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李鸿章”这个名字,比较大家都不陌生。
至于李鸿藻、李鸿宾这两人,读者们虽然不太熟习,但也可以预测该当是李鸿章的兄弟。
事实上,这三人虽然同朝为官,却没有任何亲戚关系——李鸿章的长兄叫李瀚章,四个弟弟分别叫李蕴章、李鹤章、李凤章和李昭庆。
李鸿章和李鸿藻虽然名字相似,但前者祖籍安徽合肥,后者却是河北保定人氏,确实不是同族。

▲李鸿章旧照

李文正公是谁_此人本是清流领袖却曾上奏诛杀李鸿章做一事保住上万公里国土 职场范文

故意思的是,二人在政见方面还颇为反面。
晚清期间形势混乱,既有外敌也有乱民,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期,李鸿章是主见师夷的“洋务派”领袖,而李鸿藻是有名的“清流党”领袖,主见尊古重礼,反对签订条约。
两人的关系有多差呢?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役”爆发,李鸿藻武断反对媾和。
在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马关条约》签署之后,李鸿藻就向光绪天子上奏要求诛杀李鸿章以谢天下百姓。
说穿了,这是要置李鸿章于去世地,二人之间说是势同水火也绝不为过。

▲“中日甲午战役”剧照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下意识认为李鸿藻不过是个迂腐守旧的无能之辈,实际却并非如此。
提及来,李鸿藻也算是出身于世家大族,其祖父李殿图曾官至安徽、江西巡抚,父亲李辙通担当过广西贺县知县等职位。
李鸿藻自幼博览群书,才华轶群,十七岁就考上秀才,二十三岁就如愿中举,第二年更是高中进士,算得上是少年英才。
李鸿藻为官五十余年中,常年担当各种要职,如军机大臣、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还是咸丰天子临终托孤之人,足见其威望之高。
按照咸丰天子的嘱托,李鸿藻成为同治天子载沣的老师。

▲同治天子朝服像

作为帝师,李鸿藻并不墨守成规,他认为一国之君不仅须要知识渊博、有治国理政的本事,还应具备运筹帷幄的气度和海纳百川的心胸。
因此李鸿藻所教授的内容极为广博,除了时文经典之外,还讲授历代帝王的功过得失落以及历朝兴衰缘故原由。
由于天子年纪尚小,听不了严明晦涩的长篇大论,因此李鸿藻就把一些典故编成小故事,把严明的政治大事用深入浅出的办法解释。
这种宽严并济的传授教化办法,让同治天子受益颇多。
凭借着自己的才能,李鸿藻历经三朝,皆为阁老重臣,去世后更是得到文官的顶级谥号“文正”。

▲沙俄士兵旧照

令人敬佩的是,李鸿藻并非尸位素餐之辈,曾经费尽心力为朝廷保住了上万平方公里的国家领土。
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5月,新疆回部发生叛乱,沙俄军队趁机侵略伊犁。
眼看大片领土就要分开清朝版图,左宗棠挺身而出,率领大军开拔新疆,终极收复除伊犁外的全部失落地。
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清廷派钦差大臣完颜崇厚出使沙俄,希望对方能够归还伊犁。

▲完颜崇厚旧照

谁知几轮会谈之后,完颜崇厚被沙俄人吓得不轻,非但没要回地皮,反而还擅自签了《里瓦几亚条约》,不仅要赔款二百八十万两白银、给予沙俄贸易免税报酬、增开商线,而且还把多达上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全部划给俄国。
这份条约送回京城准备盖上国玺之后,满朝文武无一人敢阻拦,李鸿藻却是站出来“舍命奏陈”,朝廷这才以“流弊甚大”为由谢绝批准条约,并将完颜崇厚革职查办,重新派出曾纪泽公使进行会谈。
经由半年多的交涉,双方终极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大清争回此前失落去的上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子渊想说,后人在夸赞曾纪泽等人的同时,是否也该当向这位固执的老臣表达敬意呢?

参考文献:

《清史稿·列传二百二十三》《清李文正公鸿藻年谱》

微信"大众年夜众号:趣不雅观历史,逐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