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干货君也时常被“写材料到底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困扰。
很多人包括写材料的人在内,都认为写材料都是空对空,完备是摧残浪费蹂躏纸张、摧残浪费蹂躏生命。
由于从内心里对写材料的意义没有认同感,导致大部分材料匠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整天琢磨着如何早日出坑。长期以往,写作水平自然是原地踏步,写材料只会更加痛楚,更加难以出坑,从而恶性循环。
怎么办?
本日,干货君不想讲什么大道理,就分享两个人的故事,一个古人、一个今人。
古人:张廷玉
常常看清朝电视剧的朋友,对这个名字肯定不陌生,张廷玉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首席军机大臣等主要官职,并且是全体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一个文官,没有尺寸攻城拔地之功,凭什么配享太庙?
就凭一点,只要天子口述一段话,张廷玉可以立马落笔成文,也便是能把天子的口语变成押韵对仗的公函,并且让天子大腿一拍,“朕说的便是这个意思!
”
对照张廷玉,我们再反思自己,哪怕只练出张廷玉五分之一的本事,何愁领导不重用?
今人:王健林
王健林就不用先容了。这里干货君只引用王健林本文的一段话:
“我以前在军队里面搞笔墨,由于写得好才被领导调到身边搞写作班子,该当说在军队也是大笔杆子之一。直到现在,公司的半年总结,年终总结都是我亲自写。包括自己空隙起来,也写几篇小文章,实在文笔也是非常幽美的。”
这段话可以发掘出很多信息点:
民营企业也是要写材料的。
王健林是写材料出身。
王健林是写材料出身,可以自助做事,那么其他大佬(比如马云、任正非等)需不须要笔杆子呢?
末了,我们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写材料到底有什么用?
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