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宋史文天祥传》这么短?

《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只有六百多字,对付这么主要的人物而言,传记笔墨实在太少了,我几个小时就能读五遍。
而《宋史》中另一著名历史人物岳飞的传记原文竟然有五千多字,为什么会相差如此悬殊呢?

文天祥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_写著名历史人物的文章应有底线 读宋史文天祥传抒发感怀 生活范文

我认为紧张缘故原由是《宋史文天祥传》和《宋史岳飞传》都是元朝官员编写的,代表了元朝的官方不雅观点。
岳飞是抗金英雄,而金朝与元长期对抗,是元的敌国,当然会不厌其详地叙说岳飞的业绩。
文天祥是起兵反元的,并且信念武断。
元代官员能虔诚记录反对自己朝代人物的业绩就很不随意马虎了,简单些也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

二、文天祥是文状元吗?

答案:是的。
《宋史文天祥传》有明确记录: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

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帝亲拔为第一。

文天祥不仅是状元,还是二十岁就得中的状元,少年得志,傲视天下英才。

三、文天祥招募义兵抗元的目的是什么?

《宋史文天祥传》明确记载:德祐初(1275年),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

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

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蚍蜉撼树,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

可见文天祥是散尽家财招募勤王义兵,他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蚍蜉撼树,有去世而已。
但他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唤醒天下忠臣义士一同起兵,保卫自己的国家。
以是文天祥起兵抗元的目的是想发挥示范勾引浸染。

四、元朝天子亲自到监狱中劝降文天祥了吗?

答案:没有。

有很多写文天祥的文章都说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到监狱中劝文天祥屈膝降服佩服元朝,文天祥明确表示曾为宋宰相,不愿在两朝为官,只求一去世。
还有的文章写得更加离谱,说文天祥向忽必烈表示乐意为忽必烈效力,条件是忽必烈放文天祥出狱,文天祥出家三年后回到忽必烈身边,不做官,以朋友身份辅佐忽必烈。

我真不知道这些人侮辱正气凛然、舍身殉难的节义之士的目的是什么?我以为写历史人物应以正史为依据,不能打破底线,胡乱编造。

《宋史文天祥传》是这样记述文天祥与忽必烈的相见情景的: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去世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

俄有诏使止之,天祥去世矣。

《宋史文天祥传》虽是文言文,并不难懂,我以为不用翻译成口语文。
我们可以看明白以下几点:

第一,忽必烈没有到监狱中看望文天祥,是召见文天祥(是否在宫殿召见,没有解释)。
在文天祥明确表示自己只求一去世的欲望后,忽必烈让文天祥离开召见地。

第二,忽必烈确实不愿意处去世文天祥,在听到文天祥愿求一去世的欲望后,很不忍心。
活着人奉劝要玉成文天祥后,赞许(赞许不即是乐意)处去世文天祥。
不才达处去世文天祥的命令后,又后悔了,又派人下达停滞实行处去世文天祥的命令,只是晚了一步。

五、结束语

我以为《宋史文天祥传》言简意赅 ,非常生动。
比起那些胡乱编造的文章高下自明,不啻有天悬地隔。

末了,我引用节义之士文天祥的诗《过单独洋》结束本文,向他致以最高敬意。

过单独洋

宋·文天祥

辛劳遭逢起一经,

兵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出生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单独洋里叹单独。

人生自古谁无去世?

留取赤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