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挑战从来吓不倒有目标、有坚持的头脑。凭着一份满足视障人士阅读需求的初心,来自北京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三位大学生,开始了他们的理想“拼”之旅。

  发明“盲人电子书”的念头始于一则励志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双目失明的青年,他以超乎常人的毅力,成为西南地区首位盲人雅思考生,并实现了出国留学的梦想。在谈到自己的学习之路时,这位盲人青年说,最艰难的是阅读:没有可供他们阅读的材料和工具!为了找到可供复习的材料,花在找材料的时间居然远远多于真正用来阅读的时间。

交大三少拼梦想的励志人物故事 书信范文

  视障人士这种费时又费力的学习现状,让之前同在一个理科实验班学习的三个人产生了一个共同的想法:普通人有电子书,盲人也应该有。

  热爱科学的小伙伴一拍即合。当即开始了头脑风暴:王天奇说科学的目的是要满足有需求的人,游启麟认为视障人士也需要高科技的产品,而苏立新则期望最终的产品轻便、价廉。

  灵感火花的碰撞,拼出了一个闪光的梦想:他们要为视障人士打造一个全新的“盲文电子书”,让失明者能和普通人一样,通过手指最大程度地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有梦想的激励,才有成功的动力。说干就干,他们认为项目的首要问题,是找到科技含量高、成本低、体积小的材料,这样才能做成一个便携的工具,满足有阅读需要的视障人士。

  喜欢在各个科技前沿论坛留连的游启麟,是对高科技材料情有独钟的“科技达人”。有一天,他注意到有种在其他领域广泛应用的形变材料,能够满足他们设想的产品所需的功能,立刻脑海一闪:“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这个主意让大家很是兴奋,大家经过一番分析研究,决定说干就干。他们分头找来各种材料和工具,手工焊接、控制算法、分析材料结构……然而,一次次粗糙的打造,迎接他们的只是一次次无情的失败。在那段时间里,失败以及“辛酸和寒碜现实”的打击,像家常便饭一样,但仍然阻挡不了他们对发明的热情和成功的渴望。

  手工打造原始版本的阶段,三个小伙伴拼的是时间,更是毅力。由于盲文的特殊性,其基本原理与一般文字全然不同。他们花了大量时间去了解盲“字”的构造,很快成了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在实验阶段,他们一上手就两个多小时地“粘”在样机旁,20个小时的轮番连续工作更是常事。

  有一次,他们做一个盲文的写入,花费了二十多个小时,但是一通上电后,由于信号不够,所做的工作一瞬间全没了。“那可是心血呀!”想起当时的事情,他们至今仍有种心痛的感觉。

  但是,三个人经常一起互相打气。累了,轮流休息;失败了,一起分析原因。就这样,他们用业余时间拼出来的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最终,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无数次摸索和实验,他们发明的新一代盲文点显器,将有同样显示容量的产品成本压缩到了1000块钱以内;而试验机样品的厚度,仅为当前市场上产品厚度的1/2左右;而且,正常情况下,可以连续工作10个小时。

  这个发明一亮相,就吸引了许多商家的注意。但是,三个小伙伴对目前的成果还是不太满意。他们还在不断改进方案,以进一步减小体积,降低成本。“我们希望能有大的公司加入,一起合作进行项目研发,以让更多的盲人受益。”

  谈及成功,三位大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了同样的看法。他们认为,一次成功的项目,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创意,然后有一个好的团队去执行。他们认为,之所以他们做的项目能获得成功,是他们三个人都有一股拼劲,并努力坚持拼到最后的结果。