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宗喜绘事,御制天纵。一时待诏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皆有名。进入京,众工妒之。一日,在仁智殿呈画,进进《秋江独钓图》,画人红袍垂钓水次。画惟红不易著,进独得古法之妙。宣宗阅之。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钓鱼!”宣宗颔之。遂麾去馀幅不视。故进住京师,颇穷乏。
先是,进,锻工也,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倍常工。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一日,于市见熔金者,观之,即进所造,怃然自失。归语人曰:“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今人烁吾所造,亡所爱,此枝不足为也。将安托吾指而后可?”人曰:“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儿、妇人御耳。彼惟煌煌①是耽,安知工苦?能徙智于缣素,斯必传矣。”进喜,遂学画,名高一时。
然进数奇,虽得待诏,亦轗轲,无大遇。其画疏而能密,著笔淡远。其画人尤佳,其真亦罕遇云。予钦进,锻工耳,而命意不朽,卒成其名。
【注】①煌煌:辉煌光亮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岂徒得糈 糈:粮食。
B.怃然自失 怃:失意,失望。
C.著笔淡远 著:着色。
D.吾瘁吾心力 瘁:劳苦,耗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市见熔金者,观之,即进所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以为人且宝贵传之 不出,火且尽
C.而命意不朽,卒成其名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D.其画人尤佳 择其一二扣之
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首尾呼应,中间采用了倒叙的手法,突出了戴进虽坎坷穷乏,却学画有成,名高一时,字行间不无钦敬之情。
B.本文所择二事,事小旨远,一言政治生命的沦落,一言艺术生命的勃发,一沉一浮,一辱一荣,粗线条地勾勒了画家的形象。
C.弃锻学画一节,语言描写很成功,基本上是一问一答,问者有志,答者有智,答问之间,戴进的豪情尽已言明。
D.本文第二段,作者正面描写戴进,侧面描写操纵戴进命运的宣宗,无疑是在冷峻揭示戴进悲剧命运的根由。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画人红袍垂钓水次。(3分)
(2)直倍常工。(2分)
(3)彼惟煌煌是耽,安知工苦?(4分)
5.请简要说明戴进改学绘画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C 著:用。
2.B B项,均为副词,译为“将要”;A项,前者为代词,译作“……的人”后者为助词,用有主语后,红出原因,可不译;C项,均为连词,前者表转折,可译为“却”,后者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D项,均为代词,前者译作“他”,后者译作“其中的”。
3.D 作者正写宣宗,侧写戴进。
4.(1)画中人穿着红袍在水边垂钓。(2)(其)价值超过一般锻工制品的一倍。
(3)他们只沉溺于首饰的辉煌光亮,哪里了解制作人的辛苦?
5.戴进原为首饰匠,他不只把工艺当作谋生的手段,而是醉心艺事,追求作品的完美,企冀臻于永恒与不朽,当他见到自己倾注心血的作品被销镕,才转而绘画以图实现自己的愿望。
【参考译文】
明代画家以戴进为第一名,戴进,字文进,杭州人。
明宣宗喜欢绘画,他绘制的画充分发挥了上天赐予他的才能。当时,他身边的待诏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都有名气。戴进入京城,画家们妒忌他。一天,在仁智殿呈画给皇上,戴进呈上的是《秋江独钓图》,画中人穿着红袍在水边垂钓。绘画唯有红颜色不易著,戴进独自得到古法的妙处。明宣宗观赏它。谢廷循在旁边跪下对皇帝说:“戴进的画非常美,但是赤红色是朝廷高级官员的服色,怎么让钓鱼人穿红袍呢?”宣宗点头赞同,于是就用手一挥不再看戴进其余的画。所以戴进住在京师,十分穷苦。
戴进原先是首饰匠,他锻制的人物花鸟,模拟得形神毕肖十分精奇,其价值超过一般锻工制品的一倍。戴进自己很得意,以为人们一定十分看重而流传下去。一天,在集市的熔金人那里,看到的首饰,就是戴进打制的,顿时感到悲伤失意。回来他对人说:“我为制作这些东西耗尽了心血,哪里仅仅为了换饭吃呢?心想借首饰使我的名字不朽啊。如今他们销毁我制造的首饰一点不爱惜,这种手艺不值得再做下去了。今后我将干什么工作才行呢?”人们对他说:“你那巧妙的技术放在金银首饰上,首饰只供世人把玩及小孩妇女装饰而已。他们只沉溺于首饰的辉煌光亮,哪里了解制作人的辛苦?你若能把手艺移以素绢上作画,这样一定能流传下去的。”戴进高兴极了。就学画画,当时名声很高。
然而戴进命运不好,虽然得到等诏官位,但前途坎坷不平,没有得到皇帝的恩遇。他的画在疏淡的几笔中能细致地描摩事物,用笔清淡幽深。他画人物尤其美,他的真迹也很少看见了。我钦佩戴进,一个首饰匠,却立下不朽志向,最终出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