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我一贯要表达的,由于真正的觉醒可能会借助点外在的笔墨带来的感悟,但那是机缘巧合的一定,如果没有自己内在的99%的感悟,纵然让你抱着笔墨研究到地老天荒,也不过是摧残浪费蹂躏韶光,于事无补。
老子在《道德经》里开篇12个字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金刚经》用了好几十处来写:所言…即非…是名…。
六祖慧能不识字,却因听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觉醒开悟。
禅宗: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不立笔墨,直指本心。
释迦牟尼讲法49年,讲法八万四千法门,末了说自己什么法都没讲,也说,法尚可舍,何况造孽。
我一贯在我的文章里,反复强调,引用五祖弘忍对六祖慧能说的一句话: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当你的心里有了一个“法”的观点的时候,你太随意马虎执着于所谓的“法”了,尤其是经文,措辞笔墨,很随意马虎抱着经典采纳“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不雅观点,诵经千百遍,想要知其真意。
但,这是舍本逐末,在未明心见性前,经文可看不可执。
一旦执,这出身的是一个最大的执着,想要通过诵读经书而得道开悟,这便是法执。
不要用脑袋去思考,要用全体肉体和心组成的生命去感想熏染内在。自己内在的这份感想熏染,是超越统统书本的无字天书,读懂自己,比读任何笔墨记录的书本都主要。
以前我也写过一篇文章《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当你读懂自己这本书,你就能读懂世上所有的书》,便是写这方面的不雅观点。
你可以不看任何书本,包括所谓的《心经》《道德经》《金刚经》等等经典,只管去在当下努力生活,但是你必须要向内去感想熏染自己的内心,读懂自己的内心感想熏染,当你读懂自己内心,任何经典书本一览无余,由于东西方思想的实质无非是真理,而觉醒后自然明白描写真理的这些书本。
《与神对话》开篇有一段经典对话,深入浅出,帮助我们理解,纵然是流传几千年的最经典的笔墨,包括《心经》《圣经》《金刚经》《道德经》比较于你的感想熏染,它也不足威信,由于感想熏染本自具足神性、佛性、道心,而其它任何都不具备,只是指向真理的工具而已。
作者:关于神的原形来源于那些国家元首、内阁大臣、经学大师、神职职员、各种经典书本,当然包括《圣经》。
神说:这些并非威信的来源。
作者:连这些都不算威信啊?
神说:不算。
作者:那什么才算?
神说:你的感想熏染。如果它有别于你的老师教给你的,或者有别于你从书上看到的,那么就忘掉那些笔墨话语吧,笔墨话语是最不可靠的原形供应源。
看了上面这段话,你能明白为什么所有觉醒开悟的先贤贤人,虽然著书立作了,但是都在自己的笔墨里,首先告诫大家,笔墨只是笔墨,乃至让你摒弃他所写的笔墨。
王阳明“知行合一”和毛泽东《实践论》内核的同等性。
我们每个人本自具足那颗本心、空性、道、神性。
但是现在它是被蒙蔽的,我们不识别,但我们每个人都具有。
而偶尔的一瞬间感想熏染那便是它的显化,比较较于描述它的笔墨,是“它”主要,还是“描述它的笔墨”主要呢?
以是,这便是《与神对话》作者所写的意思,也是我一贯要表达的。
比较于你的内在感想熏染,任何书本都可以不去研究,可以看,没什么感悟,就放下,多从自己的感想熏染入手,由于感想熏染连接的是真理。
闪烁真理光芒的毛泽东的《实践论》写得很好,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螺旋提升。
所谓实践到认识,实在质便是在生活实际、事情实际的点点滴滴中去感想熏染,感想熏染的越深便是认识的越深,当你真正触碰内在感想熏染的时候,也便是触碰真理的时候。
写这一篇文章,紧张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便是给那些执着于修行的人一些建议,事上练、实践论、还是禅宗的尘凡炼心,实在质便是让我们当下体悟、感想熏染内在,努力专注于生活本身,通过生活,感想熏染自己的内在才是最大的修行。
欢迎点赞、收藏、关注、留言互换@烦闷是上天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