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范文程的子孙们,险些都得到了黄帝的重用,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其他家族。
«——·得到重用的儿子辈·——»
范文程作为清初汉人文臣之首,其身受传统儒家感化并深谙位极人臣之道,对其后世子孙的垂范教诲养成了范氏家族的优秀门风,也奠定了范氏家族在清朝政局地位的根本。
范文程共有六子,除两子业绩不详外,别的四子范承谟、范承勋、范承烈、范承斌都在史册中留有墨名。
范承谟,字觐公,范文程次子,汉军镶黄旗人,少时读书识礼,勤奋好学,“年十七,选充侍卫,仍以茂秀得应制科,中顺治壬辰进士,由翰林院编修擢秘书院侍读学士,迁国史院学士。”
顺治八年(1651年),因父亲开国元勋的功劳当选为侍卫,但未进京就职而是选择连续在家读书。同年范承谟中乡试举人,次年中会试进士,入翰林院读书。
顺治九年(1652年)范承谟中进士,十一年(1654年)授弘文院编修,次年升内秘书院侍读学士,康熙元年(1661年)任官内院学士。
担当浙江巡抚期间,范承谟不辞辛劳,勤于求治,取得了不菲的政绩。
康熙九年(1670年),杭州、嘉兴、湖州、绍兴诸府遭遇水灾,范承谟奏请贷“藩库银八万两,籴米湖广以平籴”,另征集漕米,每石“折银一两”,并于明年“麦熟后征解”,白银分三年带征,被灾重者如例蠲免。康熙帝允之。
范承谟对水灾的及时应对令江浙百姓不致遭受饥馁,避免了一次大的饥荒。
此前,前任总督赵廷臣奏请除宁波、金华、衢州、台州、温州等处荒田额,康熙帝旨令范承谟勘察此事。为此,范承谟遍历其地,末了查清共有荒田地二十九万四千六百余亩、水冲缺额田地二万一千九百余亩,均准豁免。由此可以看出范承谟齐心专心为民,为真务实。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之乱”爆发,靖南王耿精忠在之后。福州叛变,随后俘获并杀害了范承谟。
被耿精忠害去世后,康熙天子念及范文程及范承谟的功劳,因此对范文程第三子范承勋十分关照。
在付与范承勋广西巡抚的时候,康熙天子训诫道:“汝父兄皆为国宣力,汝当洁已爱民,毋信幕僚,沽名妄作”。
后在范承勋任云贵总督入京觐见时,又说道:“汝父兄先朝旧臣,汝兄复尽节。朕见汝因思汝兄,心为轸戚。不见汝八九年,汝鬓发遂皓白如此。郊野苦寒,以朕所御貂冠、貂褂、狐白裘赐汝。汝且勿换衣,虑中风寒。嫡可服以谢”。
康熙帝见范承勋形容干瘪,素衣薄衫,特意赏赐各种皮裘御寒,可见其对承勋的关怀和重视。
作为范文程的第三子,范承勋因父兄功绩获天子爱戴,同时也凭借自身任职时的突出政绩加深了清朝皇室对范氏家族的重视,其清廉恪守,勤恳朴实的为官作风也与其父兄强调的范氏家风一以贯之。
清朝统治者起初是因范文程的功劳看重其子,终极也因范承谟、范承勋、范承烈的个人才能尤为重视范氏家族,在两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奠定了范氏家族在清初的地位。
而从上述范家三子的为官经历可以看出,清政府对汉族文官的重视和信赖不局限于出谋划策的智囊事情,更多的还是予其权为地方官吏,统领一方百姓,乃至进入兵部,直接参与作战。
可见清统治者以满洲身份问鼎中原后,对汉族士人的信赖与肯定。范氏家族忠心侍君,除范文程父子成为清初主要文臣的同时,其子孙也纷纭发挥才能为清朝效力。
«——·孙辈的延续·——»
雍正帝登基后,延续其父康熙帝削弱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以强化皇权,并收买汉臣的政治方针,连续加强对汉族士人的重视,因事而为,因人而用,知人善用,启用年羹尧、田文镜、张廷玉、李卫等汉族贤才,优待有显著政绩的汉族臣工。
作为清初汉族文臣之首,范文程对清朝的贡献有目共睹,辽东范氏家族也伴随着清朝的兴起而不断发展壮大,范文程、范承谟、范承勋、范承烈都受到过清朝统治者很高的评价,至雍正帝时依然对范氏家族一如既往的重视和优待,而范氏孙辈也勤奋不辍,连续为清政府效忠效力。
虽孙辈秀士不如范承谟兄弟几人名声显赫,但仍有可圈可点之处,范时崇、范时绎、范时捷便是范氏孙辈中的范例代表。
