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佑四真:“富公真宰相,欧阳永叔真翰林学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师长西席。”
上面的“嘉佑四真”,出自南宋洪迈《容斋五笔》,实在指的是北宋仁宗嘉佑年间(1056年9月—1063年)的四位各个领域内表现最精良的贤臣,分别是宰相富弼,翰林学士欧阳修,御史中丞包拯,和太学侍讲胡瑗。
仁宗赵祯
这四位大人在当时的士大夫群体中非常有名望,也都是各自职位上的模范,因此才有此合称。
可能有朋友要质疑了,只是一个仁宗期间——而且更是只有“区区”一个嘉佑年间而已,样本数量也太少了吧,这样的头衔彷佛含金量不怎么高啊。
实在这个想法是不对的,大家都知道由于宋朝对付士大夫的尊重,以及从俸禄到报酬再到科考制度等多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厚待,因此导致宋朝的名臣辈出,单论文官的总体数量和质量之高的话,就算是盛唐强汉都要略逊一筹。
而嘉佑年间又是宋朝精良士大夫井喷的期间,由于仁宗的宽厚待人(这个“仁”的庙号真不是盖的,单比仁厚就连宋太祖都比不上),导致名臣辈出,除了上面说的那“嘉佑四真”以外,还有苏轼,范仲淹,文彦博,王安石,蔡襄,孙复,宋祁等一系列大名鼎鼎的人物,以是能在这里面“出人头地”,尘凡君以为还是很有些分量的。
这就像是唐朝虽然只有一朝,但若论全体中原高下五千年的墨客,最精良的前四位乃至前七位都来自于这个朝代,而且基数极大,前一百的可能也有八成都在这里,以是作为一个墨客,若是你能在唐朝排上号,那在全体历史上也都有相当地位了。
接下来,我们就来大略先容一下这四位老大人,这里面欧阳修和包拯两位大家比较熟习,尘凡君就少说几句,着重先容富宰相和胡老师。
能臣——富弼胡寅:昔富弼之使也,以一言息南北百万之兵,可谓伟矣。
富弼,(1004年2月13日-1083年8月8日),字彦国。洛阳人,实在论官爵,四真之中以他为首,由于他曾经拜相,而且还多达四度,比开国宋太祖赵匡胤最为倚重的赵普还多一次。
虽然宋朝宰相的权限已经大大的削弱了,和秦汉那时的险些可以和天子相提并论完备不能比,但能够连续这么多次担当,还是足以解释富弼的政治能力和胸襟格局的,他最出彩的事情实在有下面三件。
①年少成名
富弼年少成名后,被誉为“洛阳才子”。当时范仲淹已经颇有名气,认识富弼后对他大为讴歌,说他有“王佐之才”,还把他的文章推举给当时的宰相晏殊。
晏殊也是有名的才子,写过“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妙词,大名鼎鼎的富贵宰相,实在论文采,论政治,他都不是最好,但若论官运,全体宋朝官员九成九都要心悦诚服。
晏殊一看富弼的文章也是大感满意,就问他可曾婚配,富弼是个诚笃孩子就说没有,然后晏殊就说恰好我有个女儿待字闺中,就许给你吧,范大人恰好做个媒人,就这么着,人家富弼还没正式走上仕途呢,先把丞相女儿给娶了,直接步入人生顶峰。
以是大家看电视剧穷小子娶公主的狗血剧情不要骂,现实中还真有这样的人,当然了,富弼靠的是自己的才能,而不是主角光环的加持。
②独身只身赴辽
这是富弼平生最引以为豪的事情。
当时宋,西夏,辽国之间的形势十分紧张,富弼曾经多次不顾风险以文官身份出使辽国,然后该强硬的时候强硬,该柔和的时候又柔和,很好的把握了外交的尺度,并终极只因此“岁币”的代价和辽国媾和,而没有让辽国再次“割地”的欲望实现。
要知道当时宋朝的情势实在极为紧张,由于由于“重文抑武”的国策,导致国家军队战力有限,而西夏国主李元昊也是雄才大略兼野心勃勃之辈,他这边辽国的情形一个处理不好,很可能就会让宋朝同时面对“夏辽”同盟的联手打击。
而且不只是和谈,富弼还亲自坐镇北路抵御辽国,而西边正是他的恩师范仲淹,师徒两人联手总算是保得国境无忧。
③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大家都知道这是西方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但其实在富弼身上也有所表现。
