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者收藏的浩瀚唐墓志中,有一块《元琰墓志》比较分外,它的志铭是由唐代墨客、文学家元德秀撰文。在《全唐文》中未见收录此文,因此,此墓志可以填补唐代史料的不敷,尤显弥足宝贵。
元德秀撰文《元琰墓志》拓片
元德秀(约695–约754),字紫芝,唐朝河南(今河南洛阳市)人。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登进士第,任邢州(今河北邢台)南和县尉,因施政有名升为龙武军录事参军,后因车祸伤足辞去军职,于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调任鲁山县令,三年期满后到陆浑隐居,天宝十二载玄月二十九日病逝于河南陆浑山中(《元鲁山墓碣铭(并序)》);一说天宝十三载,见《旧唐书》)。他道德高尚,学识渊博,为政清廉,誉满天下,名重当时。深得人们尊敬和爱戴,被众人称为鲁山大夫、元鲁山,被鲁山公民称为元上苍、元神仙,并在县城为其筑琴台共贺,史称“琴台善政”。他去世后,被其门人和学生谥曰文行师长西席。唐代著名文学家李华为他撰写《元鲁山墓碣铭(并序)》,文学家元结为他撰写《元鲁山墓表》,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散文家、雕刻家李阳冰雕刻,被称为“四绝碑”。其业绩历史多有记载,民间广为流传。自唐往后不少历史名人和文人骚客赋诗作文,予以歌颂。
元德秀撰文《元琰墓志》拓片
《旧唐书·文苑传》中将元德秀单独列传,全篇共424字。与李华、萧颖士、陆据、崔颢、王昌龄、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李商隐等文坛大家一起,并列为文苑明星。《旧唐书》惜墨如金,大墨客李白传全篇也不过319字,杜甫传也不过478字。《旧唐书》称元德秀“所著《幼子听乐论》、《蹇士赋》,为高人所称”。《新唐书》也称“德秀善文辞”。由此可见其名气之盛。
《元琰墓志》拓片放大
该墓志全称为“唐故朝议大夫使持节历阳郡诸军事守历阳郡太守上骑都尉袭常山郡开国公河南元府君墓志铭”。墓志尺寸61cm61cm。志盖分三行书“唐历阳郡守元公志铭”九字楷书,书法风格与墓志正文相同。志盖左下角有一块残缺,幸未伤及笔墨。
元德秀撰文《元琰墓志》志盖
墓主元琰为元德秀的族叔,曾任历阳太守,卒于天宝七载(748年),终年六十六岁。元琰为北魏皇族后裔,出身官宦之家,书喷鼻香门第,对诗书琴酒情有独钟。元德秀史称音乐县令,想必叔侄互为知音吧,元德秀能写出如此情真意切的志文也就不足为奇了。志文书丹者元轓,亦为志主元琰之侄,官职仅为录事参军,史籍未见记载。其书法魏碑痕迹明显,料想是受家族书风影响吧。
元德秀撰文、元轓书丹《元琰墓志》
该志在唐代墓志中无论从书丹及刻工均可入精品行列,可借鉴之处很多,算是由唐入魏的一条路子。此墓志原石现为长春中古墓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长春中古墓志博物馆迁居,墓志暂存长春甲骨文君子兰博物馆未及拍摄原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