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代公园的观点,常日从二个方面来界定:其一从韶光上来讲,指从1840年鸦片战役失落败起,到新中国成立时为止,共100多年的历史期间内所建造的园林;其二是从公园的定义来界定,即近代公园是供民众游乐、安歇以及进行文娱体育活动,并具有社会教养功能、综合性较强的公共园林。近代公园的思想根本是“天下为公”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其最实质的特点是它的"大众年夜众性、平民性,它是城市社会、城市公共空间和绿地系统的主要组成,也是城市文明近代化的标志。
一样平常认为,“公园”这个名字是上世纪初的清末期间,从国外的“Public Park” 这一名称直译而来,最初译称“公共花园”或称“公家花园”“工部花园”(上海)或“大花园”(苏州)“公花园”(无锡等)。100多年前,这些公园的同义词,常常同时涌如今各种报刊上。上海1905年3月17日的《报告》在一则关于外滩公园培植的简讯中首次利用“公园”这一名称,并沿用至今。
清末以及民国初期,创建公园是一项新兴的市政运动,成为城市社会近代化的象征之一。中国近代公园是中国园林史上非常主要却又十分短暂的历史阶段,早期涌现、具有一定规模的近代公园,能完全保存至今的已是百里挑一,尤为宝贵。由于它不同于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土地上营建的殖民地公园,这些侮辱国人的所谓公共园林,“华人不得入内”、华人不易入内也不愿入内;同时也差异于把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皇家园林和一些风景名胜区进行适当调度组合,把私有的属性向社会"大众年夜众开放过渡的这类传统园林或历史名胜园林。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皇朝,过去特权阶层享用的一些园林举动步伐终于也向民众开放了,个中包括一些著名的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它表示了资产阶级“天下为公”的民主思想,力争改进与平民阶层的关系,摆出了“与民同乐”的姿态,为近代公园的发展供应了一些条件,这也是中国近代公园的特色之一。作为民族工商业发祥地的无锡,这一期间大量涌现的私家花园也向社会"大众年夜众开放的情形,如梅园(1912年)、横云山庄(1918年)、太湖别墅(1927年)、蠡园(1927年)、渔庄(1930年)和东门野花园等。
无锡公花园(即今无锡城中公园),位于无锡市区的核心地段、古城的中央位置,占地3.6万平方米(54亩),是无锡市老城区唯一的一块大型公园绿地。
公花园是在原楚春申君行宫、东晋王羲之住宅和洞虚宫等的遗址荒基上开辟的。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由高季莲、吴锦如等发起,经维新派元老俞仲还和曹衡之、丁芸、周寄湄等成其事。当时各界民众有钱出钱、有力着力,有物捐物,因时制宜地进行山林野趣式的布局,理水筑岗,植树造园。俞氏还把其岸桥弄私园“独行园”中的绣衣峰湖石移年夜公花园南大门。
1909年,华海初约同庚筹资建“多寿楼”,建成公花园第一栋公共建筑。因当时无锡分无锡、金匮两县,故取名“锡金公园”(1912年《无锡指南》称“锡金公花园”);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按照孙中山师长西席的建国大纲实行《都邑操持》,建立城市公花园已成为履行新政的主要标志,引发了民众建园造园的活动,1911年,锡、金两县合并为无锡县,1912年,公花园改名为“无锡公园”,改玉皇殿为“尚武堂"。
1916年7月,国学大师钱基博为公花园撰写了《无锡公园创建记》的主要碑刻;1916年冬,著名的晚清大书法家、张大千之师清道人(李瑞清)为公花园题写了“公园”园名。
