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距离正是一盏神灯,当你在它的面前念上一句“芝麻开门”时,它便会为你开启一扇通往美好风景的大门。
这种美好的感受古今皆有,像《诗经》中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美人伫立彼岸,那盈盈一水阻断了情人,但是倘若没有那一泓“无情水”的阻隔,让你近距离凝视美人时,说不定你会发现美人脸上一块你不满意的雀斑。没错儿,正是那一汪无情之水留住了你想象中的诗情画意。相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是由于身处其中,以至于距离太近,欣赏者就难以领略到庐山整体的秀美。古时的山水画,那画中的山水常常有烟雾萦绕着,这或许正是为了拉远观画者与山水之间的距离,让人觉得山也朦胧,水亦空潆。可事实上,那隐隐约约的远山也许并无美感,山上的树木或许遭人砍伐,已是满目疮痍;水或许污浊不堪,只剩下蚊蝇萦回。然而,艺术家留给我们的,正是距离所带来的清雅、朦胧与美好。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欣赏,有一定的距离也会更加美好。席慕蓉说过:“友谊像花香,还是淡一点才好,越淡越持久,越淡才会越使人留恋。”这正应了一句古语:“君子之交淡如水。”双方隔得远一点,才不会看到那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瑕疵,就像那则《豪猪取暖》的寓言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一样,只有留出适当的距离,才能既给双方带来温暖,又不会给彼此造成伤害。(征文范文 )而我们身边的一些好朋友,就是因为彼此靠得太近,一点细小的误会便会造成摩擦,继而产生更深的隔阂,最后彼此之间如同隔了一道天堑,再也做不成朋友。早知如此,还不如隔着一定的距离,保留一份美感,到最后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距离造就了美,这个美学原理不仅仅适用于观花赏景,更适用于交友处世、待人接物。对待世间万物,离它们有一段距离也许更容易获得最佳的审美效果。
彼岸春色正浓,我们去看陌上花开。隔着一条涓涓流淌的溪流,映人我们眼帘的一定是世间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