,你又可以看地方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全市目前不到八个百分点,比全省少五个多百分点,而沿海地区有的达到了百分之十几。通过比较,大家一下就明白了,紧迫感和任务感自然而然增强了。以是,大家在往后的写作中,一定要有比较视野,多作比较,在比较中把握好一些逻辑关系、因果关系。
第三,要富于创新。创新,最主要的是构造的创新、措辞的创新,打上作者独特的烙印,展示作者特有的魅力。在看重格式创新的同时,要把稳措辞创新,只管即便利用一些生动的措辞,让人以为线人一新,记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