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
最近我有一条蚕宝宝好像不对劲似的,皮肤泛黄,躺在盒子里懒得动一下。桑叶也不吃,都被其他的蚕吃完了。我还以为它快死了。心里好难受,下午看完了它的蜕皮过程才恍然大悟。
回到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蚕宝宝换桑叶,可是有一条蚕侧过身子,一动也不动,像死了一样。妈妈责骂我:“怎么那么不知轻重,把蚕都弄死了。”就在我觉得委屈的时候,妈妈叫起来:“快来看蚕蜕皮了。”
要知道,以前在书上才看到过蚕会蜕皮。可是我还没亲眼见过呢。我连忙低下头,屏住呼吸,目不转睛的盯着蚕,生怕错过这次好机会,也怕会打扰到蚕蜕皮。
蚕先是从头部甩出一个黑色的小圆圈,再是躺在叶子上一扭一扭,看起来有点痛苦,我在心里想:加油啊蚕宝宝!不一会儿,头部至颈部的皮一节一节皱了起来,前面几只脚先出来了,它用脚死死抓住盒子底部,借着这股劲,将前半段身子往前爬。每次用力朝前一伸,就有几只脚从狭小的“管道”里解放出来,它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就这样,上面的皮慢慢往下掉。蜕好皮的地方变成了白色,而下面的却如同枯叶一般。
上部分的皮还好蜕些,下面的就像一个胖子穿了一条丝袜一样。任凭它不停的扭、伸、爬都没有丝毫作用。这条蚕痛苦地在盒子里爬来爬去,它将自己弄了个仰面朝天,打个卷,不干了。但好像又怕别的蚕笑话,抓住一片桑叶又挣扎着爬起来。我看着也着急,便伸手把剩下的皮弄了下来,突然从里面掉出来了一粒粑粑。吓了我一跳,妈妈说:“你干嘛?”“帮蚕宝宝蜕皮呀。”我一本正经地说。看着手上的皮,我觉得可真像一个折叠式的弹簧一样。
我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下了,看着浑身雪白的蚕宝宝,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在心里我默默地对它说:“快快长大吧,我的蚕宝宝!”
第二篇: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
常听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 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 空泛笼统,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鼓励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有话说 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闭门造车。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 ,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 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 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 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 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 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鲁 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要 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这里我想谈两点: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