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的祖父徐绪、父亲徐思诚曾经营商业,可是,到徐光启出生之时,家境已陷入穷苦。
他的祖母和母亲纺纱织布,父亲种田裁菜,少年的徐光启也参加一些赞助劳动,一家人过着贫苦的生活。
他小时常听祖母和父母讲述倭寇侵扰的暴行、公民大胆抵抗的故事,激发起他的爱国爱民感情。

一五八一年(明神宗万历九年),徐光启考中金山卫秀才后,一壁读书,一壁在家乡教书,还参加田间劳动。
一五九六年,徐光启应聘去广西浔州(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知府赵家教书。
次年,赴北京应乡试,听说起初落选,可是,主考官焦竑(hóng音洪)对阅卷官选中的试卷都不满意,认为没有一个够格取作第一名,就去翻阅落选的试卷,创造了徐光启的卷子,拍案喝采,于是把徐光启提拔为顺天府的第一名举人。
有真才实学的徐光启幸好碰上博学的主考官焦竑,使挥霍人才的科举考试例外地出了一次奇迹。

徐光启小我材料_中国历史人物之 徐光启 会议纪要范文

徐光启中举后,一五九八年参加会试落第,仍回上海一壁教书,一壁读书。
他和学生一起住在山间小屋里,仅有“蔬菽”和“膻粥”充饥,生活虽苦,但负责读书,其乐无穷,他还常常弹琴唱歌。

那时候,西方天主教教士来华传教,利用他们节制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仪器联结、拉拢中国的士大夫。
徐光启为了通过西方传教士学到富国强兵的科学知识,于一六〇〇年在南京结识了利玛窦等人。
后来,便跟随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等当代科学技能知识。

一六〇四年,徐光启中了进士,并考入翰林院为庶良士(类似研究院研究生)。
他学习了天文、兵法、屯盐、水利、工艺等学科,特殊把稳实用科学。
一六〇七年在翰林院学习期满,授反省(从七品官)。
此后,历任赞善、少詹事、侍 郎、尚书等官,七十一岁时升为内阁大学士。
第二年就因病去世了。

徐光启在任官期间,曾主持过练兵、守卫京城、制造火器等军政事务。
但是,他的一些改革主见,遭到大官僚贵族地主的强烈反对,不能实施。
因此,作为政治家的徐光启,任官多年,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政绩。
他生平的紧张造诣,是在科学研究方面。
他翻译和著述的书本很多。
特殊是在数学、农学和历法方面,徐光启取得了十分突出的科学造诣。

在数学方面,一六〇六逐一六〇七年,徐光启同列玛窦互助译成《几何原来》前六卷。
这是此书的第一个中译本。
他创立的一套数学名词术语十分停当妥善,个中很多至今仍在我国当代数学中沿用。
接着,他把中西算法会通起来,结合《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和《几何原来》,整理出利玛窦的旧译稿《丈量法义》,并写成《丈量异同》、《勾股义》等著作。

在农学方面,一六二五(明熹宗天启五年)逐一六二八年间,徐光启整理他多年积累的农学资料,完成《农政全书》初稿。
一六三九年(明毅宗崇祯十二年)即徐光启卒后六年,才由陈子龙等整理出版。
《农政全书》共六十卷,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类广、栽种、牧养、制造、荒政等十二目。
个中水利、荒政两目共二十七卷,是全书的重点


徐光启“杂采众家,兼出独见,有得即书。
”他在《农政全书》中共引用文献二百二十五种。
同时,把自己科研和试验所得的新成果,用夹注、补充或评论的办法,加在古典文献不敷或有缺点之处,把古代科学技能提到新的高度,成为当时最前辈的农业科学技能。
他还批驳了阻碍农业技能进步的守旧思想和掉队方法,从国家农业政策的角度来稽核和研究农业科学技能,对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能作了全面的总结。
徐光启在重视农业的同时,也很重视商业和对外贸易,这比传统的“重本抑末”思想进步。
此外,《农政全书》里还吸取了当时西方前辈的农业科技知识(例如水利技能)。
书中所附插图,与笔墨对照,也便于读者理解。
徐光启的这部代表作,的确是我国历史上最完备的一部农业科学巨著。

在历法方面,由于《大统历》长期没有修订,涌现了显著的偏差。
一六二九年,徐光启奉命领导修正历法。
他继续我国古代测天制器的传统优秀技能和方法,并引进当时西方前辈的天文技能和方法,努力会通中西历法,力求新修的中国历法“超胜”泰西历法。
他和助手及后继人李天经两人,共向明朝天子进呈历书四十五种,一百三十七卷。
一六四四年,明毅宗才颁布施行,称为《崇祯历书》。
就在这一年,明朝灭亡。

清王朝颁行的新历,便是根据《崇祯历书》订定的。
徐光启参与编写的《崇祯历书》,比它以前的中国历法进步,是我国现存古典历法遗产中最丰富的历法著作。

徐光启的科学造诣,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条件。
明代中叶往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涌现的成本主义抽芽,以及生产技能的进步,都推动着前辈的知识分子重视科学技能的研究。
当然,这些造诣的取得,同徐光启本人的主不雅观条件也是分不开的。

徐光启热爱祖国,同情人民。
他从事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强民富。
一六〇八年江南大水灾,他试种高产作物甘薯成功,就编写《甘薯疏》,先容栽种甘薯的技能和好处,希望予以推广,改进公民生活。
他刻苦好学,遍游各地,随时随地随事向老农、老兵、工匠等请教。
除了看重实地稽核外,他还很重视科学实验。
他在上海开辟农业试验园,并到天津屯田,试验北种南移,南种北移。
他“尝躬执耒耜之器,亲尝草木之味,随时采集,兼之访问,缀而成书。
”为了修睦历法,他坚持亲自登上不雅观象台进行不雅观测,因年迈脚步不稳,“颠坠台下,致伤腰膝,不能动履”。
他以古稀高龄,尚书高官,还是住在“室广仅丈,一榻无帷”的简陋小屋里,下笔不休,著书立说。
直到他去世官前一个多月,还在病床上坚持写作哩。

徐光启还有一件值得称道的事,便是他出于对科学研究的奇迹心和任务感,十分把稳创造、培养和推举人才。
在他去世前几天,还念念不忘修历诸务,“尚须择人省成,恐局无职掌,或致中废。
”为此,他竭力推举李天经继任历局,说李天经“博雅沉潜,兼通理数,历局用之尤为得力。
”李天经接任历局,完成了徐光启未竟的修历事情。

徐光启的科学造诣是多方面的,他的确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精彩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