我们上面说过了,范仲淹既是富弼的伯乐,又替他做了媒,堪称不折不扣的恩师和长辈,但是有一次两人政见不合,发生了严重的争执。
有些人就劝富弼不可对范文正公如此,富弼就正色道:“我和师长西席乃是君子之交,师长西席举荐我便是要让我表达自己的见地,我这样做正是报答他。”
范仲淹闻言也说道:“富弼不同俗流,我欣赏他,便是由于如此。”
两人都是君子,这次争执也尽显绅士风范。
一代名师——胡瑗胡瑗(993年—1059年),字翼之,北宋期间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诲家。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师长西席。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
和富弼的少年期间就才名远扬不同,胡瑗的少年乃至是青年期间都是默默无闻,虽然他学习的很刻苦,但是先后连续七次科考不中,解释他的能力和才华只是普通,绝不是那种天赋异禀的天才。
但是胡瑗并没有放弃求学,当他四十岁之后索性放弃了仕途,返回泰州办起了一所学堂,称为安定学院,开始走孔役夫当年仕途不顺后的教书育人之路。
这时候胡瑗的朱紫涌现了,不是别人,正是富弼的伯乐范仲淹——由此也可见范文正公的求才若渴的态度和识人的目光,然后范仲淹很赏识胡瑗的才华和教诲弟子的能力,就亲自举办了郡学,请胡瑗来担当首席西席,并把自己的儿子范纯祐也送过来当学生。
后来范仲淹看胡瑗在育才方面确实有天赋,就有把他举荐到朝廷,并一步步的做到太子中舍——也便是太子的老师,由于太子太傅和少傅这种三公的位置在宋朝很少实授,实在这个职位便是地位最高的老师,换句话说便是老师中的战斗机。
胡瑗“白衣而为天下师”,他的教诲思想和方法,在历史上也曾起过主要浸染。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的名气太大了,光是一首“醉翁亭记”和“唐宋八大家”的闪亮头衔就让许多人都熟习他,我们只是大略先容一下他的平生就好。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
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包拯包拯的名气就更大了,不要说不读史籍的朋友了,哪怕是不识字的老大爷老大娘,也都知道“开封有个包上苍,天面无私辩忠奸”,单以名气而论的话,包上苍绝对是所有古代官员中的第一名,后世的影视作品和传记小说之多,就算历代帝王们比较也只能羞愧万分。
以是这里同样只是大略先容一下其平生,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包拯廉明公道、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议确定,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枢纽关头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乃至越传越神,都到了“日断阳,夜断阴”的天神境界。
尘凡君说上面便是著名的“嘉佑四真”的平生简介。
实在若论名气和贡献,当朝也有不少人不在他们之下,比如范仲淹,但是这四人能够入榜,一方面和他们的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是他们的身份。
这里面富弼是作为最好的管理者——宰相,欧阳修是最好的学者——翰林学士,包拯因此最好的监察官——御史中丞,而胡瑗则是最好的老师——太子侍讲。
而这四方面,正是文官领域的四大分类和方向,他们都是个中的佼佼者,因此放在这里一起谈论也是顺理成章的了,而比如范文正公,其实在个中三个领域都非常的精良,奈何又都比上面几位差了那么一点点,以是只能遗憾的落榜了。
但这绝对不能代表范文正公不精良,只是在这几个领域的“专业度”不是最顶尖罢了。
参考文献: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