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道大题,46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韶光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
3.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玄色字迹具名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交回。
一、阅读理解。(共14小题,共100分)
(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3小题,共6分)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文案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喷鼻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不雅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子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分)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自李唐来/自始至终 谈笑有鸿儒/青云之志
B.中通外直/政通人和 可以调素琴/素不相识
C.亭亭净植/亭台楼阁 花之隐逸者/闭情逸致
D.宜乎众矣/事不宜迟 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
2.(2分)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高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精确的一项是( )
A.【甲】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但居室里的兰花气味芬芳。
理解:刘禹锡认为判断居室简陋与否的标准在于居室主人的风致是否高尚。
B.【乙】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好莲花从淤泥中成长出来却不熏染腌臜,经由净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理解:周敦颐唯独喜好莲花,紧张缘故原由在于莲花守身如玉、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名贵精神。
C.【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对付莲花的喜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理解周敦颐认为,喜好莲花的人不像喜好牡丹的人那么多,也不像喜好菊花的人那么少。
3.(2分)下面的【链接材料】中说“人之所宝者异也”。结合上面两篇短文,说说刘禹锡、周敦颐和子罕“所宝者”分别是什么。
【链接材料】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①,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美男,美男以为室,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父老曰:“人之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②以示儿子③,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节选自刘向《新序》)
注:①[司城子罕]乐喜,子姓,乐氏,字子罕,是春秋期间宋国的卿。②[搏黍]黄鹂(黄莺)的别名。③[儿子]婴儿。
(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5小题,共10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不雅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算夜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不雅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旁边,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4.(2分)阐明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①致书以不雅观:_______
②走送之:_______
5.(2分)用当代汉语翻译句子。
主人日再食
6.(2分)用当代汉语翻译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
7.(2分)阅读第一段,“余因得遍不雅观群书”的缘故原由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8.(2分)阅读第二段,概括作者所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内容。
(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3小题,共6分)
【材料一】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不雅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算夜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不雅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旁边,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材料二】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2分)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从致书以不雅观 非宁静无甚至远
B.以衾拥覆 拥毳衣炉火
C.无鲜肥滋味之享 陶后鲜有闻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皆以美于徐公
10.(2分)联系语境,对句子翻译及理解都精确的一项是( )
A.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翻译:缮写完毕,跑着把书清偿给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理解:“走”“稍”两词写出了作者对还书韶光的严格遵守,后文交代的成效也解释他深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蕴含的道理。
B.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大概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不知道自己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理解:作者就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的唐代墨客刘禹锡一样,追求精神的愉悦,而不是物质的享受。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翻译: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了望飞鸟归林。
理解:这两句写墨客细望之景,他此时的心情和杜牧《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抒发的同等。
11.(2分)结合上面的古诗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概括说说你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进取精神”内涵的理解。
【材料】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来宾,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②,屈平属③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④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陷害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闷幽思而作《离骚》。
(选自《史记》)
①左徒:楚国官名,职位仅次于令尹。下文“大夫”也为楚国官名。②宪令:国家的主要法令。③属:zhǔ,写作。④伐:自夸。
(四) 阅读《爱莲说》回答下列问题(共3小题,共6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喷鼻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不雅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2分)下列选项中加粗词语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中通外直 政通人和 博古通今
B.喷鼻香远益清 益慕圣贤之道 老当益壮
C.濯清涟而不妖 清风徐来 冰清玉洁
D.可远不雅观而不可亵玩焉 未能远谋 好高骛远
13.(2分)翻译文中三处语句,并依据高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精确的一项是( )
A.【甲】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
翻译:只有晋代的陶渊明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很喜好牡丹。
理解:陶渊明爱菊,自唐朝以来人们非常喜好牡丹,作者喜好的与他们不同。
B.【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翻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理解:把菊花、牡丹、莲比作不同的人,看似写花,实则写人,暗写自己如君子。
C.【丙】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对付菊花的喜好,在陶渊明往后很少听到了。对付莲花的喜好,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付牡丹的喜好,当然人就很多了!
理解:表明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隐逸于世,又不愿像众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表示了他逍遥避世的人生追求。
14.(2分)自古以来,我国有许多如莲的君子。阅读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结合《爱莲说》,剖析材料中人物的品质。
【链接材料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干瘪,形销骨立。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何故而至此?”屈原曰:“全球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因此见放①。”渔父曰:“夫贤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全球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餔糟而啜其醨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③,受物之汶汶④者乎!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⑤乎!
