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
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
安徽濠州凤阳县,一个叫做汤和的小朋友出生了。
巧的是,两年之后,另有一位叫做朱重八的小朋友,也在这里出生。
朱重八,也便是朱元璋的祖籍,是凤阳孤庄村落。
而汤和的祖籍,是凤阳东湖里。
孤庄村落和东湖里离得不远,以是打小这俩孩子就在一起玩耍。
一条街上玩耍,光着屁股终年夜,交情不可谓不深。
童年时期的朱元璋,说实话,资质并不怎么样。
诚笃巴交,胆小懦弱,谁都不会相信,这样一个贫苦出身的孩子,会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天子。
而汤和就不一样了,这位仁兄打小就有年夜志壮志,喜好骑马射箭,成年之后身高足有七尺,膀大腰圆,身强体壮,文化课也没延误,可以说是个智力值武力值双双拉满的人物。
在朱元璋百口饿去世,自己只好出家当和尚,乃至于后来四处讨饭混日子的时候,汤和已经投身于叛逆师将领郭子兴的部队,并且战功彪炳,成为了一名千户。
(元末农人叛逆)
当兵的日子当然不好过,由于不是正规军,而是叛逆师,如果事败,那便是杀头的风险,但总要比身弱浮萍一样出家为僧,四处要饭强的多。
以是,当了千户的汤和很快给童年时的玩伴朱元璋写了一封信,约请他参加叛逆师,共襄大业。
按照剧情,朱元璋同道收到了汤和的信件,一定是热血沸腾,头也不回地就去投奔义军,之后建功立业,造诣不世功名,诸如此类,不在话下。
然而,朱元璋收到信之后,不动声色,他把信烧掉,然后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很显然,朱元璋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有主角光环,他不想造反,他认为,做和尚要比造反强得多。
造反这件事儿,风险极大,说去世就去世,当和尚至少不会饿去世。
别人流浪四方是去讨饭,而他则可以聊以自慰地说是去化缘。
对朱元璋来说,有口饭吃就够了,何必再奢求那么多呢?
但好去世不去世,汤和给朱元璋写信这件事儿,不知道怎么就被人给知道了。
知情者扬言要到官府告发朱元璋,没办法,现在去也是去世,不去也是去世,朱元璋心一横,只好投奔了汤和。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弗成,反受其殃。
看来,上天要你朱元璋造诣功名大业,你是躲也躲不掉的。
按理说,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又是千户,朱元璋此行前来,也是受到汤和的呼唤,来给汤和当马仔的,但在军营之中,我们却时常可以见到这么神奇的一幕。
普通士兵朱元璋大摇大摆的在前边走路,千户汤和则像小弟随着大哥一样在后边谨慎的跟从。
我们不得不佩服汤和的识人之明,由于他知道,自己的这位幼时玩伴造诣绝不止于此,未来,老朱有可能是要开大公司,昔时夜老板的人,现在对他恭敬一点,往后好处一定是大大的。
果不其然,加入义军的朱元璋混得顺风顺水,成为了义军枭将,汤和反而成了他的部下。
(元末群雄绣像)
发展起来的朱元璋部将很多,徐达有勇有谋,常遇春悍勇无双,邓愈胸有韬略,就连自己的侄子朱文正,那也是一把守城的好刷子。
元末明初将星残酷,但毫无疑问,汤和是一颗十分闪亮的星。
《明史》:流矢中左股,拔矢复斗。
至正十四年,汤和率众攻取太平府(安徽当涂),战斗中左腿被箭命中,流血不止,汤和绝不退缩,拔出箭矢,连续战斗。
至正十八年,汤和守卫常州,击退仇敌的同时,还顺手俘获了士兵千人,战船千艘。
《明史》:战于阊门,飞礮伤左臂。
至正二十六年,汤和在战斗中被炮弹击伤左臂,仍旧奋勇冲锋,杀敌无数。
在这些史料的记载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年夜胆的,不畏惧去世亡,肯为朱元璋打天下而拼上老命的汤和。
当然了,如果想要成为一个名将,光冒死是没有用的,还要有说得出来的造诣。
至正二十五年,汤和生擒张士诚,
至正二十七年,汤和击败方国珍。
洪武元年,汤和击败陈有定。
记载十分简洁,但却解释了大问题。
朱元璋一统天下的道路上仇敌很多,但那些小喽啰咱们就不算了,真正的对手,只有江浙的张士诚,浙东的方国珍,以及两湖流域的陈友谅,加上大元朝廷的将领陈友定。
这也便是说,汤和险些帮助朱元璋直接或者间接地消灭了他所有的竞争对手,活生生的用血与汗为朱元璋劈开了一条天子之路。
然而,汤和的功绩,远远不止于此。
洪武元年,当汤和看着曾经和自己穿着开裆裤终年夜的朱元璋加冕称帝,在一片欢呼和簇拥中建立大明,成为这天地间的主人的时候,他却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登基)
由于他知道,他要做的,还有很多。
从洪武二年到洪武二十二年,汤和在塞外的风沙苦寒中和蒙古人艰巨卓绝的战斗,在蜀中,云南,两江各地平定叛乱,收复失落地,在福建沿海呕心沥血的和暴戾恣睢的倭寇较劲。
金戈铁马,塞外狂歌,数不清的胜仗,不可计数的光彩。
建功立业,就算血洒疆场,又舍我其谁!
