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幼就对佛教充满敬仰
赵朴初居士在世时是中国公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心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精彩的爱国宗教领袖。同时,人们都知道,他又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墨客和书法大师。还是一位长期从事社会救搭救灾事情,慈悲为怀的善士。
只管他的活动涉及那么宽泛的领域,贯穿个中的主线始终是佛教。自上一世纪二十年代他到佛教净业社当文牍,在上海佛教会当秘书,兼中国佛教会的文书事情开始至2000年5月21日逝世,七十多年中他的生活与佛教紧密相连。他的影响是那样深入民气,可见他的佛缘殊胜。
赵朴初的佛缘源远流长,在母亲的影响下,他自幼便对佛教慈悲的情怀充满敬仰。不满十岁时随母亲去家乡的廨院寺,方丈以庙中火神殿为题出一上联:“火神殿火神菩萨掌管人间灾害”,他当即以庙中不雅观音阁为题应一下联:“不雅观音阁不雅观音大士保佑庶民安然”。在贰心中不雅观音的慈悲、聪慧、和平是早已扎根的。
赵朴初居士年轻的时候
02
关于信佛,“这怎么能假”
1927年他在上海“觉园”养病,“觉园”内有一个佛教净业社,是一个由佛教界上层人士组织的念佛团体,赵朴初对付念佛与“无我”的关系及念佛增强对佛的信念这一方面深有体会。同时,对付与此干系的仪轨乃至唱念也都非常熟习。
当年的“觉园”又是一个佛教界高僧大德会聚的佛教活动中央,1929年景立的中国佛教会历届大会都在这里召开。
赵朴初在这里担当文牍员、秘书、文书等职务,除负责办理佛教事务外与圆瑛法师、太虚法师、应慈法师、关炯之、王一亭、黄涵之等都有交往。九世班禅在觉园成立蒙藏学院,斯里兰卡的纳罗达法师在此讲南传佛教,使他在佛法、教义方面感想熏染到了三大语系的教导。而这里佛教图书馆收藏的《大藏经》及诸多佛教经、律、论也使他更深入地认识到佛教的真谛,从而对佛教产生了崇奉。
由于各类分缘,一些人对佛教的“出世”精神不理解,以为佛教是将统统“寄托于西天与来世”的崇奉。事实上佛教是“世出世法不二”的。六祖惠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赵朴初生平提倡“人间佛教”,正出自若许的崇奉根本。
著名作家王元化曾对我提及,上一世纪三十年代他与赵朴初就有交往。他看到赵朴初在生活中那样积极进取地办事,以为这彷佛与佛教“出世”的精神不大符合,便问赵朴初:“你真信佛教吗?”赵朴初回答:“那当然是真的,这怎么能假”。
赵朴初的回答是绝对恳切的。他曾对我说:“信,先是对佛的相信,然后是对佛的理解,再将这种理解付诸实施,末了得到证悟。这样一个信、解、行、证的过程循环来回,日益达到更高的境界”。信什么?“缘起性空,如实不雅观照的认识论;诸行无常,时空无尽的宇宙不雅观;无我利他,度生无倦的人生不雅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德不雅观。”
对付佛教的认识论、宇宙不雅观、人生不雅观、道德不雅观,他是负责通过阅读经典向高僧大德求教,去深刻理解的。通过这样地信、解过程辅导自己的行为,使他在“世出世法不二”这一点上做到了以“出世”的佛法去行“无我利他,度生无倦”的世间法。
赵朴初居士与十世班禅大师在北京公民大会堂
03
爱国爱教
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
当年,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现实,作为一个年轻的佛教徒赵朴初和广大信众一起积极地投入了抗日救亡活动。在全面抗日救国、救亡图存的浪潮影响下,本着“报国土恩”,爱国爱教的精神他打仗进步人士,阅读进步书本,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抗日救亡运动。
