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个难题时,戈登·摩尔可能会有五六种解决方案,很多人可能都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把这些方案一一试验探索,再淘汰那些可行性比较差的办法,而戈登·摩尔却仿佛拥有一种奇异的淘汰直觉,他会毅然放弃其余方案,只选定一种解决途径,而最终结果总是证明他所使用的方法是效果最佳的。
也许因为具有这种才能,他精彩的一生都是用不断地淘汰所点缀起来的。
在获得了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后,戈登·摩尔先是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应用物理实验室工作。虽然发表的研究论文能有每个单词5美元的稿费,但又有多少人会认真地研读他费尽心血研究出来的理论呢?为了让自己的研究能体现出应用价值,戈登·摩尔把自己从实验室“淘汰”了出来,应邀到诺贝尔奖获得者、晶体管的合作发明者威廉·肖克利的半导体公司工作。
肖克利虽然是个天才科学家,却不善经营,所以尽管他的实验室网罗了罗伯特·诺伊斯、布兰克、拉斯特以及戈登·摩尔等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可是一年过去了,居然没有研制出一件像样的产品。于是,在诺伊斯的提议下,戈登·摩尔与他带着另外六个志趣相投的年轻人集体递交辞呈。他们就是肖克利后来口中的“八个天才的叛逆”。
1957年9月,“八叛逆”在被35家公司拒绝了35次后,终于被费尔柴尔德老先生赏识,为他们提供了3600美元的种子基金,创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虽然仅用了10年时间,他们的营业额已经接近2亿美元,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但因为母公司的总经理总是把他们的利润转移到东海岸,用以支持总公司的盈亏平衡,1968年,戈登·摩尔又果断地和诺伊斯带着当时还默默无闻的格罗夫脱离了仙童公司,创立了“英特尔”(Intel)公司。很快,他们就在存储器芯片上做出了大名堂。1974年,他们推出了被专家赞誉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微处理器之一的“8080”,从8080开始,个人电脑渐渐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来。
1974年,诺伊斯卸任英特尔公司总裁,原任副总裁的戈登·摩尔接替他的职位,成了英特尔的总裁和首席执行官。因为技术出身的优势,使他十分注重技术的转化,英特尔在他的带领下飞速地发展起来,很快就确立了其市场巨人的地位。
谁知,就在他们以为找不到对手而洋洋自得时,日本最大的5家电气公司联合组建了一个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研究所,仅用4年时间就取得了非凡的成绩。1980年3月,惠普公司总经理安德森在华盛顿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一份日美两国芯片质量的比较报告上,报告显示:美国最好的产品的次品率竟要比日本最差的产品高出5倍。这简直让硅谷狠狠地震动了一下。这还没完,1981年12月,英特尔刚自信地拿出8087芯片时,日本松下马上推出了3200芯片。虽然英特尔的这个64K动态随机存储芯片包含了65536个元件,不仅能读,而且能够像黑板一样擦写。但日本的64K芯片,却倚仗着低成本和高可靠性,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挤占了美国市场,英特尔的单个芯片价格因此在一年内就从28美元惨跌至6美元。大象竟被蚂蚁劈断了腿,英特尔简直成了硅谷的笑话,更令整个美国一片哗然。
在这个时候,戈登·摩尔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策:进行战略转移,专攻微型计算机的“心脏”部件——CPU。因为他敏锐地预测到,个人电脑在未来的成功,所以决心冒险全盘放弃存储芯片市场,只对准微处理器(控制芯片)市场。这个决定让全公司的员工人心惶惶。有很多人说他疯了,放弃了自己的优势——存储芯片,那不是把江山乖乖地送给对手吗?而且失去了这个优势,英特尔又将如何立足?但戈登·摩尔却顶住了所有的压力。后来的事实证明,就是他这个果敢的决策,确立了英特尔现在在全球微处理器市场上的霸主地位。而英特尔的辉煌背后,戈登·摩尔是最大的推动者和胜利者。
早在1965年,戈登·摩尔就曾预言:集成电路上能被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将会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稳定增长,并在今后数十年内保持着这种势头。这个预言后来得到了证实,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保持了有效性,被誉为“摩尔定律”,并成为新兴电子产业的“第一定律”。
“摩尔定律”的核心其实就是不断淘汰。而这种淘汰就是放弃,只有懂得放弃的人,才能永远拥有最新、最强的自己,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放弃不是认输,而是为了争取更好的机会。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因为只有放弃才会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机会,也许今天的放弃,就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干大事业者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他们都是懂得放弃的人。放弃,是一种境界,一个入学会了放弃,也便迎来了成熟。会,也许今天的放弃,就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干大事业者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他们都是懂得放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