”
(节选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链接材料二】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⑥,旁边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⑦。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⑧,乃书所过《单独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去世,留取赤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落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去世有余罪,况敢逃其去世而二其心乎。”
(节选目《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放]流放。②[餔(bū)其糟而啜其醨(lí)]意思是效法时俗,随波逐流。③[察察] 清洁的样子。④[汶汶]污浊的样子。⑤[温蠖(huò)]昏聩。⑥[弘范]元初大将。⑦[张世杰]宋朝抗元爱国名将。⑧[固]武断。
(五) 阅读《核舟记》回答下列问题(共3小题,共6分)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甲】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旁边各四,共八扇。启窗而不雅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底细毕露”,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乙】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比较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色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牵挂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旁边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明晰,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隐士”,其色丹。
【丙】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
15.(2分)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罔不因势/因时制宜 尝贻余核/卧薪尝胆
B.曾不盈寸/热泪盈眶 两膝比较/比邻而居
C.苏黄不属/桑竹之属 水波不兴/百废俱兴
D.矫首昂视/纠正缺点 修狭为之/修缮一新
16.(2分)依据高下文,对文中三处画线语句理解精确的一项是( )
A.【甲】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
理解:王叔远能在一寸长的木头上,就着宫室、器皿、人物、鸟兽、木石的形状,刻出各种生动的样子。这样的技艺令人惊叹。
B.【乙】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比较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理解:通过写苏东坡与黄鲁直坐在一起的情态,尤其是写隐蔽在手卷下方衣褶子里紧靠的两膝,突出了两人非常亲密的友情。
C.【丙】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理解:总得算来,核舟上雕刻五个人、八扇窗、楫、炉等事物,是为了突出解释王叔远善于雕刻的事物很多。
17.(2分)中国民间艺人技艺高超博识。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一说王叔远、黄履庄、乐工的博识技艺是如何表示的。
【链接材料一】
黄子履庄①,少聪颖,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舞蹈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
【链接材料二】
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钉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性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③。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节选自《刻木巧匠》)
注:①壶觞:酒器 。②饾钉(dòu dīng):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
(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3小题,共6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喷鼻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不雅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甲】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乙】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丙】无丝竹之乱耳,无文案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8.(2分)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中通外直/理直气壮 喷鼻香远益清/冰清玉洁
B.亭亭净植/窗明几净 斯是陋室/逝者如此
C.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鸿儒白丁/原形大白
D.素琴金经/素不相识 何陋之有/孤陋寡闻
19.(2分)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高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精确的一项是( )
A.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对付牡丹的喜好,当然有很多人了。
理解:很多人喜好牡丹,它不像菊花不易被人创造,也不像莲花花喷鼻香清淡,牡丹花喷鼻香浓郁,代价高,是大家都喜好的富贵之花。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苔痕碧绿,长上台阶;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理解:写陋室内外之景,将外景引入室内,为陋室增长了勃勃活气,洋溢一片盎然春意。映衬出陋室的闲雅、清幽与新奇。
C.无丝竹之乱耳,无文案之劳形。
翻译:没有世俗的音乐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函操心伤身。
理解:作者非常厌恶官场上、宴会上的喧华的音乐,喜好陋室中安适、清闲的生活,于是抛弃繁杂的公务,安享陋室中没有鼓噪的生活。
20.(2分)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概括解释三位作者分别表达了若何的思想感情。
【链接材料】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虚受者。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3小题,共6分)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季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报答中书书》)
【乙】
修(欧阳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屹然而特立;下则深谷,窈然①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②而仰出。俯仰旁边,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③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季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由于本其山川,道其风尚之美,使民知以是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有删节)
【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④,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会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痛惜。乃疏凿芜秽,俾⑤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喷鼻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①[窈然]深幽的样子。②[滃(wěnɡ)然]水势盛大的样子。③[掇(duō)]拾取。④[敧(qī)嵌盘屈] (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攲,倾斜。⑤[俾(bǐ)]使。
21.(2分)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粗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四季俱备 关怀备至
B.五色交辉 君子之交
C.夕阳欲颓 断壁颓垣
D.沉鳞竞跃 千帆竞发
22.(2分)翻译【甲】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高下文对其作进一步理解,全都精确的一项是(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翻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理解:这两句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不雅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致,境界清新。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歇息的时候,传来猿、鸟乱七八糟的鸣叫声。
理解:通过描写林间清晨的生物活动,为画面增长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致了。
理解:作者虽然神往和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结交,但他也无法欣赏景物中的乐趣,因而颇有遗憾之意。
23.(2分)“山水”是中国文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大多外显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但景语多相似,情语大不同:【甲】文通过对“山川之美”的描写,既表达了___________,更表现了___________;【乙】文则突出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丙】文借助描述一条小溪,隐晦表达___________之意。