他参与并联合佛教界人士成立“中国佛教徒护国和平会”,任总干事,他在“上海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任常委,兼任战区难民委员会收容股主任。
他夜以继日地奔忙于各处难民收容所,集中青壮年进行抗日救亡教诲和军事演习。先后组织数批青壮年难民上前哨,还通过重重困难险阻将他们送到新四军军部去参加抗战。
他逝世往后,我听当年在上海卖力地下党事情的一位领导说:“那时党要做的,赵朴初也在做,赵朴初做的,也符合党的须要,在事情实践中,他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事情自然须要他去做”。
同时,这统统也都是本着佛陀教导而作的。赵朴初见告我当年的佛教“护国和平会”制过一枚会章,是一顶地藏菩萨的毗卢帽,表示大愿之意,而这大愿正是护国和平。
赵朴初居士与喷鼻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欢畅交谈
04
以佛心教导流浪儿
佛教净业社有一个净业教养院,赵朴初是这个教养院的紧张卖力人。
教养院所收的成员大都是流浪儿,有的还熏染了许多不劳而获的陋习。他按佛法进行教诲,他说:“佛教的教诲,要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用功,在言语笔墨之外动手。” 不侧重学知识而强调做人,这是极有精湛意义的。
对付这个集体,他强调“六和”:他说:“出家佛教徒的集团,叫做僧伽,僧伽二字有‘六和’的意义,即是在这一个集团里,大家都要做到身和、人和、意和、戒和、见和、利和,这六和的道理说浅近一点,正是若何做人的道理。”
对付西席他哀求符合佛“随顺众生各类心性,应机说教”的教法;对付有罪错的流浪儿童他哀求按佛教重在教他们“发露后悔从意根上除恶”的作法。
而对付那些存有不劳而获想法的流浪儿,则哀求他们用八正道的“正命”来弃除“邪命”学一手技能来生活。
他没有把这些孩子按出家人的哀求培养为僧人,而是让他们成为空手发迹,做事于社会的有用之材。这不仅由于出家本身要讲分缘,而且当时社会确实须要大量的人才。在他的辅导方针下,这里出了许多人材,有干部、军人、作家、工程师、艺术家……。我也曾与个中一些人交谈,我创造他们身上都有正义、为公民、慈悲的精神,这也是赵朴初种下的佛缘。
赵朴初居士与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法师在一起
5
当之无愧的好护法
他的言行深得高僧大德切实其实定。太虚法师逝世前旬日,以电话招赵朴初至玉佛寺相见,送给赵朴月朔本自己著的《人生佛教》,勉励他今后努力护法。
五十多年后,茗山法师去医院看赵朴初,二人谈起了当年这段往事,茗山法师说:“这是太虚法师把弘扬人间佛教的事请托给你了。”
护法,广义来说指归依佛法、护持三宝的神灵,狭义则指穷究密教奥义的高僧,及修行者所使令的神灵。但本日来看,它便是‘护持正法’之义。一个人负责修学佛法、依教奉行,表现出佛教徒应具备的精神风范,使社会对佛法产生好的不雅观念,这有利于佛法的存在并得以发扬光大,这便是好的护法。数十年实践证明,赵朴初是一个好护法。
新中国建立前夕,为欢迎上海解放,各界人士成立上海临时联合救援委员会,赵朴初任总干事,卖力收容难民,坚持治安,扼守散兵游勇的事情。他组织佛教信众在玉佛寺举行漫谈会,欢迎上海解放,保护了寺院和圆瑛法师等高僧大德。
6
“六根清净”的赵朴初
上海解放后他卖力华东生产救灾的事情,那时上海有游民60万,他在解放军帮忙下觅地安置,给以衣食、医病、教诲学技艺,使他们成为空手发迹的劳动者。再一次表示了佛教慈悲精神与共产党为公民做事的同等。
