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整天嘴上在说“美文美文”,可是多数人并不知道美文是怎么回事,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美文”便是“美的文章”,这实在是一种偏见。

1921年6月8日,周作人在《晨报副镌》揭橥一篇名为《美文》的500字短文,首次提出“美文”的观点,这险些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
周作人在这篇短文中,给“美文”一个语焉不详的定义:“一批评的,是学术的。
二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这里边又可以分为叙事和抒怀,但大概多两者夹杂的。
”并说“中国古文里的序,记与说等,也可以说是美文的一类”。
很显然,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只能算作一段解释性的笔墨。
如果仔细阅读周作人的《美文》一文,就会创造,他的本意是说“美文”不是中国“古文”的专利,在国外,尤其是英国,很多人都在写美文,短文末了一句“我希望大家卷土重来,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的地皮来,岂不好么?”,意图十分明显,便是倡导大家用口语文写美文。
1922年,胡适也认为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的成功可以彻底冲破“美文不能用口语”的迷信。

一篇范文是什么意思_光明文化周末版什么是美文 报告范文

《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 贵州公民出版社出版

胡适的不雅观点是有缘由的。
实在梁启超早于周作人提出过“美文”一词,并撰写一本叫《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的专著。
但是,由于以下两个缘故原由,导致人们只知周作人而不知梁启超:

其一,梁启超书中所述美文的观点与周作人大不相同,梁的美文指中国文学中的韵文,是基于中国“古文”,包括古歌谣及乐府、特殊是周秦时期、汉魏时期和唐宋时期的韵文,他认为诗歌更具有“美文”的特点。
在《古歌谣及乐府》一文中,梁启超说:“好歌谣纯属自然美,好诗便是加上人工的美”,在《情圣杜甫》一文末端,他对他笔下的美文之美有较为深刻的论述:“依我所见:人生目的不是单调的,美也不是单调的。
为爱美而爱美,也可以说为的是人生目的;由于爱美本来是人生目的的一部分。
诉人生苦痛,写人生阴郁,也不能不说是美。
由于美的浸染,不外令自己或别人起快感;痛楚的刺激,也是快感之一;例如肤痒的人,用手抓到出血,越抓越畅快。
”由此可见,梁对美文的认识,基本上有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形式之美,当然,最好能在自然美的根本上来点人工的加工:“譬如美的璞玉,经雕琢雕饰而更美;美的花卉,经栽植支配而更美。
”第二,便是阅读的快感,心灵的愉悦体验。

其二,虽然梁启超提出“美文”这一观点早于周作人,但由于《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到1936年9月11日他去世7年多后才得以面世,因此,按照学术老例,“美文”一词公认为周作人最先提出。

周作人与梁启超所言之“美文”形同而实异:梁启超的美文指韵文,而周作人指散文;梁启超的美文指文言文,而周作人指口语文。
其后,鲁迅还将美文称作“小品文”,并写了著名的《小品文的危急》。
鲁迅写此文的目的,还是在谈论“美文”(或者说“小品文”)究竟该当表达什么样的内容才不会有危急。
也正是在该文中,鲁迅首次提出后来为大众所熟知的“投枪和匕首”的观点:“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安歇,然而这并不是‘小摆设’,更不是抚慰和麻痹,它给人的愉快和安歇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
”这是鲁迅和林语堂、周作人等的不合,鲁迅要用美文战斗,而周作人等要用小品文“闲适”,道不同不相与谋,这也是周氏兄弟的人生一大不合。

近年来,很多学者认为,美文便是“抒怀散文”。
南京大学原副校长董健等认为:“就散体裁裁的‘狭义’观点来说,它紧张指‘抒怀散文’,靠近‘五四’文学革命期间所提出的‘美文’观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个时期散文创作的造诣之高低的紧张标志。
”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学者洪子诚就认为:“当鲁迅作出‘散文小品的成功,几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的论断时,这里的‘散文小品’,紧张指‘美文’,或者后来所说的‘抒怀散文’‘艺术散文’”。

由此可见,美文出身,生逢其时,完备适应了时期发展的须要,既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成果之一。
重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美文的提法沉寂了一段韶光。
“美文”一词再度被提出来,已经是1990年代。
1992年9月,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西安创办《美文》月刊。
虽然刊名叫“美文”,但是贾平凹倡导的美文,与前面述及的美文又有很大的不同。
由于,贾平凹给“美文”加了一个诠释语,叫“大散文”。
贾平凹在《“美文”发刊词》如此阐明:鉴于当时散文“靡弱之风兴起,短缺了雄沉之声,正是反响了社会乏之清正。
而靡弱之风又一定导致内容噜苏,追求形式,走向唯美”,怀着补偏救弊的初衷,祭出“大散文”旗帜,力争“还原到散文的本来面孔”,“复归生活实感和人之性灵”,“鼓呼肃清浮艳之风;鼓呼弃除陈言旧套;鼓呼散文的现实感,史诗感,真情绪”。
在杂志创刊15年后,《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穆涛在《文学杂志仅有文学空想是不足的》一文中也郑重指出:“1992年前后的散文局势以‘小抒怀’为主,或安神或休闲,或花花草草,或一事一议一得。
针对局势中的这种‘小’,贾平凹才提出散文要‘大’。
‘大’有两个指向,一是要大到社会生活中去,面前要开阔。
二是要大到作家的肚子里去,襟怀要大,胸襟要大,境界要大。
我们假如仔细剖析一下就可以看出,不论是鲁迅痛批小品文,还是贾平凹倡导“大散文”,都是对付“美文”功能的匡正。

《美文》杂志创刊号封面

正是《美文》杂志创刊,美文的观点重新盛行。
在盛行的过程中,随着一批刊发美文作品的普通期刊(与纯文学期刊对应)和都邑报纸的繁荣,一大批青年作家(尤其是女性作家)崛起,带动了美文的繁荣,还涌现了“青春美文”的观点。

只管美文之名很盛,美文研究很少,但是,依然有不少人希望给美文以观点,比如:《法汉词典》将美文译为“纯文学”,法文《拉鲁斯普通名词大词典》中却将美定亲义为:“文学、修辞、诗歌艺术的总体。
”这几种定义,显然并未严格界定出美文的外延和内涵,以是流于笼统。
《简明茅盾词典》对美文的定义最为全面:“美文有广义与狭义二说,广义者泛指统统笔墨幽美之文章,狭义者则专指小品散文。
后者特点为短小隽永,深入浅出,叙事、抒怀、议论相结合,措辞清丽优雅,形式自由活泼,给人以一种独占的美感。
按内容不同可分为讽刺小品、时势小品、历史小品、科学小品等。
”后来学者刘宝昌在《当代美体裁裁论》一文中总结出了美文的三个别裁特色:

“美文的篇制是短小。
当代美文传统便是短小、精细、凝练的艺术。
美文的实质是审美性。
审美性是美文的实质品质。
审美性表现在诸多层面,是思想内容与措辞形式双重的美。
美文的精神是自由。
美文无论是在形式层面上,还是在内容和精神层面上,都该当是自由的。

笔者在此根本上给美文作出如下概括:美文是篇幅短小、文质幽美、表达自由、感情朴拙的一种口语散体文学文体。
这个观点加上“口语”以区分于古代美文,加上“散体”以区分于小说、诗歌和剧本的格式化特色。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1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