(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5小题,共10分)
【甲】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不雅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算夜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不雅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旁边,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与朋侪书
顾炎武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______________”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注】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稽核。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24.(2分)下面语句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独学无友
学而不思则罔 鹦鹉学舌
B.无车马之资 走送之
公将鼓之 甘之如饴
C.未尝稍降辞色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巧语令色 谈虎色变
D.以中有足乐者 静以修身
可以一战 始终如一
25.(2分)下面《论语》语录中,填入【乙】文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A.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因此谓之文也。
C.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6.(2分)①天算夜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请你从①②句中选出能够表现作者成年之后求学艰辛的语句并翻译。
27.(2分)③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④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请你从③④两句中选一句警觉自己并写出选择的情由。
28.(2分)请你用上“不但……而且……”这组关联词,写出从【甲】【乙】两段笔墨中得到的“为学”启迪。
(九)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3小题,共6分)
【材料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甚至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材料二】
四弟来信甚详,其发奋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随意马虎耽搁不如出外较净耳。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读书,其耽搁愈甚于家塾矣。
且苟能发奋自主,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主,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节选自曾国藩《与诸弟书》)
【材料三】
夫战,始如处女,及仇敌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节选自孙武《孙子·九地》有编削)
29.(2分)下列句子中的“去”与“意与日去”中的“去”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C.去去世肌,杀三虫。
D.我从去年辞帝京。
30.(2分)对文中三处画线语句的翻译及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甚至远。
翻译:除了内心恬淡以外,没有什么不可以拿来明确志向的,除了摒除杂念和滋扰以外,没什么不可以拿来达到远大目标的。
理解:强调“淡泊”“宁静”对付确立并实现民气抱负的主要性。
B.【乙】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翻译:放肆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暴躁就不能教化脾气。
理解:这句话间接解释“淡泊”“宁静”的主要性。
C.【丙】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只能悲哀地坐守着潦倒穷困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又怎么能赶得上君子呢!
(或译成:那时再仇恨又怎么来得及!
)
理解:诸葛亮谆谆教导儿子,要想成为济世之才,一定要珍惜韶光,不这样后悔就来不及了。
31.(2分)三段笔墨都谈到“静”的主要性,但又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出每则材料的侧重点。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_
(十)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下列问题(共3小题,共6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村落夫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捐躯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C】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2.(2分)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粗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齐师伐我 直木必伐
B.衣食所安 安之若素
C.一鼓作气 吟诗作赋
D.望其旗靡 所向披靡
33.(2分)翻译文中三处划线语句,并依据高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部精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做长远谋划。
理解:昔时夜官的人随意马虎轻视仇敌,不能深谋远虑。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这点小小的诚信,不能取得神灵的信赖,神灵是不会降福给您的。
理解:曹刿认为,像“敬拜用的牛羊、玉帛之类,不敢虚报数目”这样的事并不能使神灵信赖,神灵不会因此保佑鲁国打胜仗。
C.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翻译:鲁庄公将要敕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弗成。”
理解:曹刿由于担心仇敌的伏兵,以是在鲁庄公将要敕令击鼓进军时阻挡了他。
34.(2分)“民为贵,社稷次之”是孟子的一句名言,孟子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联系上文,结合链接材料,说一说鲁庄公、隋文帝、汉高祖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
【链接材料一】
(沛公)①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去世,伤人及盗抵罪。余悉撤除秦法。……凡吾以是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②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史记﹒高祖本纪》有编削)
【链接材料二】
(高祖)③乘舆四出,路逢上表者,则驻马亲自临问。尝遇关中④饥,遣旁边视百姓所食。有得豆屑杂糠而奏之者,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撤膳不御酒肉者殆将一綦⑤。
(《隋书·高祖纪》有编削)
【注释】
①沛公:指刘邦。汉太祖高天子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天子。②飨(xiǎnɡ):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③高祖:即隋文帝(541—604年),名杨坚,北周隋王,后废北周静帝而自主,建立隋朝。④关中:地名,即今陕西省。⑤綦(qí):通“期”,满一个月。
(一十一) 阅读《诫子书》回答下列问题(共3小题,共6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甚至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5.(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俭以养德 属予作文以记之
B.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雨霏霏
C.年与时驰 公将驰之
D.意与日去 醉翁之意不在酒
36.(2分)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高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精确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
翻译:以镇静来教化身心。
理解:文章开篇以“君子之行”这种高标准的道德规范哀求其子,接着写本句,指出“静”是修身养德的根本。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甚至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理解:此句明确了“静”与“志”“才”的关系。强调不武断自己的志向、明确自己的抱负,就无法做到淡泊宁静。
C.险躁则不能治性
翻译:轻薄暴躁就不能教化脾气。
理解:与上句“淫慢则不能励精”一起解释“淫慢”和“险躁”的害处,从反面谈不“静”,是为了彰显“静”的代价。
37.(2分)诸葛亮、欧阳修、陆游的家诫文都谈及学习对个人发展具有主要意义,从上文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强调学习可以①__________,欧阳修强调学习可以②__________,陆游强调学习可以③__________。
【链接材料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①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节选自欧阳修《诲学说》)
【链接材料二】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事。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②后悔。
(节选自陆游《放翁家训》)
