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贤祠中的富公祠
富弼(1004—1083),字彦国,河南洛阳人,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任宰相之职。庆历七年(1047)五月,以资政殿学士加给事中知青州,兼京东路安抚使。至皇祐二年(1050)底离任。他知青州3年半的韶光,勤政爱民,励精图治,深得州民拥护。
青州赈灾 名垂青史
富弼知青州期间,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个中最让他引以自满的是赈灾救民,救活灾民50余万人。据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记载:他对自己出使契丹不辱义务不以为然,从不对人提起,“而青社救荒则喜对客言之,以为贤于中书二十四考”…… 据史料记载,这次大水灾发生在皇祐元年(1049)仲春。富弼在青州履行救荒赈灾的文牍记录,题称《青社赈济录》。青社,是青州的代称。“中书二十四考”,一样平常是指久居高官的意思。富弼为什么把青州赈灾这件事,看得比久居高官还要重得多呢?这是由于,一是富弼这次救灾,救活的人数浩瀚;二是他精心方案,改变了过去赈济之法,成效特殊显著,是他的得意作为。 那么,富弼青州赈灾的紧张方法是什么呢?这紧张是:其一,全州发动,分散救援。这样做,改变了以前“聚民城郭”,“疫疾”、“蹈藉”、粥不及时的弊端,“散处其人,以便薪水”,以是救灾的成效极好。其二,民粟官廪,财力广泛。“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广其地,尽其力,以是能使流民安住就食。其三,大小官吏,全部用力。富弼对州中的大小官吏,不管是“前资、待缺”,还是“寄居者”,都“赋以禄”,派他们分赴流民聚拢的地方,督匆匆安置事情,并“书其劳”,待“异日为奏请受赏”,他还每隔五日派人持酒肉去慰劳,由于“出于至诚”,以是“人人为尽力”。其四,开放山泽,供民取用。富弼指令所属各州县,“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由于当时正值春天,山野田间林木菜蔬正长,以是流民便之。其五,募民为兵,以兵代赈。身为安抚使的富弼,选拔流民中之强壮者,招募一万人为兵,指挥教以武技,分派到青、莱等七州去。这样既办理了灾民问题,又加强了国防力量。其六,建立义冢,埋葬尸体。流民有去世亡者,便以大冢安葬,称为“丛冢”,富弼并亲写祭文吊唁。这样,既办理了去世者家属的困难,又避免了尸体糜烂,瘟疫盛行。 而最为主要的一条,便是富弼具有齐心专心为民、不计个人得失落的崇高品质。由于“庆历新政”失落败不久,以是救灾一开始,有些好心人就劝他不要多管这些事,对他说:“此非弭谤自全之计也。”意思是说,收容这么多灾民,一旦弄不好,就会成为反对派攻击的口实,不是安全自保的办法啊。富弼武断地回答:“我不能只顾个人安危,不救几十万人的生命啊!
”待救灾结束后,天子对富弼青州赈济的成绩大加讴歌,派使者前来褒赏。富弼对天子的褒奖一概辞受,并让使者转告天子:“恤灾赈乏,臣之职也!