1918年,瑞莲堂高氏捐建“涵碧桥”;1920年秦氏捐赠“池上草堂";1921年,云荫堂孙氏捐建“枕漪桥”;同年,侯葆三独资捐建“西社”,夏伯周独捐“兰簃”;陈品三、邹同一捐建公花园长廊……群策群力,公花园规模不断扩大,还从日本购来洋枫、铁蕉、樱花等品种支配公花园。此时园内景致奇丽,深为市民所喜好。
城中公园涵碧桥(20世纪20年代)
1922年由江南著名画家王云轩、吴不雅观岱、曹衡之、胡汀鹭、诸建秋作画,名流廉泉、华艺三等题咏,凡二十四幅,由曹景范分别题记:绣衣拜石、多寿春楔、清风斗茶、方塘引鱼、草堂旧话、松崖挹翠、樱丛鸟语、药槛敲棋、桃林披锦、涵碧伫月、芳堤柳浪、琼树朝霞、白水试泉、兰簃听琴、西社不雅观鱼、藤荫逭暑、碧云絜榼、花坞看云、天绘秋容、枫径斜阳、小苑天喷鼻香、东篱品菊、杉亭咏雪、石媕(实为“山弇”字)问梅等公花园二十四景。公花园开始卖茶;随后,锡金师范同学会捐建松崖白小塔。
1930年,四届同庚会捐建公花园最大的厅堂“同庚厅”(三间),把蒋氏杏庄菜馆改建成当时无锡有名的大戏院。1934 年,杨筱荔等九位老人捐建“九老阁”,市级篮球场、小动物园等以及茶楼酒楼也不断呈现……一座由市民自筹自建的公园至此已成现有的规模;1935年《无锡概览》中称公花园为“城中公园”,成为无锡城中当时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了。
1937年卢沟桥的炮声发布了日本对中国的全面入侵,抗日战役全面爆发,无锡公民在公花园里组织了抗日救亡动,荣德生师长西席捐面粉1万包增援抗日。在公花园内召开了抗日后援大会。同年8月16日、11月10日,敌机昼夜不分地对无锡进行狂轰滥炸,投了炸弹数百枚;11月25日,无锡沦陷,从此,包括著名民间音乐家阿炳在内的无锡市民过着日寇铁蹄下悲惨的生活。日军屠戮我县同胞1.4万余人,焚毁房屋6.5万间,无锡公花园被盘踞,园内日军挥戈,园中芳草古树被马踏人踩;1941年,多寿楼被日军通讯队烧毁。抗降服利后的1946年,公花园内竖起了抗降服利纪念碑。无锡县政府聘朱梦华师长西席致力承管修复公花园。
解放后,无锡市公民政府接管无锡公花园,1949年6月13日,无锡市公民政府签发(总数字)第一号训令,取消前公园管委会,成立公园管理处,使之成为无锡第一个市级公园;6月21日颁发“无锡市公园管理处”图章方章启用。随后对公花园、特殊是1982~1984年由市园林局方案室黄茂如、李正,以及古建筑队赵锁福等,对园中所有建筑举动步伐全面方案修整,多次疏通方塘,园内增植花木。但由于各类缘故原由,免费的公花园在长期经营管理中困难重重,其用地范围及环境景不雅观时有被侵略、危害的趋势,影响到全市民众的切身利益。
城中公园西大门(20世纪50年代)
为了保护无锡公花园的历史地位和城市社会形象,1994年,无锡市公民政府公布公花园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随着公园100年来不断地发展,其社会影响不断扩大。2003年7月10日,市编委下达公花园属地管理令后,原崇安区委和区公民政府正在大力投入公园的发展培植,保护培植好这座历史悠久的近代公园。
公园内不但有晋代王羲之古宅遗址“洗砚池”、明代抗倭遗物“饮马槽”和明代湖石绣衣峰等文物,也是无锡主要的革命纪念地。1911年11月,同盟会员秦毓鎏组织无锡武装叛逆,在公园内多寿楼前誓师推戴推翻帝制,民国共和,无锡光复。1916年,无锡军政府组织锡军北伐倒袁,在三清殿(尚武堂)后大草坪上举行誓师大会。1923年10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无锡小组在公园西社成立。1925年1月,中共无锡第一个党支部由孙冶方等组织在公园多寿楼西空地召开翱翔集会,正式成立,公推孙冶方为布告。地皮革命期间,公园常常演出诸如“放下你的鞭子”等声援屯子革命的街头剧。著名的工人运动领导秦起、中共早期领导人秦邦宪(博古)等,也曾在公园内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无锡从前一些抗日救亡等大型集会也大多在这里举行。1949年10月2日,无锡第一壁五星红旗在这里升起。
无锡市城中公园总平面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