注:①[害]妨害;妨碍。②[贻]遗留。
(一十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3小题,共8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不雅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算夜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不雅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旁边,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8.(2分)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粗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狐假虎威
先达德隆望尊/望洋兴叹
B.计日以还/锦囊妙计
益慕圣贤之道/开卷有益
C.尝趋百里外/卧薪尝胆
援疑质理/蕙质兰心
D.未尝稍降辞色/正言厉色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甲执兵
39.(3分)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高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精确的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不雅观群书。
翻译: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理解:宋濂家境贫寒,买不起书来读,却又非常喜好读书,人们由于同情他,大多乐意把书借给他读,宋濂就此读到了各种各样的书。这一句紧张表达了宋濂对借书给他之人的感激之情。
B.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翻译:有人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严密,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
理解:这一句写出宋濂求师之难。他所求的老师面对门人弟子并不屈易近人,有时乃至会训斥学生,但为了能够连续请教,宋濂会表现得更加恭敬谨慎。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由于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以为吃的穿的不如人。
理解:宋濂绝不倾慕同学物质生活的优胜,而只看中在学习中得到的快乐。这一句强调只要精神追求得到知足,物质生活条件的艰巨是微不足道的。
40.(3分)古人求学,尤重勤学苦读。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说说勤学苦读在宋濂、祖莹、范仲淹身上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链接材料一】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以文学著称,官至车骑大将军。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北朝人。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荣誉甚盛,内外支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三十五》)
【链接材料二】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年夜方论天下事,不平不挠。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节选自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一十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3小题,共9分)
【甲】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但是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玄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②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③。王举正懦默④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⑤。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⑥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去世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②[辄]总是,动不动就,这里指“轻易”。③[枢密副使]官职名。④[懦默]懦弱,不出声。⑤[参知政事]官职名,相称于宰相。⑥[除]拜官授职。
41.(3分)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或异二者之为
或遇其叱咄
B.是进亦忧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或异二者之为
仲淹为将
D.固辞不拜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42.(3分)下列对文段语句翻译和理解都精确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落而或喜或悲。
理解:作者将古代道德高尚的人与迁客、骚人进行比拟,凸显他们的高洁。古仁人将自己的喜忧之心定位于“在朝廷做官”和“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两种情形,表现喜忧全取决于天下人的政治情怀。
B.先天下之忧而忧
翻译:活着界人忧虑之前先忧。
理解:这是范仲淹借古仁人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空想,乙文中所述范仲淹的行事风格,所做的几件事,不管是“居庙堂”还是“处江湖”都是忧天下在先。
C.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起回家呢?
理解:作者用这样一个反问句加强语气,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蕴藉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同时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43.(3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假托“古仁人”的政管理念,蕴藉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空想。范仲淹的生平也确实在努力实践着自己的政治空想: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活着界人之前,乐活着界人之后。【乙】文中记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直言进谏保住淮南守令的性命,这三件事便是最好的证明。
(一十四)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3小题,共9分)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甚至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援①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②轻侠客。援前在交趾③,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④闻人过失落,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是非,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去世,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以是复言者,施衿结缡⑤,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⑥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英雄仗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落。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⑦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⑨,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因此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后汉书》)
【注】①马援:东汉大将。这是马援率兵远征期间写给两个侄儿的书信。②通:交往。③交趾:汉郡,在今越南北部。④汝曹:你等,尔辈。⑤施衿结缡:衿:佩带。缡:佩巾。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⑥择:败坏。⑦鹄:天鹅。鹜:野鸭。本句比喻相差不远。⑧下车:指新官到任。⑨切齿:表示痛恨。
44.(3分)下列语句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俭以养德 不以物喜
B.非宁静无甚至远 错落有致
C.年与时驰 心驰憧憬
D.不愿汝曹效也 以儆效尤
45.(3分)对以下语句的翻译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甚至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方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到达远处。
理解:作者叮嘱儿子要不受世俗的影响,武断自己的志向,实现远大抱负。这是换了一个话题来告诫儿子。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翻译:年纪随同光阴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逝,终极凋落衰残。
理解: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C.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翻译: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几次再三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却啊!
理解:把对侄子的打发与女儿出嫁时的嘱托比较,恳切之至,饱含长辈对晚辈的深情关怀和殷殷期待。
46.(3分)【甲】【乙】两文作者在做人方面对后代分别有若何的劝诫?请写出一句在个人教化方面父母对你提出过的劝诫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