残阳如血,帅旗如练,苦涩的风沙卷起飞扬的尘土,尘土的尽处,是仇敌仓皇败退的方向。
这是一位真正的,纯粹的名将。
翻遍《明史·汤和传》,你会创造,这位大明勇将的前半生,险些没有安歇过一天。
然而便是这样的枭雄,也有老去的时候。
汤和实在一开始,并没有很敏锐地觉得到自己的朽迈,但当徐达,李文忠这些曾经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们一个一个撒手归天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
四方平定了,八方拜服了,没有仗可以打了,也没有仇敌让你再去清剿了,汤和茫然无措地看向四周,他溘然创造,自己已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和这个天下严重脱节了。
庭前花谢了,行云散后,物是人非。
他又创造,乃至就连自己最要好的朋友朱元璋,如今也发生了改变。
那个曾经有情有义的朱元璋开始变得残酷,变得无情,变得暴虐。
傅友德,周德兴,蓝玉,王弼,冯胜,李善长...汤和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昔日的同寅和战友,被朱元璋送上了西天。
是啊,他已经不再是光着屁股和自己在街头巷尾嬉戏的苦孩子了,他已经成为了一代帝王。
自己也不再是他的汤和哥哥,而是他的仆众。
杀吧!
杀吧!
为了大明的将来,为了皇权的稳固,我们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江山)
可你朱元璋,真的要一个都不放过么?
汤和对朱元璋没有信心,以是他很快此辞官还乡,阔别了朝堂。
用汤和自己的话来说,便是:
《明史》: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
我老了,已经不中用了,我什么也不要,什么也不想,只想要返回故乡,安静地度过我这生平。
汤和,就这么走了。
诚笃说,朱元璋还是很惦记汤和的。
汤和辞官还乡之后,君臣之间已经多年没有见面,上一次会见,还是在洪武二十三年的春节。
《明史》:二十三年朝正旦,感疾失落音。
那一年,汤和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见到自己竟然连开口说话都做不到了。
老朋友啊,我的老朋友啊,你过得怎么样呢?
在后洪武时期的末了一段韶光里,朱元璋没有忍住,他敕令让汤和从故乡起身来拜见自己,一叙君臣之情。
当然,以是人都知道,这不仅仅是纯挚的老朋友见面,性情狐疑的朱元璋始终对汤和放心不下,以是这一次见面,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汤和的死活。
然而在朱元璋见到汤和的时候,他却没有想到,岁月不饶人,汤和已经干瘪到了这个地步。
汤和的身体因病不能站立,他躺在床上,浑浑噩噩,已经不能给自己见礼。
这还是当年那个中箭流血不止,却仍旧舍命冲锋的汤和么?
(汤和)
汤和看着朱元璋,朱元璋也看着汤和。
汤和在朱元璋的眼睛里,看到了疑惑,看到了残酷,看到了杀意。
汤和知道,这个孤庄村落走出来的穷小子,自打当了天子之后,就再也不肯相信任何人了。
而朱元璋在汤和的眼睛里,却看到了一种十分繁芜的眼神,他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但却让他不能,不敢再直视。
《明史》:拊摩之,与叙里闬故旧及兵兴困难事甚悉。
朱元璋走到汤和的身前,用手轻轻抚摸着汤和的身体,然后讯问他故乡这些年来的变革。
汤和伸开嘴,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君臣无言,他们的思绪,回到了将近半个世纪之前。
在元末的浊世之中,一群贫苦的,来自于社会底层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为了活下去,更为了实现心中的抱负和空想,他们历遍千山万水,决斗苦战疆场,一次次的去世里求生,一场场的惊天骇战,他们联络齐心专心,他们众志成城,终于定鼎天下,实现了当年期许的统统。
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不断有人加入,也不断有人去世去。
而在更多年的沧海横流,世事变化之后,如今只剩下这一对君臣。
当朋友和对手一个一个地离你而去的时候,这个天下的意义,又变成了什么?
别说汤和已经老了,难道此时的朱元璋不老么?
是的,他们都老了。
汤和哽咽着,嘴唇微张,彷佛是在说,陛下,你老了。
《明史》:稽首而已,帝为流涕。
这一刻,朱元璋流下了眼泪。
是的,这个手段残酷,杀伐无情,堪称屠夫的朱元璋,居然落泪了。
天子的眼泪,为汤和而流,也为自己而流。
汤和已然如此,那么自己还剩下多少光阴呢?
父亲去世了,母亲也去世了,妻子去世了,儿子也去世了。
老朋友们,也一个接一个的去世去了。
恐怕,也该轮到自己了。
迎着末了一缕的夕阳,朱元璋偷偷转身拭去眼角的泪水,终于缓步拜别。
朱元璋决定,放过汤和,让他体面的,有肃静的,度过末了的岁月。
汤和啊,活下去吧,由于,你是我唯一的朋友了。
(朱元璋 形象)
南京皇宫的奉天殿外,一个别态佝偻的老人缓缓踱步,他走得很慢,直到阴郁将他,完备笼罩。
洪武二十八年,汤和病逝。
那些曾经和朱元璋有关的人逐一拜别的过程,都会让朱元璋的生命更加萎缩。
仿佛每一个人拜别的时候,都会夺走朱元璋生命的一部分。
我们不知道,在三年后的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生命的末了时候,他躺在偌大的宫殿之中时,悄悄的看着自己生命流逝时,会不会想起当年孤庄村落的风景,想起那个自己永久回不去的故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