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善简介: 祖籍湖北鄂州,生在武汉江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仼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江文艺》杂志社社长、主编、编审,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现仼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武汉东湖学院驻校作家。
揭橥小说、散文、诗歌500余万字,出版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作品30余部。
组诗《我忆念的山村落》获《诗刊》1981——1982精良作品奖,组诗《闻一多颂》获《诗选刊》年度墨客奖,纪实文学《窰工虎将》获全国青年读物奖,中篇小说《旭日湖》获湖北文学奖与汉语女评委奖,短篇小说《东天一朵云》获湖北文学奖,散文《飘扬在野外上的白发》获全国漂母杯散文奖,散文集《民间收藏纪事》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长诗《中国一个老兵的故事》获首届方志敏文学奖诗歌类大奖。
有诗文译介外洋并选入中小学教材。

琪琪,本名吴玉琪,原北京市机器局干部。
从小就喜好朗诵,退休后自设平台,重拾朗诵爱好。
以积极乐不雅观的姿态面对生活,爱好文学艺术、体育、旅游、美食等。
愿用自己的声音通报正能量,通报人间真善美。
曾获北京市精良工会事情者、全国精良工会事情者名誉称号,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美文500字阁下_散文经典野外上的白发 作者刘益善 朗诵琪琪 申请书范文

野外上的白发

刘益善

  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
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屋子和任务田。
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回有不白的么?

  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
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
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景象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
朝远处野外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野外上有灯火闪烁,时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野外走去。

  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样平常,呆立在夜色里。
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
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
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新苗。
母亲自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一直地敲击着。
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
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
在母亲停下确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
母亲一见,急速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
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
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昼夜在田边守着。
母亲见告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
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
母亲,您该安歇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野外。
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野外上敲盆赶鼠。
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
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野外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顾。

(刘益善的母亲抱着她的长孙)

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时令。
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
一早回家伺候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
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
随着母亲自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洁平均,像块绿色的地毯。
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恳的春蚕,吐着绿丝。

  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困难地爬行。
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
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
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冒死!”

  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
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
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
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野外里飘拂起来。
母亲说:“抢时令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
”我没说话。
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
没命地插起秧来。
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面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以为不累了,腰也不酸了。
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
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费力所染。
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野外,温暖了我的心灵。

作者与孙女在一起阅读

作者与中学生在一起交谈

编辑:乐在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