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体诗中,险些每都城合于起、承、转、合的规律。先看一首五言律诗: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应共冤魂语,魑魅喜人过。投诗赠汨罗。——杜甫《天末怀李白》这首诗的第一、二句为“起”,诗从对流放到天末(夜郎)的李白的怀念写起,开头便点了题;第三、四句为“承”,承接一、二句,仍写的是对李白的怀念;第五、六句为“转”,转到对李白遭遇的概述:文章虽好却憎命,魑魅在路欲吃人;第七、八句为“合”,总结全诗,指出李白与屈原同冤,写了这首诗赠给他们,这种收结,又回合到开头对李白的怀念上。杜甫的另一首五言律诗《登岳阳楼》,也很合于起、承、转、合的规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这两句点题,是“起”;“吴楚东南坼,乾坤昼夜浮”,这两句写在岳阳楼上的所见,是“承”;“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转到对自己面前处境的阐述,是“转”;“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写出由望远而怀故乡,由前两句引出,又为全诗的收结,是“合”。
七言律诗中,合于起、承、转、合规律的大概多。如刘禹锡的《酬乐天》:
巴山楚水悲惨地,怀旧空吟闻笛赋,沉舟侧畔千帆过,今日听君歌一曲,二十三年弃置身。到乡翻似烂柯人。病树前头万木春。暂凭杯酒长精神。这首诗的头两句,从自己的被贬写起;三、四句承接头两句,借典故解释被贬的韶光之长;五、六句转出新的意思,认为个人的遭遇不应计较,要看到事物是向前发展的,表现了胸襟的阔大;末了两句,收合全诗,并扣了题。起、承、转、合,层次清楚。
起、承、转、合,在律诗中,一样平常因此两句为一单位,第一、二句为“起”,第三、四句为“承”,第五、六句为“转”,第七、八句为“合”。但也不尽如此。文天祥写的题为《过单独洋》的七言律诗,既合于起、承、转、合,但又不同于一样平常。请看原诗:
辛劳遭逢起一经,山河破碎风飘絮,惶恐滩头说惶恐,人生自古谁无去世,兵戈寥落四周星。出生浮沉雨打萍。单独洋里叹单独。留取赤心照汗青。这首诗的第一、二句是“起”,以感叹出生、关注祖国作起,第三、四、五、六句是“承”,详细地阐述祖国和个人的命运,到末了两句才是“转”,而这一转,非同平凡,是转低沉为高昂的,也含有“合”的意思,表示要以身殉国,正合上开头的感叹出生、关注祖国。除这首七言律诗外,灵巧利用起、承、转、合的,当不在少数,这里就不一一举例。
绝句的起、承、转、合,一样平常因此一句为一单位,第一句为“起”,第二句为“承”,第三句为“转”,第四句为“合”。先看一首五言绝句:
白日依山尽,欲穷千里目,黄河入海流。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这首诗的第一句,以鹳雀楼上的所见写起;第二句承接第一句,仍写鹳雀楼上的所见;第三句转到新的举动上,想看得更远;第四句连续第三句的意思,同时扣上了《登鹳雀楼》的诗题,收合了全诗。再看一首七言绝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商女不知亡国恨,夜泊秦淮近酒家。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这首诗的第一句,以夜泊秦淮河(在今南京)时的所见写起;第二句承接第一句,是对第一句的补充解释,并点了题,作为一小“合”;但是,第三句溘然写了商女(歌妓),是一“转”;第四句是第三句的连续,又是全诗的收合。因《后庭花》是亡国之音,故第四句含有作者的深奥深厚感慨,这一收合,丰富了此诗的内容。
在绝句中,起、承、转、合并非一律都因此一句为一单位,同律诗并非一律都因此两句为一单位一样,也有灵巧利用的情形。理解了这一点,可知起、承、转、合不是一种硬性规定。古人写诗,如去世守起、承、转、合,也不会有新颖之作的。
古体诗讲究不讲究起、承、转、合呢?不像在近体诗中那样多见,但也是有的。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终日不成章,天河清且浅,盈盈一水间,皎皎天河女。札札弄心裁。泣涕泣如雨。相去复几许?脉脉不得语。这首诗的第一、二句,从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写起;第三、四、五、六句,承接“天河女”,写想象中的织女的相思;第七、八旬,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一转;第九、十旬,收合全诗,写牵牛、织女虽隔一水(天河),但只能相视而不能相会,反响了爱情横遭压制的痛楚。
从以上所举的例子,解释古体诗中也存在起、承、转、合的规律。不过,古体诗中的起、承、转、合是剖析出来的,在写诗的当时,作者并未作为明确规定来遵守。
起、承、转、合,又是作文的一种哀求,乃至曾一时作为明确规定,因这不属本书的讲述范围,就从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