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为《范文正公函集》作序有言: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生不易其言。这里,苏轼以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解释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生不易。如此兴国安邦,一定被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伊尹,是商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也是中华的厨祖。伊尹决心使商汤成为唐尧、虞舜般贤君,使百姓成为唐尧、虞舜时期的百姓,帮助商汤灭了夏桀,又“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管理天下,正如老子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他任丞相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国力迅速壮大,使商汤成为唐尧、虞舜般贤君,其兴国安邦之计,可与日月争辉。
太公,便是人们耳熟的姜太公姜子牙,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称吕尚。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垂钓,碰着了爱才若命的周文王,便辅佐其灭商建周,因实施积德修德、明道行仁的爱民之策,办惠民之事,同时提倡生产,演习兵马。所往后代人评论辩论周朝的建立时,都认为是尊法姜子牙的基本策略 ,当时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归心向周,都是太公谋划的结果。
韩信,汉初名将,曾劝汉高祖刘邦任用天下勇武之人,把城邑封给有功之臣,以义兵的旗号率领渴望东归故乡的战士,传檄而平定章邯、司马欣、董翳所据有的三秦地区;攻破魏国往后,韩信又要求刘邦出兵伐燕、赵两国,同时向东攻打齐国,向南割断楚国的运粮道路,然后向西到荥阳一带与项羽决斗,直至终极消灭了楚霸王项羽,无一不是按照他的操持兑现的。
诸葛亮,刘备的智囊,曾对刘备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占上风,很难与他争锋;孙权霸占江东,经营了数代,只能与他结为盟友,不可图占地盘。荆州是有利于用武的地方,益州地区沃野千里,以是诸葛亮劝刘备霸占荆、益二州,然后静不雅观时局之变,一旦机遇成熟,就可造诣霸业,复兴汉朝;待南方地区安定往后,就统领三军,北上平定中原。后来,诸葛亮完备是按照自己的操持行动,然而“出师未捷身先去世”,令人唏嘘不已。
上述诸人,都能坚守兴国安邦大计,并一以贯之、终生不易地实行,以是能造诣大业,载入史册,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