”(《渑水燕谈录》) 《宋史》在“艺文”中著录《青社赈济录》时,著录之名为《救援流民经画事宜》,加“经画”二字,突出了富弼在赈灾中殚精竭虑、精心谋划的良苦存心。富弼青州救灾事宜在朝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以是《宋史》在《富弼传》中作了浓墨重彩的记述。传中写道:“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异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抚慰,出于至诚,人人为效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去世者为大冢葬之。目为‘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帝闻之,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弼曰:‘此守臣职也。’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这段笔墨,详细记述了富弼青州赈灾的方法、效果及其意义,也表现出富弼齐心专心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得失落的高风亮节。实际上,直至明清时,很多地方仍大体还是沿用了富弼的赈济方法。
范富唱和 感怀励志
富弼知青州间,曾经写过一首诗给他的老上级、好朋友范仲淹。范仲淹收到富弼的寄诗后,激情满怀,几年前在京都得到天子的重用,志同道合,共同致力于改革的一幕幕场景,又浮现在面前。他沉吟良久,满怀深情地写了一首和诗,题为《依韵答青州富资政见寄》,寄给富弼。全诗如下: 枢府当年日赞襄,隐然一柱在明堂。 亲逢英主开前席,力与皇家正旧章。 直道岂求安富贵,纯诚惟欲助清光。 龚黄政事追千载,齐鲁风谣及万箱。 伟望能令中国重,奇谋曾压北方强。 故人待看调元后,乞取优游老洛阳。 范仲淹的这首唱和诗,是依富诗所用的韵部而写成的。题中的富资政,即富弼,因富弼以资政殿学士加给事中知青州,此处以职代名。诗的前六句赞赏富弼在宋廷中是“隐然一柱”的栋梁,他曾在枢密院任枢密副使,得到天子重用,他公道忠实,努力整顿朝政,从不梦想个人的名誉和富贵,一片忠心,为建立清明的政治而不遗余力。第七八两句赞赏富弼在青州的政绩。龚遂和黄霸是西汉时的官吏,为官宽明,公民拥护,后世把“龚、黄”做为循吏的代表。这两句是说,富弼在青州所做出的政绩能比得上千年前的龚遂和黄霸。第九第十两句是赞赏富弼在外交方面的功绩。富弼曾出使契丹,不辱义务,据理力争,坚不割地,掩护了宋王朝的肃静。诗的末了两句是对富弼的殷切期望。待(富弼)重新节制政柄,把天下管理好往后,那时(你)才可以哀求退居故乡、“优游”洛阳…… 这首诗,有赞赏,有鼓励,有期望,表达了范、富等人并没有由于政治上遭到挫折而灰心丧志,他们还在执着热切地追求,时候准备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见而努力。范仲淹的这种激情,他知青州时,又在《游石子涧》诗中唱响了“彦国才如谢安石,他时此处是东山”的铿锵昂扬之音!
心怀社稷 爱荐贤良
凡忠于君国者,都是爱荐贤良的。鉴史如此,就三贤而言,范仲淹是这样,欧阳修是这样,富弼也是这样。 富弼知青州时,也是爱才如命的。时有寿光(云门山题记是彭城)人,名刘概,字孟节,《渑水燕谈录》写他:资质绝俗,笃学好古,年轻时曾师从当时全国有名的隐士种放。酷爱山水,不愿仕宦,曾寓居青州龙兴寺僧舍,常常凭栏独立,感怀世事,吟诗道:“读书误我四十年,几次醉把栏干拍”。富弼曾动员刘概出仕,但是刘概决无仕意。他见刘概隐居之志甚坚,也就不勉为其难了。刘概总爱在临朐冶源老龙湾铸剑池处流连不返,富弼知他喜好这里的山水,便筑室泉上,请刘概居住。在送行宴会上,富弼作诗道:“师长西席已归隐,山东人物空。”一方面看出富弼对刘概才能的高度赞赏,另一方面表现出富弼对贤才不为国家所用而十分惋惜的心情。
沉稳应变 用事齐州
富弼知青州期间,《宋史·富弼传》中除记载他的赈灾成绩外,还写有以下这样一段笔墨:“王则叛,齐州禁兵欲应之,或诣弼告。齐非弼所部,恐事泄变生,适中朱紫张从训衔命至青,弼度其可用,密付以事,使驰至齐,发吏卒取之,无得脱者。即自劾颛擅之罪,帝益嘉之。复以为礼部侍郎,又辞不受。”明代嘉靖《青州府志》第12卷中,对富弼也有与此段基本相同的记述。 王则是北宋仁宗年间河北一带士兵叛逆的首领。庆历七年(1047),王则与教首李教谋,发动兵变,捕知州,占武库,释狱囚。他被保举为东平郡王,建国号为安阳,年号得圣。义军面刺“义军破赵得胜”,以表示推翻宋王朝统治的武断决心。在王则叛逆师的影响下,齐州(今济南)禁兵欲相应。有人密报富弼后,他让张从训秘密赶到齐州,组织吏卒把欲应者全部逮捕,王则叛逆的相应者被弹压于抽芽状态。后富弼报告天子,训斥自己在不属于青州统领之地擅自主见,愿领罪。天子对富弼更加讴歌不已,并授礼部侍郎之职,富弼又“辞不受”。 在这里,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不雅观点来剖析,富弼将处于抽芽状态的叛逆相应者弹压了下去,这是封建士大夫的阶级局限性和他所处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王羲之《兰亭集序》语)。把历史事宜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来认识,作剖析,才是科学的方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张景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