1950年华东军政委员会和上海市军管会决定由赵朴初将美国经济互助总署的救援物资吸收过来作救援之用。这是一笔极为弘大的物资,当“三反”运动开始后,他在运动中经受了上海、华东和中心的三级审查。审查结果,没有任何问题。他这次磨练反响了他的道德不雅观,也显现了他的教化。周恩来总理赞赏他“六根清净真是难得”,决定调他进京。开始原想让他卖力慈善救援事情,他想到自己和佛教的分缘还是希望在宗教界,周恩来总理赞许了。
这样重大的决定当然不是个人的想法,事实证明这是他依佛缘行事的结果。他坚信佛法面古人人平等,因此不论是被人视为“只知叩头烧喷鼻香”的一样平常信众,还是“深谙佛学”的学者,只假如尊重佛教,积善止恶的人他都广结善缘。因此他人缘特佳结交的朋友贫、富、老、少都有,为此完成了许多于佛教、于众生、于社会都有利的大事,在这个根本上,佛教界许多事也自然地想到他。
1952年初,中国佛教协会尚未成立,有着悠久历史在海内外影响深远的金陵刻经部,因无人干涉干与破落荒漠,一片凋敝,杂草丛生,居士们想到赵朴初便派人特地赶到上海向赵朴初报告情形,他知情后立即与圆瑛法师等高僧大德一起组成“金陵刻经处护持委员会”,由他担当主任委员,规复了这一主要的佛教文化中央。
1952年冬,赵朴初居士与圆瑛大师、明旸法师合影
7
新中国重兴佛教第一人
他弘扬佛法广结佛缘是随时、随地、随缘进行的,1952年北京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他代表中国佛教界将一尊药师像委托日本朋友转赠日本佛教界,引起了中日两国公民的友好往来,此后他在日本受到普遍尊重,享有极高的名誉。
中华公民共和国的宪法明确规定了宗教崇奉自由,老一辈革命家们对付宗教崇奉自由这一点不仅坚持而且对宗教界尊重关心。
在大好形势下,全国广大佛教徒,都希望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中国佛教协会,而有此殊胜佛缘的赵朴初自然是该当担此组织重任的。与广大信众一起,他参与发起、组织了中国佛教协会。在中国历史上佛教第一次实现了三大语系、各民族、各地区的大联络。
中国佛教协会创办了中国佛教最高学府——中国佛学院;规复和修整了金陵刻经处;编印、发行了会刊《当代佛学》。
为了纪念佛陀涅槃二千五百年,中国佛教协会进行了对《房山石经》的发掘、拓印的浩大工程,使这一部历经千年、刻在石板上的稀世法宝得以重放光辉;编印了《释迦牟尼佛像集》《中国佛教画集》,精心制作了一批佛像,在各大寺院举办了纪念活动。
应斯里兰卡政府和信众之请,中国佛教集中全国的佛教专家学者,成立了《中国佛教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承担英文《佛教百科全书》中国部份的编撰与翻译。
面对宝镜重光,法炬复燃,像设严饰,气候万千的大好局势,赵朴月朔方面和大家一起为佛教奇迹的培植和发展勇猛精进,一方面他深知由于过去佛教长期的衰落,存在着不少缺陷和局限,外界也存在着许多误解与障碍,对待这统统一定要保持复苏的头脑。
8
晚年的赵朴初
他老了,由于病长期住院。他以诸行无常,时空无尽的宇宙不雅观,无我利他,度生无尽的人生不雅观面对生、老、病、去世。在病中他仍坚持事情,曾口占一诗:一息尚存日,何敢怠微躬。众生恩不尽,世世报无穷。
一九九六年他写下遗言“生固欣然,去世也无憾” 。是啊!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生平中能打仗到那么多善知识和他们一起为护持正法做了那么多的事,难道还不欣然吗?而眼看种下去的善因结了果实,后继有人,还有什么遗憾可言?“我兮何有,谁与安息。”他明白诸法无我,殊胜的佛缘是众生的造诣。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明月清风,不劳寻觅。”只有佛缘留在人间,有待后人发扬光大。
图片来源 | 十愿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