至范时崇、范时绎、范时捷第三代范氏后人提拔后,更能表示清朝统治者对汉人名臣后代的厚待与照拂。
范时崇,字自牧,范承谟之子,康熙二年(1663年)生。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以其父为国殉难,阴任奉天辽阳州知州,后屡迁府同知,升至直隶顺德府知府。
范时绎为范承勋之子,初授佐领,迁参领。
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授马兰口副将。仲春,擢总兵。与其父亲一样,范时绎也曾任职两江总督。
两江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卖力两江等处地方的提督军务、粮饷税收、江上操练兵卒、统辖南河诸多事务等等,其身负重任可见一斑。
范时绎在任时,要求在通州运河的入海处建造涵洞用以蓄洪,方案扬州水利,疏通车路,增设漕标庙湾、盐城二营兵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雍正年间与范时绎同样在朝为官的还有其从弟范时捷。范时捷是范文程第四子范承斌的儿子,范承斌在范文程子侄一代中,名声不显,但其子范时捷却得到了康熙天子的重用和雍正天子的宽宥赦免。
康熙三十四年(1696年),范时捷袭封一等子,兼管佐领。两年后授参领,他因从宁夏运米至噶多,立了战功,议叙一等。
康熙三十八年(1700年),授广东南雄副将。康熙四十一年(1703年)六月,调广西浔州副将。七月,迁广东韶州总兵。康熙四十七年(1709年),调陕西宁夏总兵。
市价鄂尔多斯王松阿喇布请于察罕托辉之地暂行游牧,康熙帝答应。
康熙五十二年(1714年)八月,范时捷上疏谏言察罕托辉系版图内地,鄂尔多斯王之要求欠妥,且蒙古游牧多越界,与宁夏民相混,于系统编制不便,请以黄河为界。
康熙帝寻议后如范时捷所请。康熙五十七年(1719年),署甘肃提督。甘肃提督时为清朝在甘肃西部地区设置的军事主座,从属于陕甘总督,是名副实在的边陲大吏。
雍正帝登基后,范时捷更是青云直上。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署陕西巡抚。次年,范时捷上疏要求裁潼关、榆林、靖边等卫守备、千总及教职等缺。
移华阴县县丞驻潼关,各卫所钱粮归并附近州县管理,生童归该管州县考试,潼关应支兵粮就近改拨潼商道进出,雍正帝从之。
由此可见,范时捷对当地行政建制和官职设定有一定的准确认识,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和行政才能。
范时绶,范文程之孙,雍正期间,由笔帖式累迁至户部郎中。乾隆初年,升任湖北布政使。
范时纪,范文程之孙,乾隆初年任工部员外郎,四迁至广东按察使。
范文程是清初开国史上一位主要的人物,范文程历任四朝职官,竭尽全力,得到了清朝统治者的认可,范氏家族也因此成为了汉军八旗中名誉至极的家族之一。
范文程初遇努尔哈赤时,因其名臣之后的身份受到善待,而后清初历任统治者也因勋臣后裔的身份对范文程后世子孙颇为重视:
范承谟官至福建总督,在耿精忠谋反时保节就义;范承勋任两江总督,政绩显著,获誉“效力年久,敬慎自持,勤恳素著。”;范承烈督运粮草,在噶尔丹叛乱时被委以重任。
可以说,他们因范文程儿子的身份得到重视,又因自身的政绩及才能更加巩固了范氏家族在清朝统治者心中的地位。
到了第三代,范时绎再任两江总督,却缉盗才绌,又因包庇张云如遭到弹劾,后又因协理河务失落职再遭弹劾,在遭到两次弹劾后,雍正帝仍旧授范时绎工部尚书兼镶黄旗汉军都统。
范文程虽为汉人,但是他们家族却成为了清朝八旗汉军中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其族人不论才学多少,都担当了不小的官职,这个比例比例远远超过其他家族,足以看出清朝统治者对范氏家族的重视。
这不仅仅是由于重视汉族的国策,更是由于范文程家族拥有良好的家风,才能培养出这么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